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魏凤江 
部队: 军直   
部门: 通讯一连 
职别: 连长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空六军各位战友们:今天我们相聚战友网,共聚战友之情,怎能不引起我们对欢乐和痛苦(因为我们经历过)的回忆。让我们借助战友网的平台,将全国各地的战友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我将尽自己一份责任和力量为战友网服务。 衷心祝全国各地的战友们身体好!工作好!家庭好!全国战友手拉手,走到哪里都有我战友! 
所有篇目(共174篇)

标题:

二十年后再聚唐山  

发表时间:

2007-3-18 19:12:17

更新时间: 

2015-8-1 14:32:20  更新者: 林年福

关键词:

战友 唐山 纪念 xtl  

  [这是对本篇第 863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二十年后战友们从全国各地相聚唐山

老军长曾广富也从北京赶来参加活动

《纪实文学》

二十年后   唐山相聚

        ——续《没有平复的震颤

亲爱的战友们、读者朋友们:

    当我眼含热泪,写作这几篇纪实短文时,心情如大海的波涛起伏不平,我感叹:多少人能遇到象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生又能有几个二十年。可是,我却是这场大灾难中的幸存者,在灾难的二十年后,我们的战友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工作岗位又重聚唐山,悼念牺牲战友的亡灵,追忆那不堪回首和永生难忘的往事。

    幸存者的战友们无论男和女,无论老和少,无论南和北,人们一起哭诉着说:“我们的生日都是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我们今年都二十周岁了,我们都是唐山人!”

    恳请读者朋友们,与我们一起分担失去战友的悲痛吧!与我们一起为新唐山而骄傲吧!

    我的这篇《二十年后再聚唐山》曾经于1996年8月28日发表在《沈阳晚报》上。

 战友星夜兼程 再聚唐山

        1996年的7月28日上午,在唐山抗震纪念碑下,130多名身着“7.28幸存者”和“回唐山”字样T恤衫的中年男女相聚了,在他们四周,上千名群众住足相望,若干名记者站到他们中间采访,看着他们高呼“回唐山,想战友”都情不自尽的跟着他们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20年前那场大地震的幸存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都能讲出一段不寻常的故事。这130多人都是原唐山空军39056部队的转业、退伍军人。从军长曾广富(原空六军副军长)到女战士张秀华(当时的通信营守机员,特等残废军人)都怀着重返青春的故乡,追忆牺牲战友的心情回来了。

    20年来,大地震的幸存者们每年都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沉痛心情,有的洒酒三杯祭战友,有的面向唐山方向三鞠躬,有的立书撰文慰藉后人。但今年大家都有一个心愿:回唐山,看看我们的第二故乡,看看我们与死亡搏击的地方,看看我们分手多年的战友吧!人生还能有几个20年哪!

    这次相聚从自发的、无组织的一次活动到集体的、有组织的战友相聚过程,体现了我们军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巨大的友情凝聚力。因为我们的原部队已在几年前的裁军中被解散了,留在唐山的只有一个空军管辖的“京唐宾馆”和一些复员、转业后在唐落户的战友们。借助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一个月以前天津、北京、沈阳的战友们就与唐山的战友陈华沙(原管理处处长、现在唐山市财政局工作)取得联系,要自发地组织一次战友聚会,到唐山纪念抗震救灾20周年。没想到,消息一径传开,竟传遍了大半个中国,沈阳籍的战友36名乘坐公安局一辆大客车行16小时,26日晚赶到唐山,天津市的战友16名分开4辆小车27日中午赶到唐山,北京市和河北省的49名战友分乘两辆大客车27日中午赶到唐山,济南、南京、徐州、南昌的战友们得知要在唐山聚会立刻购买机票27日早赶到唐山,沈阳市铁西公安局局长刘伟(原部队小车库司机)因工作忙没能与大家一同出发,27日晚他乘坐一辆小车,奔波一整夜于28日早赶到唐山,沈阳战友陈昆明没赶上与大家乘汽车,就自己坐火车27日晚赶到唐山,到唐山之后不知大家住哪能就跑到纪念碑下等战友们,终于如愿以偿。

