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韩东福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韩东福 
部队: 空17师   
部门: 51团 
职别: 团长,飞行员 
电邮: dztzhx@126.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尊敬的原航空兵17师的首长和战友们:你们好!我是17师的老兵,我叫韩东福,老伴叫闫景昭(师文化科干事,军医)。我们俩首先感谢这次联谊会的倡议者、组织领导者们!祝你们精健愉快、福寿绵长!老战友、老朋友、老兄老弟们到京我们欢饮畅谈祖国盛世和个人的健康幸福欢乐吧!
韩东福 闫景昭  
所有篇目(共278篇)
 

这是对 韩东福 个人博客主页第 79688 次访问

 

标题:

烧熟的鸡真的飞了 

发表时间:

2010-7-1 9:38:36 

更新时间: 

2010-7-2 16:35:51  更新者: 韩东福

关键词:

烧鸡  

  烧熟的鸡真的飞了

   飞行学员也是国家需要的重要人才,特别是在当时,正处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年代,中国急需大批的歼击机飞行人员。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海军及其它军种,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毛主席的建军方针。空军建军初期选拔飞行人员的条件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是政治条件,要求是党员,排以上干部,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参加过战斗作战勇敢的,优先录取,当然身体条件必须符合空勤录取标准。这样的条件,在当时的陆军中真是太少了,适应不了当时朝鲜战争的需要,那时正是美帝空军在朝鲜大发空中优势的时候,制空权几乎都掌握在敌人手里,到处狂轰乱炸,昼夜不断,有的轰炸机为了提高轰炸效果飞低空甚至超低空,比树梢都低,十分的猖狂,给中国的陆军运输及后勤部队造成很大的损失,阻碍我军前进的速度,给朝鲜人民带来很大的灭顶之灾。中国用自己的速成班或短训班方法培养的歼击机飞行员,只飞十几、二十几小时就到鸭绿江边,参加空中作战,他们的对手是上千或几千小时的空中王牌驾驶员,这实属无奈和当时战争形势的需要所迫,后来听说,由于我们飞行员还没有掌握应有的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平均打出五千多发炮弹才能打掉一架敌机。

    当我们参选飞行员时,条件大大的放宽了,只要身体条件符合要求,什么党员干部文化程度、参战与否都不提了。学员中不但是陆军来的,还有地方军,政府机关来的。我们这一百多人,党员、干部、初中以上文化的是少部分,有一位营职干部,三十五、六岁了,还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呢,说是哪个学校的干事,绝大部分人是小学生,不识字的或老少三代当长工的还真有几位。后来我才明白,这种选飞行员是当时形势所迫,这是中国人民的创举,是毛主席战略思想的创举,在他的奋斗旅程中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像古语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独树一帜,没有第二个国家能这样做。

   由于这批飞行学员骨干力量少,文化素质低,有不少的人是师领导以上干部的警卫人员,他们是部队的精英,首长们的贴身护卫,聪明能干,是当干部的好苗子,但他们平时生活散漫,吊儿郎当,大树底下好乘凉,首长是老大,他们是老二,到哪儿都得敬让三分,高看一眼。因此他们的小毛病,怪点子,小漏洞常出不断。

    学员灶,就是吃饭的餐厅,是很大的房子,有上百平米的空间,像是库房改的。在当时的条件下,餐厅还是比较讲究的,有几十张八仙桌子,每张桌子下有八只小方凳子。学员八人一桌,在学员还未入座以前,炊事人员把菜送上一部分,待学员一坐下,其它的菜、鱼、肉、鸡及雪白松软的大馒头相继而上。有位胶东老乡开腔了:“俺娘唉,咱们现在天天顿顿都是这样的饭菜,不是成天过年了吗!就是俺爹、俺爷爷过年也吃不上这样的白馍呀!”话音刚落,东北人小高开场了:“是呀,这白馒头听说是富强粉的,吃这样馒头的人就在全国也不多,我们是飞行学员,要不说空军待遇高呢”。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7-1 9:38:36| 阅读 3272
评论 (2)
 

标题:

举起拳头站在党旗前 

发表时间:

2010-7-1 7:20:42 

更新时间: 

2010-7-3 12:01:30  更新者: 洪君满

关键词:

