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言碎语
做官与为人其实是个十分简单的哲学道理,做人是做官的前提和基础。人做不好,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做官是做人在某一方面的结果。“做官”与“做人”,似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其实二者存在内在的联系。做人,要有人品、人格,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要正直、诚信、律己、实在、无私、友善、远恶、好义、知耻。也有人总结出做人要有“五心”:对党要有忠心,对父母要有孝心,对贫弱者要有爱心,对好人要有真心,对坏人要有狠心。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 做官,要有官德,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其是否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有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曾撰文对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做人”与“做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做人,一要公道正派,二要胸襟广阔,三要谦虚谨慎;做官,一要在勤政为民上多做贡献,二要在廉洁自律上更加自觉,三要在接受监督上更为主动。把上述标准统一起来,就是新时期的“为官之道”,即当官首先要有好的人品与人格,官德应建立在良好的人格之上,这样的官才能时时处处体现做人的新境界和做官的新形象,才能用爱民、亲民、为民谋幸福的实际行动,不断提高执政为民水平,做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做人难,做官更难,做官后学会做人难上加难。在老百姓眼中,有个别当官的人是有那么一种劣根顽习的,即一旦坐上交椅、权力在握,便把自己从人民群众中分离出来,流露的是官僚主义的官气,打的是言不由衷的官腔,做的是虚伪浮躁的官样文章。毛泽东曾经通俗地比喻,人民群众是水,党的干部是鱼;人民群众是土,党的干部是苗。历史已充分证明,脱离人民群众,漠视人民群众利益的当权者,最终都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甚至丢官丧命,印证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古训。西汉才子贾谊在《大政上》里就“官”与“民”的关系提出了这样的见解:民是为政之本,国以为命,君以为命,吏以为命,轻本不祥,实为身祸。轻视人民,是不祥之兆,必有殃及自身的灾难。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反腐倡廉的力度,一批腐败分子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有的削官降职,有的成了阶下囚,有的被送上了“断头台”。无情的历史事实一再证明,民不可欺,与民为敌者终将被民所弃。
“做官”与“做人”,其实并不难,郑培民为我们做出了榜样。郑培民当官为政数十年,不管职务发生多大的变化,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时刻惦念着贫困的老百姓,关心着困难的群体,时时处处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事、做善事。看似一件件平凡小事,但却闪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人格魅力,体现了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爱民的良好官德。郑培民精神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时代特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他自觉当好人民公仆的座右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他求真务实的人格;“老百姓比天大”,是他亲民爱民的朴实感情;“大浪淘沙,警钟常鸣,不忘宗旨,永葆本色”,是他坚定理想信念的操守;“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他终身践履的党性修养方法。郑培民精神,从本质上讲,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是党的宗旨和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做事要为人民谋利益,郑增民就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如何“做官”与“做人”的一面镜子。
如脱弃衣裤,泡在澡堂里谁都一样,哪个不比哪个多点物件。未做好人,就做了官的,尚须补上做人这一课。做官先做人,做好了人再做官。这样的官才是人民需要的官,因为共产党的官本身是以为人民服务作其出发点和归宿点的,这样的官能处理好情理、伦理与原则的关系,这样的官来自老百姓服务老百姓。劝君莫“一阔脸就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