    唐山当地的30多名战友迅速集结“京唐宾馆”为大家服务。离休的老军长曾广富回来了,退休的老处长们也回来了,通信营的三任老营长,两任教导员都回来了,北空通信处(原部队解散后,一些战友调到北空)决定对活动给予部分赞助,“京唐宾馆”腾出最好的房间,要最低的收费,唐山机场派两辆大客车拉战友们参加纪念活动,机场训练基地通信科冯立朝(原无线连技师)和三名同志连夜打印《战友通信录》,一个分散的自发的群体就这样形成了一个组织严密、安排有序的团队。

    7月28日上午,唐山市抗震纪念广场人潮涌动,当我们这支队伍簇拥着一支大花篮出现在广场的时候,立刻将所有的目光吸引过来,一看便知,那服装上鲜红的字样“幸存者”和“回唐山”早已告诉了人们。战友们不停地合影留念,王凤生(原军务处打字员,现沈阳自行车厂)面对摄像机高喊“唐山,我回来了”,王兴太(原军部警卫排战士,现沈阳酿酒厂)悲痛地呼唤着牺牲战友的名字“战友们,安息吧!”

    面对唐山晚报女记者的采访,我激动地说“唐山是我青春的故乡,我为新唐山而骄傲,但是我更怀念那座朴实无华,让我终生不忘的老唐山,让人们永远记住7.28这个日子吧!”

    一个个激动的面孔,一幕幕悲伤的场面,分别多年的战友们或双手紧握,或紧紧拥抱,20年后的我们虽显得老了一些,但是抗震救灾的战斗就象是昨天一样。当年我们曾互相救助,我们曾一起救他人,一起护伤员。今天我们又再聚终生难忘的唐山。

    真可谓:人生短暂,转眼百年。20年后,再聚唐山。虽然生活各有坎坷,战友痴情终生不变。朋友,你能体味到这经历大劫难后20年的战友之情吗?

      三点四十二分   悲痛之刻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个凌晨3点42分,但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每年的7月28日的凌晨3点42分,是一个多么让人心碎的时刻啊!
     宾馆”,或步行、或开车来到了“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被白天阵雨洗过的广场,没有20年前那么闷热,接近午夜,市民已经散去,几个老人还在聊着当年地震时的情景,警察加强了警戒,据说明天中央首长要来,我们20多名战友分几路先后到达广场,团坐在纪念碑的台阶上,一名20多岁的警察告诉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请不要靠近纪念碑。当时我们服从了命令。
    坐在台阶上,大家回忆起20年前的这一天,不尽心潮起伏,这座纪念碑前就是当年我们部队通信营的大院,碑座下就是我们无线连的宿舍楼。20年前的这时,好多战友因天热还没有入睡,再过几个小时将在这里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杜德丰、谷宇苹、王奇云、高玉英、赵东明、刘涛、王文艺等几个战友站起来在台阶上步量着距离说:当时我就是从这爬出来的,谁是从这被扒出来的,谁被压死在这里了。越说心里越难过,气氛好沉闷哪!3点42分就要临近了,大家借着纪念碑下的灯光看着手表,终于有人说:时间到了,大家到纪念碑下,我们搞个仪式吧!说着,大家站起身来,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特等残废军人张秀华,一步步地向纪念碑靠近,步子沉重,心情更重。站在我们身边的两名警察不知所措,只有跟着我们往前走,在碑下张建平(当年报务台长)说:同志们,我们向死难战友默哀吧!接着他拿一瓶白酒向碑前洒去,边洒边说:“鲁生(温鲁生,营部文书,震亡烈士花名册的第一个名字)等牺牲的战友们,我们来看你们啦,你们安息吧!”他一言刚出口,众战友的泪水早已夺眶而出,几名记者站在我们的队伍里询问我们的经历,可是,这时候的我们已没有心思回答他们的问话了。
    悲痛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志们低着头不停地抽泣着。有人轻声地呼唤着牺牲战友的名字,更多的人是在心里呼唤:“朝夕相处的战友们,20年前你们被大地震夺去了生命,今天我们来看你们了,你们在天有灵,是否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没有忘记你们,是否知道这悲壮的碑文中有你们不干的血迹。”  

