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张全江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张全江 
部队: 空24师   
部门: 86254通讯二连 
职别:  
电邮: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欢迎各位战友来遵化观光 
所有篇目(共52篇)
 

这是对 张全江 个人博客主页第 13596 次访问

 

标题:

常回家看看 

发表时间:

2014-10-12 8:22:25 

更新时间: 

2014-10-12 21:31:59  更新者: 罗永志

关键词:

唐山 张  

常回家看看

作者:张全江

《常回家看看》我听过千百次,那优美动听的旋律百听不厌,歌词更是记忆犹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多么真切、多么实在,那时候一听而过并未体味其中感悟。

我1963年出生,19岁参军,33岁那年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作,如今儿子、女儿都已成家立业,都有了可爱的宝宝,我也荣升为了爷爷,每天下班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看着孩子们的嬉耍更是忘记一身疲倦,可每当我抱起孩子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的母亲。母亲今年86岁,皱纹已经堆满了脸,几绺银发无规则的散落在脑后,常年坐骨神经痛两条腿已经一长一短,走路不得不依靠拐杖了,总的说80多岁的人了,身体还算硬朗,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她不喜欢住城里的楼房自己住在老家,由两个哥哥轮流陪着住,老人住习惯了老家的房子,冬暖夏凉,冬天把炕烧的热热的,躺着特舒服,夏天满院子的树把烈日遮挡住,可凉爽了。

记得在部队期间我探家的次数很少,每次回来探亲父母都高兴得睡不着觉,合不拢嘴,做这弄那想法给做好吃的,回部队时大包小包装得满满的,嘱咐来嘱咐去。到了地方工作后离家近了,母亲说,“到家门口上班了,你回家的次数也没多呀?”,我赶紧说“工作上太忙,事务繁杂应接不暇”。老人也就一听而过不再问了,没有太多责怪,可我的心却在瞬间不平静了起来,有时在家呆上几分钟就走了,父母也不硬声挽留,来了高兴走了也从不埋怨,最多也就说一声“下次回来把媳妇、孙子带上”,我随声而应“知道了”。随后自己头也不回走了,母亲却每次不管多忙都悄无声息地踮着小脚送我到门口。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10-12 8:22:25| 阅读 1240
评论 (2)
 

标题:

延安放歌 

发表时间:

2014-6-27 14:41:08 

更新时间: 

2014-6-27 23:03:13  更新者: 赵平虎

关键词:

战友诗词  

延安放歌

 

一次延安行

一生延安情

红色圣地延安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6-27 14:41:08| 阅读 1440
评论 (1)
 

标题:

三道“流杯亭” 

发表时间:

2014-6-27 14:39:22 

更新时间: 

2014-6-27 23:01:48  更新者: 赵平虎

关键词:

流杯亭  

三道“流杯亭”

 

遵化境内有一温泉,据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唐贞观二年(628年)因泉而建汤泉寺,明万历五年(1577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建温泉池,此泉池南有孔,泉入六角亭内的九曲石槽中,此槽弯曲盘转,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泉水从石槽东侧入亭,几经旋转之后,从西侧流出。相传,古人放置竹制酒杯称上酒,任其顺流而转,酒杯在谁的面前停住或倾倒,就罚谁饮此杯酒或赋诗一首,曰“曲水流殇”。杯随温泉顺槽而行,待饮食已汤温,更添情趣,故此亭有流杯亭之称。

一道流杯亭在洗浴之处建杯亭,是我国建筑历史上一个悠久的传统。但建造如此豪华的杯亭见之甚少,虽遭文革期间破坏,尚留存部分仍壮观可嘉。为什么要建如此豪华的杯亭呢,是为了达官显贵沐浴后戏作之用还是另有其他缘故?还是二者皆有?让我们听听民间的传说吧!

远古时期,这里的百姓得了一种怪病,浑身奇痒,搔后皮肤溃烂,苦不堪言。当地郎中束手无策,无良方可治此病。汤泉村有一后生,生的腰圆膀阔,身材高大,力大无比。他心地善良,见百姓如此痛苦,决心踏遍名山大川,寻访名医仙人,定要讨得药房为百姓治病。一日走的困乏,来到一座神农庙中休息,朦胧中见一仙人飘然而至,对他说;“壮士,吾乃神农氏也。你的诚心感动了天帝,天帝特派我来告诉你,世间药草皆不能医治此病,唯有在天然滚水之中沐之,方可断此病根。你可去九夷族找后羿,借得他的弓箭,于红日正中之时,射下一块太阳,使之落入你村附近泉池之中,天然热水可得也。”壮士惊醒来,方知乃是一梦。他拜谢了神农氏神像,便启程去找后羿。历尽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向其说明来意,后羿慷慨应允,并全力授之以箭法。不久,壮士箭法习成,临别时,后羿对他说:“十日已去其九,如今只余其一,切不可用力过猛,只射下一小块便足够了。切记,切记。”壮士记下了后羿的话,又拜谢了后羿,便携上弓箭返回故里。到家第二天,恰逢红日高照,晴空万里,他高兴地登上燕山之巅,待正午时分,摘弓搭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但听一声巨响,一小块太阳宛如一个火球从天而降,不偏不倚,落入泉池正中,化作一块焦石。只见水气冲天,其状如云,煞是壮观。不一会儿,云散雾收,池泉里的水变得滚热,红日仍映在潭中,只是红日上多了一个小黑点。百姓无不为之欢呼,争往沐浴,果然病皆痊愈。为了纪念这一壮士,三里五村捐款修建此亭,原建筑很是简陋,到了明穆宗龙隆庆二年五月,戚继光任蓟镇、昌平、保定都督同知总理时,为了答谢汤泉沐浴疗养治病之恩,投巨资扩建温泉,重修流杯亭,此后的流杯亭就变成了达官显贵沐浴后戏作之处了。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6-27 14:39:22| 阅读 1251
评论 (1)
 

