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闫秀林诗作《五月登五岳寨》
文/方华敏
秋日的午后,天执著的蔚蓝。窗外的桂花细细密密,正探过头来微笑着。它们枝叶婆娑,就像流年影影绰绰,隔着纱把一束束迷离的光洒在我的书桌前。我安坐着,把一小段空暇的光阴在此时放松,去用心品读闫秀林参谋的诗:《五月登五岳寨》,去用心体悟诗词中的意境和散发出的军人特质以及饱满的诗意情感。
眼前的诗韵与桂花的馨香相融,节点分明,隐隐展开,透着岁月不经意间的传布。渐渐地它们把生命的光华典藏于读诗人和赏花人的心底。这其中的奥秘,是属于它们的元神吧?而元神,深不可测,也不可粗率比对……
我敬重闫参谋诗作的心情由此而来。
其实,《五月登五岳寨》,还是今年五月,闫参谋与军务处的参谋等一行人游览五岳寨时所写。但诗中的气韵和力量一直在。那种激情、本真以及内蓄情感的表达,优美,清新,深沉,一直让我暗暗地为此而打动。
我知道,闫参谋的文字功底一直很好。他从事文字工作,舞文弄墨,写诗作赋多年,思想情感历经时间长河的运带而逐渐沉淀,慢慢浸入脉血并形成独有的风格。我在品读他的代表作《五月登五岳寨》的时候,感觉到他的文字气场中都是好时光,时间是慢的。“蓝天、白云,小溪、青峰”,“登跃在太行石径”,四周充盈着静听花开的散淡;“拜卧佛,荡铁索”,似乎就是一种天意,透着佛祖的神明仁爱,带着虔诚的参悟,泛着造化的神秘;他们“一干人已匆匆丈量了东岳玉皇顶的高程”,任风从远古而来,看到的是浮华散尽;俯瞰大地,现代的时尚和繁华尽收眼底,再心有凌霄峻峭而不拒流云,其中已有玄机。闫参谋借人性中的意念来达成和轻盈自己的精神走向,把笔触探进五岳寨的深处,在 “大自然的传世力作”里,在“满眼的树绿花红”中品悟、缅怀、驻足、展望。我读懂了这种走向。然而,他诗中“连天瀑下萌动了飞流三千尺的豪情!”却又是激越的,有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气度,他在诗中强调大自然的无限之美,人格精神之美,天人合一之美。真正渗入他的诗,你会感觉这个美是真实的。诗里的思想,没有被抽取汁液,有一种勿用刷新的灵力,也不需要张扬“剪裁“的难度,有一种“疏狂”、“动静”相融相谐的审美存在。我以为,诗作和读者之间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沟通以及对生命、情感、生活等命题的内核的认同,这一切,在他诗意里得到了充分地表达,并尽显文字的张力,且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息和气韵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闫参谋的诗意创作是成功的。
品读《五月登五岳寨》的下阕,如同乘坐银鹰翱翔于云中;分明看到军旗猎猎,方队铿锵,别有韵致在其中。闫参谋的军旅情怀,洞开了这首诗深邃内涵的天窗,使意境得到了升华;他用细腻文字,表达对部队的眷恋;他将几十年的情感浓缩在白纸之间,那份赤诚,穿透了纸背,令我生出许多感慨。以诗为例:“向上 向前, 依稀又是:军旗猎猎 ,方队铿锵, 矫健的银鹰呼啸凌空!骨子里还是浓浓的军旅情结,跋涉里又多了几分坚定和厚重!”
读诗与写诗,其实是文字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来自心灵归于心灵,就好比今天我在品读,其实也是倾听,彼此有了更多的想象和共鸣。此时的桂花飘香,树影婆娑都不过是一种背景,我只是隐藏在《五月登五岳寨》如歌的曲子里,缅想自己的故事,同时也在《五月登五岳寨》的文字里投下我的专注,顺着节奏摸索,去探微和寻觅《五月登五岳寨》文字背后的意味深长。
读闫参谋的诗,除了需要足够的细心才可以通透,还需要不浅的阅历,就如同饮酒,总得有点酒量,才能够品出酒的妙处,我承认自己是一个没有酒量的人,入口全是辛辣,醉过之后,再见酒就特别害怕。心里思忖,醉酒醉吧,能读到喜欢的诗,就是最大的收获呢。
写完这篇读后感,夕阳的金辉已悄悄挂在窗外的桂花树上,我望着堆垒在天边的云霞,倏然想起诗人龚自珍的诗句:“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那就以这两句诗作为结束语。是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