誓言! 201071  

  举起拳头站在党旗前

                   

             为您立下誓言永世不忘

          您八十九年的不倦求索

             您八十九年的光芒灿烂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7-1 7:20:42| 阅读 4206
评论 (10)
 

标题:

赞董老 

发表时间:

2010-6-29 12:57:02 

更新时间: 

2010-6-30 3:22:28  更新者: 史黎晴

关键词:

诗词  

 

                   赞文修的好

       水平比我高

       他是我教官

       不说你也猜得着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6-29 12:57:02| 阅读 4232
评论 (1)
 

标题:

赞老董 

发表时间:

2010-6-29 10:37:27 

更新时间: 

2010-6-29 21:49:00  更新者: 黄海明

关键词:

诗词  

      获悉原航空兵第51团司令部的部分参谋要到北京看望我的老弟董思勤副参谋长的消息后,连夜赶出一篇《赞老董》电传怀明同志,让他在适当的场合朗读,以表我的心意。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难免有不足之处。自怀明同志在网上发表了《端午北京看董老》后,一些战友来电索要《赞老董》,怀明多次来电要我网上发表,盛情难却呀,今天将《赞老董》发表网上,请战友们指正。

                      赞老董

0 0端午到,战友北京看董老。

久别相聚心开花,老董夫妇偷着笑。

家后代有两个,个个都是英中豪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6-29 10:37:27| 阅读 3802
评论 (3)
 

标题:

踏入空军之门 

发表时间:

2010-6-28 15:07:56 

更新时间: 

2010-7-2 16:36:09  更新者: 韩东福

关键词:

踏入空军之门  

 踏入空军之门

炎热的夏天,山西太原府也一样热得火烧火燎,老天对谁都是一个标准,不会讲人情味的。

一百四五十个人乘坐前苏联产的四辆大嘎斯汽车(也就是后来中国生产的解放牌),车上相当挤,除撑篷用的几根铁梁啥都没有,车的拦帮又比较低,对安全是不利的因素。公路除了太原市里是白灰的,其他的都是土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路面松土很多,车跑起来就更热闹了,大家相互拽着,防止两侧和后面的人掉下去,东倒西歪,前倾后仰,蹦蹦跳跳的真是不好受。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车跑起来尾后尘土飞扬,车后面的人都得吃土,同志们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一位山西晋中口音的人说,回到家乡吃点灰土也感到香甜,高嗓门东北口音的人说,那你就多吃点吧,大家帮忙让个空叫他到后面多吃点家乡土。于是大家连拉带拽把山西人弄到车后尾,一个年龄较大胶东口音的人说,大家别闹了,注意安全,特别是两边的不要掉下去,看样子像个领导干部。

学员队队长站在中心广场的舞台上高声喊着:“同学们,大家听着,面对我站成六排,不论大小个站好,我是咱们学员队的队长,姓张。”他往身旁一指::“他是教导员,也姓张,我们俩也是从陆军调来的,不是说从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吗?现在我宣布学员队的编制、编组和中队、小组的领导人名单。”这一百四十多人编成三个中队、十二个小组,少的小组十一二个人,多的有十三四个人。我分在一中队第三组,中队、小组正副领导人都是根据在陆军的职位安排的,是临时授命的。(后来听上级领导说,这批人多,航校里飞机、教员少,分成二批既三期乙班第一班和三期乙班第二班。)

各组长带着小组人员很有秩序地进入宿舍,宿舍是大平房,小板床,看来小组人数分配与房间大小有关,我们房间接近中间,很幸运斜对门就是厕所。组长点名分配床位,当分到屋门口喊到一位姓陈的同志时没人答应,大家都愣了,组长又喊了第二声,有人答应了,陈同志慢悠悠地说:“组长,咱们是老乡,你也别照顾俺,咱还是按照老规矩办好,那个位置应该是副组长的,我和副组长不是还差着一级了吗?”大家正发愣时组长灵机一动:“噢····对!对!这应该是老魏副组长的位置,你小子别和我来这些,你不愿意睡在这儿是怕离厕所近多沾光吧······”大家都笑了。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6-28 15:07:56| 阅读 3618
评论 (6)
 
   

共 278  篇,第42/56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5-5-25 7:23:39
Copyright © 2006 - 2025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