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姚念龙 
部队: 空24师   
部门: 司令部机要科 
职别: 科长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战友是陈年的酒,越久越醇;战友是清澈的水,越淡越真;战友是远方的客,越走越近;战友是难忘的人,越想越亲。愿战友永远保持年轻的心、纯真的情、强壮的体、幸福的家。忘掉年龄、忘掉恩怨、忘掉烦恼、多想战友。 
所有篇目(共681篇)

标题:

芳年华月(第七回)  

发表时间:

2011-10-13 0:36:59

更新时间: 

2011-10-15 21:26:12  更新者: 姚念龙

关键词:

跑题 梦幻 开心  

  [这是对本篇第 2277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第七回

老兵屯里惊现古诗  引来知青激烈争论

    话说上回谢领队刚要宣布散会,就见地上忽地站起一个人来,扯着嗓子喊道:报告:“我要揭发!”顿时,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众知青面面相觑,不知所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见此人如何长像:前额阔展,浓眉大眼,鼻梁高耸,唇如朱点,皮肤白白,个头一般;顶着一头少白发,长着一张娃娃脸,脸上始终挂着笑,叫人看着就舒坦。大家一看,噢!原来是他。此人可不简单。此人来自东北沈阳,毕业于沈阳九中报务班。说起这沈阳九中报务班的学生,那可了得,当年个个都是九中响当当、硬棒棒的拔尖人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无所不精。男生风流倜傥,女生秀丽娇艳。正像此人在诗中写的那样:

文化课上认真听讲,
专业课上勤学苦练,
操场上我们的队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的各项活动唯有我报务班。
几乎忘了,
窗外还有鸟语花香、碧水蓝天;
我们用理想和智慧、执着与汗水,
铸造了一个光荣的集体
--
沈阳九中报务班!”

    此人姓屈名先贺。也是后来四方山霸主之一。有诗为证(此诗出自老班长之手):

当兵是尖子,带兵是精英,忆起军中事,先贺留美名

解甲归故里,转行做郎中,悬壶济世人,修得医术精

一视同仁道,望闻问切情,坐堂行善举,妙手度众生

闲暇爱旅游,摄影手不生,书斋勤研磨,字字见真功

朝至做文章,夕来放风筝,身心健康乐,事业多有成

勤奋多才华,网事急先锋,留得激情在,白发更年轻。

 

    此是后话。花开两朵,话分两支。单说这屈先贺一声:“我要揭发!”犹如晴天劈雳,震的现场是鸦雀无声。“最近我发现在我们老兵屯,有写古诗的,词调呆板,难读难懂,而且情绪低落,借古讽今,还对现实不满。”屈先贺慷慨激昂,振振有词。接着说:“什么目断青山、中秋有雨,嫦娥掉泪,碧海油污,浓烟薰天,还借酒浇愁。你有什么愁可消?目前我们国家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你不歌颂也罢,哪来这么多牢骚?哪有这么多不满?”屈先贺喘了口气,接着说:“这个问题性质是非常严重的,说小喽是人民内部矛盾,批评教育一下,作个检查,今后改正就算了;说大喽这是个革命立场问题,如再上纲上线,问题就会更加严重,把你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都不过分。要是那样......”“不要说了!”这时人群中突然响起一个男低音(石家庄东部口音):“你说的都是什么,挨边吗?你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说的是谁,不就是谢领队下午批评了你,说你干了一天活,晚上不早点休息,不是看你本家的《离骚》就是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解》,要不就领着尹筠(从小一块长大、同班同学、同年报务班毕业、一起下乡到老兵屯的女知青)往高粱地里跑,那么晚了,不怕地老鼠咬你们。谢领队这不是好意吗!”男低音越说越激动,脸也气得由红变紫,由紫变黑,声音也越来越大:“目断青山怎么了?那些开发商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破坏秀丽山川,不该抨击吗?那空气污染,不见蓝天,碧海漂油,鱼虾遭难,不该抨击吗?还中秋有雨,嫦娥掉泪,这哪跟哪。你借题发挥,无限上纲。”这男低音还想继续说下去,一看屈仙贺已无与自己争执之意,为了之间友谊,也就没有再说下去。

