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 解昌仁 个人博客主页第 35345 次访问
标题:
发表时间:
更新时间:
关键词:
元旦抒怀
喷薄红日耀九州,
庆元歌舞闹未休。
龙巡玉宇调风雨,
沁园春 辞岁感怀
沁园春
辞岁感怀
玉兔轮值,朗照清光,……
前面的话:一、转发马凯谈格律诗的两篇文章,源自本网十月对格律诗的讨论。当时,我没能力表达自己的看法。后来,看到马凯的文章,我认同他的基本观点,借来算是我迟来的表态。二、马凯的文章主要谈的是格律诗的形式,而不是内容。三、我认为马凯的文章也只能是一家之言,聊备一说,绝无拉大旗之意,望勿曲解为盼。
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
马凯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11月16日 第01版)
格律诗是大美的诗体,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历史告诉我们,因其大美,格律诗没有被打倒、被取代,也永远不会被打倒、被取代。只要汉字不灭,格律诗就不会亡。经过一段历史曲折后,格律诗从复苏走向复兴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改革开放后,我们提出复兴中华文化。依我看,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
格律诗为什么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这种形式实在是太美了。格律诗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以单音、四声、独体、方块为特征的文字。汉字把字形和字义、文字与图画、语言与音乐等绝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以拼音为特征的文字所不可比拟的。格律诗的基本规则,把汉字的这些独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格律诗的无比美妙和无穷魅力提供了形式上的支撑。以五、七言格律诗为例:
是大家常说家常
原载--齐鲁晚报 2011年11月29日
作者: 叶小文
○叶小文: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著名学者,著有《小文百篇》、《多视角看社会问题》、《化对抗为对话》等多部著作,本栏目特邀顾问。
马凯同志是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其工作繁忙可想而知。去年,我偶然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望海楼”专栏,读到他的一篇谈格律诗的文章,才知他在百忙中仍钟情于传统文化,而且造诣很深,品位甚高。文中写有如下意思:
无 题
有感于先庆战友重提过去同读郭沫若先生悼念周总理诗事,不禁悲从中来......
曾惊秋肃临天下(1),
敢有歌吟动地哀(2).
感君情深忆旧事,
共 91 篇,第9/19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