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 ——464医院60华诞战友聚会侧记
你曾对我说 相逢是首歌 眼睛是春天的海 青春是绿色的河 你曾对我说 相逢是首歌 眼睛是春天的海 青春是绿色的河 相逢是首歌 同行是你和我 心儿是年轻的太阳 真诚也活泼……
深沉的歌声在这一刻穿透时空,沁透人心。天津体育宾馆宽敞的迎宾厅,在这一刻被热情与喜悦填满。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冒着严寒,从不同的地方汇聚到这里,庆祝他们共同的家——中国人民解放军464医院建院60周年。置身其中,无论是青春少年,还是白发老者,都会被喜庆的欢声笑语撞个满怀。这一刻,他们的内心,洋溢着一股浪漫温情,流淌着一条记忆的长河……
接 待 组 的 志 愿 者
天南地北战友情 辽宁、吉林、黑龙江组成的“东北军团”来了;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的来了;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的来了;山西、内蒙、陕西的来了;广西、云南、四川的来了……364人的庞大阵容,几乎是464全盛时期在编人员的全部! 哎呀!你也来啦!呵——太好啦!这一刻,人们见面时的表情几乎是程式化的,一声“惊叫”之后,是紧紧拥抱,继而互相端详对方,彼此对照着久违的“影像”。
让 我 好 好 看 看 你
464医院于1951年在长春组建,时为“空军第一地勤医院”,之后,转防哈尔滨,扩建为战区医院,主要服务东北边防军部队。1968年转驻天津,隶属空六军。其间,出色地完成了抗美越朝、抗美援越、唐山抗震救灾、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医疗保障任务,是空军首屈一指的战区医院。驻防天津后,464医院在为部队服务的同时,积极为民服务,名扬津门。1992年,成为全军三级甲等医院、天津市三级甲等医院,被评为“爱民文明医院”,是空军和天津市医疗系统的一个标杆。60年,这所医院的成长壮大,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汗水。抚今追昔,与之一起走过的人们,怎不感慨万端! 今年80多岁的纪郁文和赵怀清,是464医院创建时期的三位建在者之一。退休近在20多年了,他们很少参加公众活动,今天下午,他们相约一起,早早来到了会场。因为这个日子对他们而言,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们的人生是从464开始的,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奋斗,他们情感的寄托,都与这所医院紧紧相依,难舍难分。许多年轻人都未见过他们,但看到他们胸卡上的名字,立即肃然起敬。与这些年轻后生们相聚一堂,一种历史的延续感油然而生。 在二楼已经立好的签字墙还没有一点墨迹。人们似乎早有预约,第一笔要留给他们书写。两位老人走到签字墙前,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60年前,就是他们那一代人,怀着火热的激情投身军营,为464医院书写了值得纪念的第一笔! 一位老人,引起吴建群的注意。吴建群是政治处电影组的放映员,复员后回湖北武汉,现在开了一家影楼。这次,她放下生意不做,赶到天津,就是为了见一见当年的首长、战友。她走向那位老人,激动地喊道:“沈主任,是沈主任呵!!”抱住老人连喊带跳。老人仔细端着眼前的姑娘,终于记起她的名字。这位老人叫沈学瑗,是新中国第二批女飞行员,停飞后安排到464工作,退休前任医院政治处副主任。小吴与她隔着辈分呢,俩人见面时的亲热劲儿,引得在场的摄影师好一阵围观。
464创 建 者 之 一 纪 郁 文
新 中 国 第 二 批 女 飞 行 员 沈 学 瑗 (左 )
许龙超来了。这位传奇式的人物,被464人引为自豪。他退休后开始自学法律,取得律师资格,代理的诉案不乏名人官司,而更多的案子则是为无钱无权的“草根”辩护,且百诉百胜,一时名噪津内外,荣获天津十大律师之衔。 陈惠发来了。他是464医院科技强院的排头兵。30多年前,研发的胶片脱银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胡子平来了。他是这家医院中青年专家的代表人物。当年发明的“微粒分析仪”,突破了多项尖端技术,并批量生产,使我国制剂行业微粒检测长期依赖进口仪器的困境大为缓解。 一群穿着军装的女军官走进大厅。她们是这所医院整编后留下来的骨干。有的已是主管护师、主任护师;有的肩扛上校、大校军衔。这群穿军装的美女一进大厅,气场十足。那些退为百姓的老兵,欣赏之余,就是羡慕嫉妒恨了。
特邀嘉宾徐同联与老战友岳克院长的女儿姚冬(右)在一起