    悲痛的、呼唤的、哭诉的声音震动着我们这个群体,也震动了整个广场,“3点42分”,你是一个多么惨烈的时刻啊!在我的脑海里仿佛听到了当年那撕裂肺腑的呼救声,浮现出当年的悲壮场面,泪水怎能洗涮掉我悲痛的怀念,战友们泣不成声。
    悼念活动进行了20分钟,张建平说道:“同志们,大家不要哭了,10年后我们再来吧!”这句话好象拉开了一道闸门,大家的哭声更大了,张秀华手捂面颊悲痛万分,大家前后左右围住她,不忍心让她那残缺的肢体再受心灵上的重撞,一起推扶着她的轮椅向纪念碑的台阶下走去,那心情是有生以来最悲痛的时刻,叫人终生难忘……
    两名警察忙叫我们的司机(是战友李金龙)把车开进了广场,按要求这是不允许的,可是他却破坏了上级的规定,帮着我们打开后门,将张秀华的轮椅抬到车上,并向我们道歉说:“同志们,对不起啦!”我们谁也没有怪罪他,地震那年他可能只有五、六岁,他又怎能体味到我们此时的心情。
    时间这个字眼,曾被人们用华丽的、枯燥的、动听的、烦闷的词汇形容过千万遍,可是,面对3点42分,我却只能用“悲痛时刻”来形容……  

轮椅上的秀华   泪洒故地

    (张秀华在纪念碑前流下热泪)

    张秀华如同自己的名字一样秀美华丽。天生丽质的她20年前是个能歌善舞的女兵,可是天不生眼,偏偏让天真纯洁的她落下一个终生残废,可叹人生是多么的不平。                      

    7月27日中午,天津战友开着4辆小车赶到了唐山“京唐宾馆”,从车上跳下了二等功荣立者王国良(当年报务员),三等功荣立者刘树海(报务员)等众多熟悉的战友,先期到达的战友们一拥而上,争相上前与他们握手拥抱,就在天津战友掀开一辆车的后盖往下抬残疾人轮椅时,人们惊呆了,原来车上还坐着特等残废军人张秀华,车门开了,人们蜂拥上去与秀华握手、问候,当我走近车门时,我俩四目相对,眼泪却在眼眶中,互相看了片刻,一起问道:你来了?是啊!我们又有15年没见面了,她看上去没有多大变化,还是那么文静、漂亮。从她白皙的脸上看不出42岁的痕迹。
    75年,张秀华被部队挑选文艺骨干应征入伍,安排在有线连守机班,我们营的一些文艺爱好者经常在一起排演节目,参加军文艺调演。我们曾一起去过隆化(董存瑞牺牲的地方)拉练,一起去大寨野营。每次出去都带上文艺节目为当地的老百姓演出,“走一路红一线,驻一地红一片”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
    76年7月27日晚上,为赶排“八一节”文艺节目,吃过晚饭我们就一起来到营会议室,天特别热,心情很烦躁,有两个舞蹈动作总觉得不太可心,我们一直练到晚上9点多钟,因为9点30分我上前半夜班,就提前离开了,秀华她们排到10点多钟,终于把舞蹈编完了。可是这个舞蹈至今也没能登上舞台。大地震发生时,反映机敏的秀华从床上坐了起来,不幸的是倒塌的房顶重重地压下来,将她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压成一个“C”字型,腰椎和胸椎骨折断,4小时之后被战友李京普、张景兴等救了出来,抬到操场上,当时我正救出一个战友向操场抬,发现了秀华,我趴在她耳边问她“伤哪了?”她只是皱了皱眉说:“不知道,就是腰有些疼,腿上没感觉”,我安慰她说:“不要紧,压麻了,过一会就好了”。可到了半夜时她的腿还是没感觉,在北京466医院医生们用6个小时为她手术,保住了她的生命,可是她却永远不能站立起来了。
    战友们策划回唐山聚会,消息传到了张秀华的耳朵里,大家怕她身体脆弱,经不起旅途疲劳和悲痛的气氛,都不敢冒然让她参加,可她却说:“我也要回唐山,看看牺牲的战友们!”就这样,她随大家一起来了。

