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张建平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张建平 
部队: 军直  北空政治部组织部 
部门: 通信一连 
职别: 北空政治部组织部科长 
电邮: jpzhang0139@sina.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所有篇目(共74篇)
 

这是对 张建平 个人博客主页第 41352 次访问

 

标题:

在美国 “打的”(多图) 

发表时间:

2007-1-16 7:49:49 

更新时间: 

2012-2-2 4:45:43  更新者: 张建平

关键词:

散文  

 

 

 

在美国 “打的”

 

    到美国考察,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市场经济比较成熟,旅行行业的运作很是规范,我们访问团的行程和活动安排都很顺利。旅行中最头痛的交通问题也保障良好,总之,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事情,一切“OK”。没想到,在华盛顿,车的问题上却出了纰漏,差点影响整个行程。因此,也就有了其他访问团在美国所少有的自己“打的”的经历。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16 7:49:49| 阅读 7035
评论 (11)
 

标题:

在美国过”安检”----纪念“911” 

发表时间:

2007-1-16 7:45:06 

更新时间: 

2012-2-6 13:44:28  更新者: 张建平

关键词:

散文  

 

在美国过”安检”

--写在纪念“911”五周年 

    去美国以前就听说入境安全检查极为严格,开始是全世界都在闹“指纹事件”,再就是听回来的人说过安检时脱鞋、解腰带甚至脱裤子什么的…不是我们国内人老土,是因为911后,很少有人去美国,所以不知情。我于是很烦,更为将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脱裤子而头痛——尽管不是脱光。

    先是在国内到美国使馆签证处印指纹,美国佬就给你上一课。挺热的天儿,排老长的队,没有椅子可坐,站得腰酸腿疼…印了左手还不行,还要印右手,对你看来看去,审来审去,让你不胜其烦,长这么大,受到留指纹的“待遇”还真是头一次。突然想起一句俗语:店大欺客。

    飞机飞得人疲倦不堪,总算到了美国,得,一下飞机就开始亲身体验美式的安全检查。一过安检门。这个跟国内差不多,没有什么新花样,只是要把鞋脱下来,腰带解下来。除了解腰带,没有“脱裤子”的要求,在美国的全程也没有遇上,看来是传言。在这一关,打火机、火柴全部没收;二过探测器。这个也可以接受,就是在你身上左右上下地扫一遍。与国内不同的是,似乎他们更注意检查男士时是男警察,检查女士是女警察。国内就不是这样,女警察可以拿着探测器随意地检查男士,在你身上捅来捅去,心理上很不舒服。是不是中国的男警察不够用啊?听说美国在911后扩招了几万名警察,连印度移民都可以应招,但是没有一名中国人。可能是由于种族偏见,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未经考证,说中国人爱讲“人情”、讲“面子”,碰到熟人就不讲原则。这是美国人最忌讳的;三过随身物品检查。随身物品在过了X光检测通道后,这些东西还要一件件地在你的面前展开,在得到你的确认后,实施检查。同时,还用一张类似绵纸的圆形纸块,在包内的角角落落里擦一遍,再把纸块放在仪器上扫描。我想,这不仅仅是检查爆炸物,连同毒品什么的都一同检查了。四过探测器。怎么又过探测器?这一点到现在我也没闹明白,干嘛要再过一次?和刚才不同的是,这一回要坐在椅子上双臂分开、双腿离地叉开。可能是探测器更加敏感了吧,我们的一位团员在这一关时,探测器一个劲地响,他翻遍了身上所有能翻的东西,不行,还响。检查他的美国警察是个大老黑,十二分地认真一遍遍地检,而又十二分地无可奈何一次又一次摊开双手耸耸肩,场面十二分地滑稽。我们全体都等得不耐烦了,最后才在他裤子口袋里的缝合处,找到芝麻粒大的一块锡纸。因为他平时服的是板装药,服药后放在口袋里锡纸掉下一小块,因此耽误了我们许多时间。当时我就想,这是下飞机,如果上飞机咋办?后来还真让我们遇上一次,因为过安全检查的人太多而延误了一次航班,你着急有什么用,只有再去办理机票手续。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16 7:45:06| 阅读 6653
评论 (10)
 