    大家要问这男低音是谁,他也是后来四方山霸主之一,姓严名不笑,人称“黑阎罗”、“盐通判”的是也。因当过报务班班长(不是沈阳九中报务班),大家尊称他为老班长。

    屈先贺虽说没有与老班长争执,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服,嘴里嘟嘟囔囔:“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写古体诗,连毛主席都不提倡写这些东西了。用那些律韵词牌一套,容易造成以词害义,削足适履之害。格律这东西,目的三个字:为好听!古人教条者把她条框化了,我们不必去死套。”
    “我不同意先贺的观点”,这时,一位平时很少说话,只爱看书,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是来自东北的知青良中(后来也是四方山霸主之一)
开口说话:“我个人认为,文学艺术的多样化是其魅力所在。格律不只为了好听,关于其美学价值的著述繁多,一言难尽,简单地把格律说成教条化欠妥。提倡写现代诗、打油诗、甚至蒙胧诗由来已久,贺敬之、郭小川、北岛、舒亭等成名成家者就是例证;现代人写格律诗的也很多,柳亚子、毛泽东都是格律高手,怎么评价这种现象呢?好的现代诗能打动人,好的格律诗同样能打动人,关键不是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以词害义,削足适履”不是格律诗本身的毛病,是我辈写诗填词技艺不精造成的。 我赞成写通俗诗,但不反对写格律诗(包括古风),千万不可简单地否定格律诗。” 

    谢领队始终一言未发,面如镜湖,无喜无忧。听完良中的话,只说了七个字:“赞成良中的意见。”

    老班长这时又坐不住了:“我认为,不论写古体诗,还是写现代诗,都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把古诗词通俗化的前提是应当知道什么是古诗词,不知古诗词为何物,连近体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偶句尾字平韵到底”这些基本常识都搞不清楚,又想自成一派,那通俗的结果可能会生产出比古诗词还难懂的僵尸怪胎。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过它的辉煌时期,好的东西应当传承。但由于它格律固定单一的特殊性,不像现在的歌曲创作是先写词后谱曲,都可有感而发,随心所欲。而是必须按照固定的曲谱来填词,就出现了多词同调的问题,使人们在创作过程中倍感束缚。在追求个性、崇尚自我的当今社会,恐难以作为大众文化推广普及,繁荣就更有难度了,它的衰退已是现实。就像大熊猫是国宝一样,再怎么保护还是面临灭绝的危险,因为它已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不可复制的生活环境。但又不能以“和者盖寡”来否定它。考古是一项少数人参与的活动,专家甚少,但考古这工作又非常重要,大众参不参与,古还是要考下去的。
    保留古诗词的基本框架结构及朗朗上口等部分特点,又不完全拘泥于其格律,使其易写易懂,成为多数人能参与的达到直抒胸臆、歌古颂今、针砭时弊、扬善抑恶、陶冶情操目的的文学手段”的倡导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会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现实。实际上这种实践“五四”以后就开始了。
    老百姓穿衣服把喜欢把质量、样式、美观、实用放在首位,然后才是牌子。但把牌子放在首位的也有一个相当的阶层。因此我认为,古诗词在当今文坛的地位,既非风光无限,也非一文不值。喜不喜欢,纯属穿衣戴帽、个人爱好。就个人体会而言,多多少少学一点则有益无害,即使当不了运动员,也可当一个哨不很黑、不精能吹的裁判员。”  

    “嗯!有点意思了。不笑的一句:实际上这种实践五四以后就开始了,足见不笑相关书籍读过不少。”谢领队露出了赞许的笑容。

   
   刚才只与小芳窃窃私语的尧痴愚(后来的水月楼主),前面的话都没听清楚,是良中的一句“我不同意先贺的观点”,才把尧痴愚的注意力拉回来。听了半天,才弄明白他们在说什么。为了显摆自己的才能,也码二垅子(接话巴,喝二气)说了几句:“萝卜白菜,各人所爱。不笑说得对:“考古是一项少数人参与的活动,专家甚少,但考古这项工作又非常重要,大众参不参与,古还是要考下去的。”诗词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就是一个个人爱好,也是个人知识积淀的散发。良中说:“以词害义,削足适履”不是格律诗本身的毛病,是我辈写诗填词技艺不精造成的。我非常同意这句话。不能因为自己不能喝酒,就反对别人喝酒。这和抽烟不一样,自己抽会污染别人。写东西不会,别人写得不好,我可以不看、不评(当然也会有自己看不懂的因素在里面),但,不能反对别人写。不过,我认为,谁要想写古、律、绝、词的还是尽量学得像点好,用现代的寓意、现代的语气、现在的字词填古时空格,不也是一件趣事吗?如果只为表达自己的意思,不论句子长短,不拘形式,想到哪写哪,连最起码的韵都不讲究,我觉着那不能叫诗,最多只能算一篇散文。”