   27日晚上“京唐宾馆”召开了原驻唐空军老战友联谊会,会上老军长曾广富将军把聚会战友们的近万元捐款亲手交给了张秀华,她手捧战友们一颗颗金子般的心,掉下了眼泪。在战友聚会的晚宴上,老营长翁贵宾、周惠初、教导员王显世向她敬酒,祝她象张海迪一样笑待人生,无悔地走完自己的生活旅途时,她点着头又一次掉下了眼泪。纪念碑下战友们拥簇着拍照留影时,她再一次掉下了眼泪。在等待3点42分时,她借着灯光读阅碑文时,悲痛地掉下了眼泪,在战友们分手时,争相与她握手告别时,她激动地掉下了眼泪。

   泪水是什么?是情、是爱、是悲痛、是激动,是张秀华对20年前那场灾难的哭诉。也许她会想起朝夕相处的战友“雷锋式的女战士高东丽”(空军党委命名的光荣称号);也许她会想起在一起欢歌笑语的战友温鲁生、马德才;也许她想起了战友们费尽周折将她从废墟中扒出的情景,也许她想起了20年来的坎坷人生,秀华掉泪了……
    故地重游勾起思绪万千,叮咛嘱托望你珍重平安,轮椅之上更要正视人生,10年之后我们还会再聚唐山。
    张秀华,你是否听到了战友们的心声?

分手盼相聚  十年之后 

    相聚的时间显得那样短暂,分别之刻却来的那么快,三天时间快的好象只有几分钟,依恋之情还缠绕着战友们的思绪,大家觉得好象做了一场梦,都回到20年前了走一回,却一步一回头不愿走的太快,我们太怀念了。

    28日中午,这次难以忘却的午餐,就象幸存者送走牺牲战友后的一次“团圆饭”,这那里是午餐,简直是泪的海洋。肖希衡(原管理处助理)致完欢送词,不等大家倒上酒,自己就先喝了多半杯;张家口的杜德峰手提一瓶白酒挨桌敬,边敬边哭;老军长曾广富刚要起身就被大家团团围住,坐在他身边的刘伟局长(原来为他开过车),怕老将军喝多,不让他干杯,可他自己却一饮而尽;原有线连长贾胜民过去喝酒总耍滑,今天他没有装假;老通信处长李培元已年近70了,端着酒挨桌走,为通信营的战友们敬酒;退休的老营长翁贵宾走到张秀华和李素华面前老泪纵横,说道:“秀华呀,保重身体呀!”老教导员王显世92年患过脑血栓,医生严厉禁止他喝酒,今天他又破例了,以酒带言多喝了好几杯,他拉住李爱君的手(当年有线边话务员)说:“我怎么认不出你了?变样了。”满桌的丰盛佳肴没吃几口,大家喝下的是酒,流出的却是泪。

(老营长翁贵斌来到张秀华、李素华面前)