标题:

“皮诺曹”(图文) 

发表时间:

2007-1-16 7:43:03 

更新时间: 

2012-2-8 14:08:05  更新者: 王洪志

关键词:

散文  

 

“皮诺曹”

  

     “皮诺曹”是我们在欧洲访问时送给随团司机的别称。

    实际上,皮诺曹是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中的人物,是那个讲假话就长鼻子的角色。我们的一位成员非常喜欢这个小木偶,到意大利的第一天,在路边的摊上买了一个又一个,惹得大家发笑,于是叫来叫去,就把名字转移了。翻译介绍过司机的名字,但很不好记,更由于对他的印象不好,以后的那些天里,我们都这么叫了。

    大概是“皮诺曹”知道要为中国人服务吧,大概是物美价廉的中国皮货和服装让意大利人很尴尬吧,“皮诺曹”一开始就把欧洲人的高傲、刻板表现得淋漓尽致。行程开始的第一天早上,他就搭拉着脸迟到了。这是个纯意大利血统的男人,五十多岁,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卷发,肚皮很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首欧洲乐曲的名字--啤酒波尔卡。迟到了不说,态度还不友好,往车箱里放我们的行李,用力很大;对我们礼节性的行为也不理,给水不喝给水果不吃打招呼当作没听到,整个一个“格格不入”!我们心里直犯嘀咕:这司机可够烦人的,十几天的时间跟他相处在一起,太别扭了。

    上路了,“皮诺曹”把车开得轮子不沾地似地快。欧洲的公路四通八达,路况好,路上车多而且全都是好车,车速都很快。这时候,“皮诺曹”公然违规,开车时吸烟、打手机;想停车他就自作主张,而且车子停的位置紧靠树墙,上车时很不方便。更可气的是,我们在意大利的行程上虽然没有参观比萨斜塔的安排,但经过协商,有关方面全都“OK”了,他却“NO”,以“修车”为理由,谁说也不行。

    他的无理让我们很是不满意,于是以他开车抽烟打手机影响安全,主观上不配合行程调整为理由,坚决要求换人。这一招很见效,第二天他就老实了许多,但还是“牛”,看谁都懒得用正眼,偶尔斜眼从车内后视镜和我们的目光相对即迅速错开,后来索性翻出来一副太阳镜戴上,天都黑了也不肯摘下来,车子照样开得飞快,弄得我们挺紧张。

    “皮诺曹”强调工作时间是早八点到晚八点,超时就要加付工钱,据说欧洲都是这个规矩,是法律。害得我们调整了所有在晚上的公务应酬,避免超时,避免在付费多少的问题上闹得不愉快。没想到,第二天晚上“皮诺曹”就“掉链子”了――找不到住宿的地方!这真是一个不应该出现的错误。我们乘坐的是一辆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奔驰”中巴,只要输入出发地和目的地,彩色显示屏就把道路情况标注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国内尚无此种车型及设备。夸张一点说,车子的性能先进得连傻子都能开!欧洲的汽车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然而不知为什么,“皮诺曹”楞是走错了方向,越走越荒凉,都快十点钟了,大大地超过预定的行程时间,仍然不见饭店的影子。后来连我们都看出来不对劲了,多次向他示意是不是走错了,他却加大油门紧定不移地往前开。后来连一点灯光都看不到了,“GPS”也失灵了,这才停下。“皮诺曹”傻了,用意大利语打了一通电话,匆忙掉头往回开,结果又走错了。这时候他也沉不住气了,黑灯瞎火地,连个可以问路的人都没有,一边开车边打手机,在电话的引导下,左拐右拐,折腾到十一点多,才找到我们要住的饭店。如果按“规矩”,耽误我们时间的损失怎么算?但整个过程中,除了善意地提醒、安慰他,每个人都安静地坐在位置上。我们都说,“皮诺曹”肯定没有到过中国,不知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怎么回事。

