也谈党峪——空军39056部队驻地
王齐珍
那是1976年的夏天,由于唐山市突发了一场历史罕见的大地震,毁坏了我们部队的营房,部队就将驻地迁移到了遵化县党峪,入住了周围全是一座座大山的山沟沟里。
初到党峪,感觉自己空军战士的职责里,除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像是又增添了一份守护山林的责任。
我们部队的驻地,都是临时搭建的简易房,一排排的简易房就搭建在了党裕的半山腰上。
时值夏天,简易房被太阳晒透了,格外的热。
时逢冬季,简易房被西北风吹透了,特别的冷。
进驻党裕之后,我们守机班的战友们先是在通讯车里值班的。后来,山洞里的总机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完毕后,我们就进入山洞里值班了。
就这样,我们守机班的工作室,由地震前在唐山市的楼房里,转移到了党峪的山洞内。
党裕本来是我们军部的战备指挥所(战备洞),山洞里有一条较长的走廊,两边儿有许多的房间。
每逢我们去值班,从山洞口进入,首先听到的是一连报务员滴滴答答的收发报声,以及以数字报告译电文的声音。
我们守机班的战友,很多都喜欢听一连报务员报告译电数字的声音,特别是读到勾勾拐洞(数字9970),特别的好听。再往山洞里走,其中一间就是我们守机班的工作室啦。
守机班的战友们,在这里,像地震前一样,坐在总机台前,头戴耳机,手拿塞绳,直视着机台的面板,巡视着有黄灯闪烁的电话孔,等待着及时地接转好首长和官兵们的每一对儿电话……
山洞里有一间屋子,是我们饮水用的地方。里面有一个大水池,除了屋门口儿有一点点亮光,里面却是黑黢黢的,第一次进去打水,感觉有点儿瘆得慌,向前走几步,迈上三个台阶儿,隐隐约约就能看到水啦……
令人惊叹的是,那个水池的水,不论我们掏出去多少,那个水池的水位,依然是定格在那堵墙的咫尺下,不会少且也不会溢出来。大家猜测,那个水池的水,可能就是天然的矿泉水吧。不然,官兵们这么多人喝水,怎么那个水池的水位,依然还在原来的位置。那个黢黑的大水池,给我留下了最为难忘的印象。
到了晚上,借助月亮的亮光,可以清楚地看到,周围大山的形状此起彼伏,山连着山,有的看上去像“骆驼”,有的好像是“雄鹰展翅”……
山沟里的路非常的难走,地面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子儿,坑坑洼洼,凹凸不平。但是,部队仍然像地震前那样,坚持每天出早操,喊口号,训练走队列及正步走,打靶及实弹投掷等等。
在党裕的山顶上,有我们部队的对空通信台,那里有一连的战士们在轮流值班,指挥所的首长就是通过它和飞机上的飞行员通话,指挥着部队的战机和过往的所有飞机。
盛夏季节,漫山遍野的果树,长出了茂密的绿叶儿和五颜六色的果实。我们守机班的战友,经请示了宋鸣副参谋长并得到批准后,爬到树上,摘了好多红果和上山摘了很多酸枣。然后,分发给全连的战士们一块儿解馋。
离我们驻地不远处,有一个天然的大坑。时逢三九的天特别冷,下过大雪之后,那个大坑,简直就像一个天然的滑冰场,借此机会,有很多战友会去那里滑冰,玩耍……
我们还在山上种了许多西葫芦和向日葵等等。那时,我才知道,为什么叫向日葵。原来它的葵盘始终是朝着太阳方向的。待向日葵熟了的时候,有的战友手里会托着一个向日葵盘,抠出一个个的葵花籽儿磕着吃。
我们每天都在深深地呼吸着大山里的清新空气,回味着每一天的经历。遭遇了一场唐山大地震,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磨难,战友们之间更加关爱有加。
从党裕到唐山大约有100多里地,部队在唐山设有留守处。在党裕,经常有汽车去唐山办事,我们总希望能够回唐山去看看,看看原来的驻地以及唐山的变化。
虽然说党峪的条件比较艰苦,但对自己来说,能和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党峪,仍是一生中最美好的经历。
几年前,有战友驱车到党裕,我也曾经前往党裕,想再看看自己曾经当兵驻扎过的地方。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进党裕的那个路口,我使劲儿地在记忆里搜索,能够进党峪的那条小路,并在那个地段的周围转了好几圈,仍没有找到能够进党峪的那个路口儿。昔日的党峪,当年的模样已荡然无存。岁月迁更,党裕巨变。
原来,由于部队实施精简缩编,39056部队的番号再也不复存在了,我们部队的驻扎地——党裕,至此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虽然离开党裕已经40多年了,但脑海里时常会浮现在党裕时那一幕幕,一桩桩的趣事,印象颇深,犹如梦幻。
每年的7月28日,都会勾起我对部队生活的回忆。时至今日,每每想起在党峪的工作生活,不由得心潮难平,甚至泪含眼眶。
在党裕时,曾有很多很多愉快的和逗哏儿的事儿。最痛心的是那场军直召开的摆满花圈的追悼会,400多名遇难官兵的姓名写满了整整两块儿大黑板……
今年,唐山大地震已经是第44个年头了,在这个44年前让人心痛的日子里,我们向英年早逝的战友们默哀。并借此机会,恭祝空六军的战友们身体康健,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2020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