特邀嘉宾徐同联大姐从北京专乘前来祝贺。她特意订制了一个大花蓝,她说,我是代表我全家,代表我老伴,代表空六军的战友们向464祝福来的。她的老伴是前空六军军长、北空副司令员曾广富将军。无论是工作还是私谊,他们一家都与464情谊深厚。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已届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焕发,每互一处,都把快乐带给大家,感染大家。
364名与会者,来自东南西北中,只为了一个目的:重温昨天,畅叙友情。
“团聚”是共同的心声 二楼的一端,一位老者正手执摄像机,透过共享空间,拍摄一楼大厅的景象。镜头追踪着每一个进来的人,不愿遗漏任何细节。作为本次聚会的发起者、组织者,见到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他备感欣慰。他是这所医院的第7任院长,在任的11年间,他与他的同事们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地奋斗,一手抓医疗,一手抓建设,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核心,全面上水平,将这所医院带到了全军医疗系统先进行列。当时,464医院名冠空军,24个专科都卓有建树,骨科的人工记忆关节、脑外科的垂体瘤手术、泌尿外科的肾移植、理疗科的针灸治疗疑难杂症、放射科的介入疗法治多种肿瘤、传染科的光量子疗法治疗肝炎等等,都在空军及天津市享有盛誉。与此同时,医院的政治建设与后勤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医德医风建设享誉全军,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其中,理疗科的张文清、赵景兰夫妇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员、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基础设施建设面貌也焕然一新,1991年新建的门诊大楼、在职干部宿舍楼、改建的住院大楼相继投入使用。全院官兵士气旺盛,干劲十足。人们都说,那是464医院最为兴盛的时期,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年代”。而这一切,都与这个叫李成彬的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本 次 聚 会 的 发 起 人 \前 464院 长 李 成 彬
如今,李成彬已经退休13年了。13年来,他无时不在牵挂着这所医院,牵挂着曾经共事的战友们。这些年,不断有老朋友离去的消息传来,不断有老朋友重病的迹象显示……想起这些,他的内心就有些怅然。他觉得自己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是怀想当年,思念那些朝夕相处的战友。 一个月前,前副院长徐满才向他提议,今年是464医院建院60周年,是不是该纪念一下?官方搞纪念活动是不可能了,因为十年前,464医院已经与另一家医院合并变更为“北京军区疗养院”了,实质上,464的番号在我军建制上已经不复存在。原先的医院分疗养区与医疗区。疗养区在风景如画的水上公园边兴建,成为华北地区设施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疗养地。而以前的464则依然承担诊疗任务,技术力量还是前464的骨干。但是,464的影响力巨大,无论战区官兵还是天津百姓,都知道天津有个空军464医院,连公共汽车也在院门口设站,习惯成自然,轻易改不了。因此,医疗区对外依然高挂464的牌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根还在。既然如此,以某种形式纪念她建院60年,从感情而论,是非常需要的。 李成彬与徐满才一拍即合,第二天就招集以前医院的一些活跃分子一起商议此事,很快形成共识:趁建院60周年之际,组织一次战友聚会。大家商定,这次聚会,是“民间组织,自然参与”,以短信方式通知,AA制,每人出200元报名费。这些钱用于编辑通讯录、制作影像光盘以及会场布置。时间就定在2011年12月17日。 按李成彬的设想,聚会的规模控制在津内战友之间,以免因范围扩大、组织不力而留下遗憾。但没想到,第一批短信发出后,当天就有津外战友闻风而动,要求“回家团聚”。一连几天,反馈的信息十分热烈。464人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及对这所医院的眷恋之情,令组织者感动不已。“好吧,愿意回来看看的,我们都欢迎!不再有范围限制。”李院长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随即,报名热线急速升温,让负责登记工作的胡艳霞、刘立平、宋阳应接不暇,手机几乎打爆。可以想象,那些“离家”多年的战友,该是怀着怎样的期盼,等待着团聚的这一刻!
相逢是首歌(续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