    第二天早上,“皮诺曹”态度有了变化,用彼此尚能听到的声音问候。开车时,抽烟也有了节制,实在烟瘾上来了,把烟放在鼻子下面闻一闻;停车的位置也顺当了,后来的几天里,还主动提出建议,选择最佳停靠点,让我们少走路;到了住宿的地方,十分卖力地搬行李,特别是女士的行李,格外关照。我们一直很自然地和他友好相处,遇到中途休息或有闲暇时间,互相用半生不熟的英语聊天,团内的女士还特别劝告他,吸烟有害健康,他笑而不答。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他有着三十多年的驾龄,在这方面,他的技术和职业操守的确值得称道。笔者本人也开车,因此观察的更细致一些。他很少踩刹车,驾驶着车辆,运行的快捷准确。尽管欧洲道路上的车速很快(平均时速百公里左右),车距离很近(有的时候前后只有几米),却很少看到交通事故和警察;他很少用喇叭。一路上,我用心地记着,十几天的路程,只有两次按了喇叭,每次都是“的”一声,提醒前面的车注意变灯了。不象在北京,如果你稍微慢了一点,那就听吧,喇叭声吵翻了天,好像周围都是你的老师和飚车高手,而且一个比一个繁忙,丝毫耽误不得!“皮诺曹”的车子就是快快地静静地开,欧洲的车子都是这样开。

    结束行程时,“皮诺曹”通过“GPS”计算出行驶里程,我们纵横西欧7个国家,行程2700多公里。那一天,鉴于安全圆满地完成任务,鉴于我们又交上了一位新朋友,大家让我作代表,把一瓶质量很不错的法国红酒送给他。他感到很突然,比划着做了一个欧式的疑问动作,“给我?”我通过翻译,向他表示一路上开车辛苦了,权作感谢,我又对他幽默了一句:当然,这酒不是让你开车时喝的。“哈――”捧着红酒的他张大嘴巴,开心地笑了起来。那一刻,他像个顽皮的大孩子。到机场分手时,他手脚麻利地帮助搬行李,又满脸笑容地和我们一一握手,用他那温暖宽厚的大手,用力地和我们相握,久久不放。他说了一大串我们没能听懂但一定是祝福的话,并通过翻译说,我们如果再到意大利可以找他,很希望能再次为我们服务。

    噢,对了,他的名字叫奥古斯蒂诺。

>

图一为德国街景,我喜欢汽车,所以选了一张有车的,在德国,到处都是我们所说的"好车"

图二为德国天鹅堡

图三为德国科隆大教堂

图四为荷兰风车

图五为意大利古罗马遗迹

题头照片为街景,欧洲国家都差不多,搞不淸拍的是哪国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16 7:43:03| 阅读 7709
评论 (24)
 

标题:

澳洲购物记(图文) 

发表时间:

2007-1-16 7:37:44 

更新时间: 

2010-3-25 7:41:21  更新者: 张建平

关键词:

散文  

 

澳洲购物记


     徜徉在澳洲大都市悉尼、墨尔本和奥克兰繁华的商业街上,心中一时没了感觉——没有了刚来时的兴奋和冲动,油然而生的是一种想家的感觉,很强烈。   

    这是我有生来第一次隔洋跨海地走这么远。临来时,和所有出国的人一样,很是兴奋,从物质到精神都周密地计划了一番,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采购“洋货”。以前我笑过去澳洲的人,好不容易出去一趟,背几瓶破擦手油回来,东送一瓶西送一瓶,什么好东西呀,既没特点又没价值,也算出了回国?真是冤枉一趟机会。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07-1-16 7:37:44| 阅读 6740
评论 (8)
 
   

共 74  篇,第15/15页 首页  上页

 
浏览时间:2024-11-22 8:28:14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