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前几年写的一篇摄影随笔
甘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的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诱得无数摄影家、艺术家如痴如醉,纷纷前来这儿采风观光,感悟神秘的藏文化生活,体会认识高原人坚韧粗犷的性格。我们在平时的印象中,藏族人的生活是比较封闭的,当我走进甘南时才了解到,他们的生活过得很潇很浪漫。每年七月高原牧场上的牧民带着自己家里的白色帐篷,来到风光秀丽的山头、河边、湖旁进行渡假休息,少则一周,多着一个月。我们看到的朝圣、转经仅仅是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他们有很多的节日,象藏历年、浪山节、沐浴节、插箭节、转山节等等,大概最大的活动要算是晒大佛了。他们把这一天看成是最神圣的一天,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成千上万的人汇聚在一起观看朝拜。
在我又一次走进甘南时,亲眼目睹了这一盛大的晒佛活动。作为摄影者这是拍摄藏族人活动最好的时机。因为平时藏族牧民都分散在高原的牧场上放牧,辽阔的草原使我们很难见到更多的牧民。而这几天藏族兄弟们都集中在大寺庙前转经、朝拜、听经、喝圣水……。特别是在听经的时候,是拍摄高原人的最好机会,那真是千面人生,会让摄影者激动不已。如果你想抓拍面部的精彩瞬间,当然使用自动对焦的照相机要方便多了,现在的数码相机更是你的抓拍得手应心。在寺庙里一般不经允许是不能拍照的,千万要记住,免得出现不愉快的事。正月十三是晒大佛的日子。在甘南最大的寺院拉卜愣寺门前的广场上和通往晒佛台的路上挤满了朝圣的人群,大家都在等待着这神圣的时刻。上午十时半,从寺庙走出一簇队伍,八个藏族小伙骑着马在前面开道,一群小喇嘛抬着两个藏式大号边吹边走,旗幡队伍中还有带面具的小喇嘛,随后是上百名喇嘛抬着有几十米长卷着的大佛缓缓跟在后面。路两边的信徒们有的跪在地上朝拜,有的跟着走向晒佛台。来自全国的摄影爱好者跑前跑后,忙着抓拍镜头。晒佛台建在山的斜坡上,十一时左右大佛从台顶端慢慢展放下来,当大佛完全展开时,活动进入高潮,藏民们涌向台下朝拜。
除了转经和朝圣外,二月又是甘南藏家小伙子、小姑娘最欢快的日子,因为只有在这个期间里,他们才能有机会谈情说爱。在小桥上或十字路口你往往会看到,一边是小伙子,一边是小姑娘,他们眉来眼去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一旦看上对方,多是小伙子主动出击上前找话说,送给女方糖果或小礼品,如果女方接受就算成功了第一步。两人就可以到僻静处细谈,倘若谈的融洽,男方就会邀请她看看闭路电视下下馆子,据说就算定亲可以同居了。来年抱着孩子来到男方家就是夫妻了。有点象云南土家族的试婚风俗。在浪木寺我们中午在车上休息时,就看到一位草原牧民带着两个女儿来这里选对象的。她们俩人在车旁的水管洗脸,化装时本来涂上了一层白白的化妆品,却又用纸将两腮的高原红轻轻擦拭出来,显现出草原上的自然美来。他们父女刚走出院子一会,就有两个藏族小伙子追着姊妹跑了进来。其中一个小伙子满献殷勤,他看上了老大,浪漫极了,满院子追着跑。女孩蹲在那里这小伙子就挤在那里,硬往老大怀里塞糖,老大既不反对也不主动,似乎故意调调小伙子的胃口。当我们几台相机瞄准时,他们跑了出去。浪木寺四周的地形很好,有高有低富有变化,既能拍风光又可拍风情,是摄影创作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想看看天葬,浪木寺右侧两公里处有一个天葬台。这次我虽然没有看到真正的天葬,但感受到了天葬台的气氛。同车的小伙子愿意带我去看看,两公里在平原算不了什么,可是在4000公尺的高原走路是很费力的。远远望去天葬台处在一个小山包前,山坡前的经幡迎风招展。当我们走近时才看到,大约有五、六十只秃鹫黑压压一片站在那里。个头足有半米多高,在高原他们被称做神鹰。当我们几个不速之客闯入它们领地时,它们只好展着翅膀一步一步跳到山包上,有几只起飞在天空上盘旋翱翔。天葬台四周散落着不少大人和小孩的衣物。经幡前摆放着很多石板,上面刻着五颜六色的藏文经。天葬的人是被放在用不规则的石块砌成的平台上进行的。台边放着一根两米长的园木和一个石臼,地上有七八把斧子,几把藏刀。据说前天刚刚天葬了一个人,看现场判定他可能是个单身汉,因为当地风俗是死者尸体处理的越碎,鹰吃的越干净越好。而眼前的死者除了一支胳膊和一条腿不在以外,其他的骨骼都还躺在草地上。山风一吹经幡哗哗作响,胆小的人心里还真有点犯怵。一次我与藏族小伙子说起天葬时,他讲出一番道理,说天葬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一种方式,是人与自然的融合,是生与死的轮回……。是啊,天葬、地葬、水葬、火葬都是葬,只不过是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方式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