标题:

儿时那座山 

发表时间:

2014-6-19 12:39:32 

更新时间: 

2014-6-20 14:41:39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全江 作品  

儿时那座山

    我是六十年代后出生的河北遵化人,老家住在离县城不远的小山村。村落很小,人口不足二百,只有三、五十户人家,环山绕水风景秀丽。

    我家的后边就是山,人们都叫它“尖山”,这座山虽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笔陡,但小时候爬上去也很费劲,要用半儿天的时间。我不知道这座山“家系哪脉”,爸爸说,它是燕山余脉,说我们这里的山都属于燕山余脉,我看了看似乎没有燕山裙带的迹象;妈妈说她是“孤儿”,是因为小时候淘气被抛弃的“孤儿”,我看也不像。它虽没有泰山那样名于天下,没有峨眉山那样景色宜人,没有黄山迎客的多姿松柏,更没有腹藏经伦可流传的典故,可无论怎么看它,都是那样的出身不凡。是她保佑着我们祖祖辈辈,呵护着我们村村落落。这里的老人都特别景仰它,说它有灵气,小时候我不懂,现在似乎懂了些老人的话,还越来越觉得有道理。她长得就像位慈祥的母亲,山峰前倾,好像有些驼背,脸不大、但手大臂长,两个长臂一前一后,右手在前、紧紧把我们两个村(老丰沟、东房子)搂在怀里,总怕丢了哪个;左手不断地抚摸身后那对双胞胎{旁家峪、河家峪两个自然村}。身不高,体却阔,好似身怀六甲。可是这群不懂事的孩子,还站在母亲的腿上对人们炫耀。

    我能够看到母亲的汗水流向远方,这也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流过我家门前的那条小溪,小时候常常因为在河里玩水捉鱼被母亲追骂。有一次,我和二伯家的哥哥去河里扎青蛙,我在水里逮,他用刚钎扎,不知道他是有意还是无意,一钎扎到我腿上,现在也有巴痕,因为这事我二妈还给我送了好几个鸡蛋呢!那时候经常沿小溪而上,一直玩到这座山下,止步仰望不知道哪条小溪是我要找的源头。半人高的草为小溪隐瞒了身世,冠树横纵拦住了我的双腿,山坡的野花转移了我的视线,天空的老鹰好像也不喜欢我来到这里,飞来旋去,不时还吼几声,让人毛骨悚然,吓得我都要哭了。突然刮起了大风,吹得老鹰左右摇摆,险些要掉下来,慌忙飞跑了。我高兴得一溜烟跑回家,跟妈妈说了这事,妈妈说那是山神在保护你,还饶有兴致地给我讲了小时候日本扫荡“跑返”的事。说敌人一来人们都往这座山上跑,没有人被日寇抓去过,还讲了一些更神的化险为夷的故事,总之我能够从老人的眼里看出景仰之情。说它神我不太信,但她养育着我们祖祖辈辈这是真的,60年代后出生的人们还记得1972年吗?百年不遇的大旱降临在遵化境内,我深有感触,记得非常清楚,由于干旱大部分村落饮水困难,更不用说灌溉育苗了。我看过《县志》记载,头场雨来自阴历5月18那个夜晚,当时流传一个顺口溜:“72年人难熬,6月中旬见青苗,玉米生长5、6月,还在含苞便折腰。”形象的描述了当时因为干旱不能春种秋收的景象。可我们村就凭着这条小溪按时播下了春天的种子,喜获了秋天的丰收,我们村也就成了当时全县唯一没有向上级申请救济粮的自足村庄。这座山不但保佑着我们的衣食,还孕育了好多优秀儿女,不到二百口的小村庄,有北大毕业的长辈,也有上海交大毕业的后生,有考入江西财大的姑娘,也有扛枪守卫边疆的战士,我算了算,地级以上干部的前辈有,处级干部的也有,北京工作的有,省城工作的也有……

    总之,这座山虽不高,但它呵护着我们,给我们以风调雨顺的生活;这条河虽不大,但她满足着我村青苗的灌溉,满足着孩子们的嬉闹玩耍、答应了女人们有了浆洗之处的要求……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6-19 12:39:32| 阅读 1312
评论 (3)
 

标题:

孪生姐妹 

发表时间:

2014-3-26 14:05:22 

更新时间: 

2014-6-20 14:40:37  更新者: 管理员

关键词:

  

孪生姐妹

  

    我说的孪生姐妹是一对玉兰树。

    燕山脚下有一地税分局,院内有两颗孪生玉兰树,一个开白花,一个开紫花。燕山一代属北方,冬长春短,在春意尚未显露,满山光秃秃无一绿色时,那棵白玉兰就悄悄的绽开,一朵,两朵……先是朝阳的那几朵花瓣绽放,偌大的树冠只开了几朵,却把人们从寒冬中叫醒,知晓春天到了。三五天后,不甘示弱的紫玉兰也夺目绽放。紫玉兰在北方很少见,不好栽培,大多成活一两年便夭折,说起这两颗玉兰树还有一段小故事呢。

……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4-3-26 14:05:22| 阅读 1899
评论 (1)
 
   

共 52  篇,第10/11页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浏览时间:2024-4-19 0:19:0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