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袁玛瑙博客主页 - 空六军战友网

 

作者: 袁玛瑙 
部队: 空17师  空军九江场站 
部门: 易县场站政治处 
职别:  
电邮: 1450828239@qq.com 
显示通信录    个人档案
致辞: 军旅生涯,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战友的称呼,把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走进空六军网上家园,让我们共同细诉昨天、今天和明天····· 
所有篇目(共76篇)
 

这是对 袁玛瑙 个人博客主页第 29526 次访问

 

标题:

怀旧篇之二:难忘狼牙山 

发表时间:

2010-6-4 11:27:50 

更新时间: 

2023-2-10 9:52:31  更新者: 袁玛瑙

关键词:

  

难 忘 狼 牙 山

   欣闻空十七师战友相聚北京并重返狼牙山下,抖开了我尘封的记忆。

   1969年底,我随部队转场到狼牙山下的易县机场,从机场创建的艰苦岁月到飞机进驻后的常规保障,从连队报务员到场站机关干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冬去春来整整度过十三载。

   在那块承载着厚重燕赵历史的土地上,曾演绎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的典故,在史册上留下一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更有抗日五壮士弹尽粮绝、舍身跳崖的壮举,将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凝结成永恒的英姿。正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起始,一代又一代身着空军蓝的共和国卫士,在先辈曾经抛洒热血的地方,日日夜夜守望蓝天,书写着新的军旅篇章。

   想当年,在七十年代初洞库指挥所的报台值班中,由于冬季分批野营拉练,我和本台战友曾两人轮班,24小时连轴转,持续近半个月之久;我在警报台期间,全台因长年坚守无漏听,荣获过集体三等功。1973年,我在场站新闻报道组撰写的稿件首次见报,政治处刘玉凤主任高兴地叫人把报纸剪贴在宣传窗上。这年,我调到场站政治处,先后从事新闻、宣传、组织工作,从此不仅与机关文字结下不解之缘,也培养出机关干部和政工干部的基本素质,铺就了往后的人生轨道。1979年,我入空军政治学校,成为动乱年代结束该校恢复后第二期学员,与士民同为队友,有幸获得一次正规系统的学习机会。我为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部队工作付出过辛劳而感到欣慰。

   记得1982年底我调离易县场站时,面对荒山旷野、风起尘扬、带有几分苍凉的初冬景象,曾默默自问:“对这个满山石头只长野草的山沟,今生今世还会眷念么?”

   然而,尽管我早已回到气候宜人、景色如画的家乡,对狼牙山下、易水河畔那段最初的军营生活却始终没有忘怀。简陋、散落的营区,仓库式的营房,洞库;水泥应急道,柏油坡路,蜿蜒山径;广阔的机场,五光十彩的夜航灯光;军人服务社,师部大礼堂,平整的球场;菜园小村落,两村相连的东、西步乐,西山北的小镇集市,等等,一幕幕,一片片,一星星,一点点,不时依稀走进我的梦境,跃入我的脑海,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时空相隔越久远,越是梦魂萦绕。不知多少回,我在梦里又回到场站政治处,分明刚刚见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容,无奈在恍忽中醒来,不免有点婉惜与惆怅。

   我终于明白了,人生的重要经历不可能随着时空的变迁而磨灭。易县场站,记载着我的成长,铸就了我军人的品质。那里曾经有一个又一个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战友,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又走向四面八方。青春年华如歌,咏味无穷。战友情结似酒,余韵隽永。

   时隔数十载,有幸遇到空六军战友网,犹如找回逝去的家园,不免使人为之一振,眼睛一亮。于是,在这块叙旧的天地,我们可以用现在连接过去,让过去伴随未来。

   难忘啊,狼牙山。

 附:给张万和、张玉武的留言

     

 老指导员:您好!
    97年北京一见,一晃又是十几年了。
    刚做完“清明”回家,见到你在网上的留言。很高兴知道你守着孙子和一对龙凤胎外孙,在幸福地颐养天年。
    说起来,我们的缘份从我走进军营就开始了。是你把我领到通信队、引进报台,你和胡啟祥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呢。
    从天津静海转埸到易县。在易县,咱们的连队先后驻在机埸、埸站机关的山边、师部大楼和菜园村的山坡上。我在连队呆了四年多,算起来也超过1500个日日夜夜啊。那时候,连队的事情,只要是连里讲的、指导员讲的,大家都是不敢马虎的。正如我的老本家、菜园村的老袁70年代初在本连讲传统时所说:"在你们师里咧,韩政委不在了,赵副政委可以代表党。在你们脸(连)队咧,指导员儿就可以代表党。”可见当时你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
    连队生活,是最难忘怀的岁月。回首当年,我更不忘你对我的教育培养。
    好在你已上网了,那就让我们慢慢叙说吧。

 

 

 玉武:
  今天打开网页,一眼就看到《我与老指导员的情怀》,并看到你们两口子同张万和老指导员夫妇和袁友毕等老战友的合影,很是欣喜。文中所述,感情很真挚,也使我感到亲切。特别是得知老指导员等在你治病期间多次赴津探望,更使我感动。
  尽管我早在73年就离开连队,与你在连队未曾共处,但我们都曾经同有一个指导员。
  我入伍到静海场站时,也是张万和指导员把我领到通信队的。当时他是报台台长,负责我们新兵训练。在短暂的训练期间,这位新兵“班长”悄悄地把我单独带进报房参观。想到《永不消失的电波》这部影片,这不正是我想干的工作么?我很兴奋。“班长”对我说:“你别跟其他人讲啊!”我“嗯”了一声。可那时我刚满16岁,哪能管住自己的嘴呢!不久便忍不住将此事吐露无遗,害得其他新兵纷纷埋怨“班长”偏心。事后“班长”笑着指着我的鼻子:“叫你别说,你还是说了。”我只得“嘿嘿、嘿嘿”地傻笑。
  我是71年5月提干的,提干两个月前入的党,张万和指导员是我入党第一介绍人。我知道,论工作表现,当时还轮不上我入党,正是面临提干才成全了此事。
  可以说,我在部队走出的第一步,乃至最初的成长和进步,都是和张万和指导员紧密地联在一起的。四年的连队生活,是我军旅生涯中一段最难忘的时光。虽然年代相隔久远,当年许许多多的情境,却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起来。我想,在静下心来的时候,我会让回忆变成文字的。
  我离开易县场站前,你在一连当指导员,可我却找不到你在政治处呆过的印象,瞧我这记性!也许当时我正在政治学校吧?
  好,就此打住,不尽之言只好慢慢叙说了。
  向你和娣妹、向张万和老指导员和朱老师、向袁友毕等战友致以祝福!

 
[查看全文] | 发表于 2010-6-4 11:27:50| 阅读 7288
评论 (24)
 
   

共 76  篇,第16/16页 首页  上页

 
浏览时间:2024-3-29 20:55:17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
荣誉承办:辽宁东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