    午餐还在进行中,朱晓非(北京兵,原有线连载波技师)又别出心裁,寻来几支画笔让大家为她在背心上签字,这下可乱营了,午餐改成了签字仪式,天津战友的80件“幸存者”和沈阳战友的40件“回唐山”背心顿时唱了主角戏,你为我签,我为你签,几支画笔在战友们手中飞快的传动。老军长面前站了好多人,大家怕他累着就让他坐在那里,他边签边念叨被签战友的名字。找张秀华签字的战友们有的蹲在她前面,有的干脆跪在地上,那种真诚的场面实在让我难以用语言表达明白。就这样,大家把一件背心当成了一件珍贵的宝贝,王本祥同志说:“背心上有我的汗水,也有战友的签名,不能再洗了”。许福文对战友们说:“以后每年“7.28”,我都拿出背心看一看,就象见到了战友们”。沈阳战友张铁忠(75年底复员在铁西保险公司工作)虽未经过地震,也与我们同去唐山,手拿着签了字的背心他热泪盈眶左看右看,沈阳战友李全福在回途中,汽车开出了唐山市之后他突然想起签过字的背心忘在了“京唐宾馆”了,就让司机把车开回去,车上的战友都很理解他的心情,汽车回头了,他找到了自己这件珍贵的背心,满意地笑了。

    唐山聚会就要搞完了,各地战友就要离别了,冯骏(北京兵,原守机员)从北京贵宾楼饭店带来的150朵鲜花已在每个战友的胸前开始枯萎了,昨天的香味已被战友们的汗水冲淡了,但是大家还不忍心将它抛弃,“京唐宾馆”的院内人们在互相安慰着,嘱托着。原通信营长周长林带着妻子来为战友们送行,大嫂一眼看见了当年救营长的王国良,拉着他说:“别走了,到嫂子家玩两天。”国良说:“今天我要开车,明年有时间我一定来看您。”

    在“京唐宾馆”的门前不用任何人指挥,送行的队伍列的整整齐齐,老军长曾广富在前面,接着是一些原部队的老处长们、老营长们和落户唐山的战友们。天津、北京、沈阳的战友们从1点30分就准备出发,但是1个小时过去了汽车还未发动,奇怪的是人群中没有一个急性子,谁也不喊上车,就这样。人们拥抱着、哭泣着,撒泪惜别,最后都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语言,“10年后再回来吧!那时我们都30岁了”(实际上到那时我们绝大多数人都50多岁了)。

    场面太让人受不了,心要跳出来了,我将张秀华抱到了王国良驾驶的“天津大发”上,战友们将她的轮椅抬上车,我一步登上车,(与天津战友去天津)未等车门关上,战友们一下子围上来,流着眼泪与张秀华握手告别,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她了。王国良踩了几次油门始终未敢松“离合器”。张秀华哭成了泪人儿,最后她忍住哭声说:“放心吧,战友们,10年之后,我会回来的!”大家都说:“好好保重,我们等着你!”王国良终于启动汽车,冲出“京唐宾馆”,车后留下了一串战友们的呼唤声……

    撒泪惜别离唐山,10年之后再团圆,战友深情永不忘,根深叶茂重如山。再见吧,亲爱的战友们!再见吧,繁华美丽的新唐山!

    朋友们,10年之后我们这些人又会怎样?>>>>>>>>>>>>>>>   

评论(共 6 篇):

  评论者: 林年福

发表时间:2015-8-1 14:32:20

祝八一节快乐!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5-8-1 11:17:11

此文我己收藏,很忎人。祝八一快乐。   

 

  评论者: 洪君满

发表时间:2015-7-31 20:27:22

欣赏佳作。祝八一节快乐!   

 

  评论者: 殷维明

发表时间:2015-7-29 11:46:53

感人的报道,真情的写照!7.28我们永远难忘的日子!   

 

  评论者: 何虹

发表时间:2014-10-12 21:48:30

风江战友你好!看到你一些作品及老照片真是好高兴,不但是个好文材还是亇好网民。这里战友祝福你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评论者: 董联华

发表时间:2007-3-18 21:36:03

魏连长:
   你的文章我都看了,写得很生动很感人很有深度。我虽没经历过那段悲壮的历程,但在看你的作品过程中我的脑海里就象放电影一样每个画面都历历在目和生动。因为我见证过了唐山的凄惨景像,也经历过了战友们分别时的依依之情。   

 
   

共 6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4-19 23:07:50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