    屈先贺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争来论去,都差不多的论点啦!不够味,希望多来点旗帜鲜明的观点。第一,段正伟说了,《把古诗词通俗化》,我再发挥一下:通俗化是第一标准,对一切文学作品皆然。比如红军(一知青的名字)有篇诗里用了个“悬车”词,不懂。因为他的诗我较喜欢,可这个词查了几个词典,没有。上电脑百度一下,才明白。这个词就不通俗,我认为用的不好。第二,诗也好,文也罢,义好为第一。这个没分歧。问题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好,还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好?比如律诗,讲究对仗,前一句义挺好,下一句为对仗,就得以对仗为前提去凑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不好。”

   

       “先贺,你偷换了主题。我们针对的......” 良中还要说下去,谢领队一看天晚了,明天还要上工掰棒子,说了声:“大家别争了,今天就到这里吧,早点休息(其实已经不早了),明天还可以继续讨论。”

    其实,尧痴愚和小芳趁他们争论激烈的时候,早就溜走了。尹筠也在背后直扯屈先贺的衣襟,屈先贺也无心恋战,就“借坡下驴”,散了。

    这正是:

一诗激起千层浪,引得兵屯闹嚷嚷。 

各人都说自己对,争来争去没亮堂。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论(共 10 篇):

  评论者: 史黎晴

发表时间:2011-10-13 23:58:54

    哇呀呀呀!几日不见念龙老弟开始说书了!如此绝妙佳作贼棒贼棒啊!我真是落后于形势啦!一下接不上,要有空从头看起才行啊,等我慢慢看吧……
    祝福"三剑客"五才女"好文多多,横扫千军如卷席!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1-10-13 22:22:11

谢谢各位的点评!
先庆嫌矛盾不突出,一开始我不敢写得太激烈了,怕有损老兵屯“知青”的形象,这也是民校说的“粘贴稍多了些”的问题所在。用其自己的话,深浅都可以。下回试着再往深里走走,望涉及到的兄弟姐妹们不要急,千万不要生气。当然前提是不能有损人格,更不能有低俗的语言。最多故事荒诞一些,离奇一些。语言滑稽一些,捉尖打浑斗个闷子可能会有的。如万一哪里不合适,请及时指出,及时改正。

   

 

  评论者: 鲁枫梅

发表时间:2011-10-13 19:19:57

  秉持一贯既有的稳健厚重文风,又增加了疯趣幽默。把老兵屯良好的学术氛围烘托得栩栩如生。赞!   

 

  评论者: 张玉武

发表时间:2011-10-13 19:04:31

    才子们给我们网站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评论者: 彭艳芳

发表时间:2011-10-13 19:01:16

这群知青太有才了,一边掰棒子一边还能谈古尸,老兵屯的故事没准能扬名四海。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1-10-13 13:02:00

一旦成了小说就是某又非某了。刻画人物要以突出矛盾为主,单一了不好。既然说到辩论应把领队那个老夫子带上。原因是当年他教这些得意门生之、乎、者、也的净整那些古的。结果这帮人现在都觉得有点“本事”了,就张狂起来了。要写就写得人物个性鲜明,不要怕这怕那的。怕字当头什么也干不了,干不好。不要怕惹麻烦。真要有了麻烦再处理。
现在到这个份上,要有个统筹的人。老班长说的对。我看念龙合适担此角。不要管作者怎么写,写谁,但把故事串起来是必须的。已出场者,名字、事件等就应当统起来为好。   

 

  评论者: 梁世忠

发表时间:2011-10-13 10:59:00

   念龙也得到了张恨水老先生的真传,本回写串得不错,有特点。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1-10-13 10:19:25

  你太有才了,你的诗对曲先庆的画像太好了,诗好、人好,前天还给我开药方哪,今天吃了真见好。   

 

  评论者: 苗全芝

发表时间:2011-10-13 9:22:00

先贺出场很有气势,古诗词通俗化的辩论非常出彩。诸位前辈---有水平---崇拜!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1-10-13 9:05:10

   还是念龙聪明,找一根竹签,把几个歪瓜裂枣的山楂一串,再沾点稀糖就成了大众喜欢的冰糖葫芦,红中泛亮,亮里裹红,晶莹剔透,脆甜可口。虽是萝卜白菜,还是人见人爱。*(粘贴稍多了些)
   没参加通俗化大专辩论会的知青可能不知道冰糖葫芦为什么这样甜脆,让他们遗憾吧。   
   读罢此文,有一个感觉:老兵屯真是卧虎藏龙之地,广大革命知青的文化水平确实不低,说起古诗词的传承发展问题来,个个头头是道,人人言之有理。这都应当归功于谢领队狠抓学习的结果。当然与他们的老班长也有很大关系,老班长是业余考古临时工作者,是专门研究古尸的。
   念龙:人物姓名每回不同,不利于维稳,可保留真姓,发前先沟通,不会有问题。
   

 
   

共 10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2:54:48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