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
椐百科名片解释,目的一词的起源是:古人眼睛为目,箭把的中心目标为的,射箭是为了射中目标,这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古人把具体的动作转化为抽象的概念——目的,于是就有了目的这个名词。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种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小到一个人做某一件事情的行为具有一定目的性,大到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行为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广到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没有目的的行为是不存在的。
目的是某种行为(或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要追求的结果。而目的在某种行为中有诸多表现,如直接目的、间接目的,眼前目的、最终目的,表象目的、根本目的等等。笔者认为,这里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是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因为世上任何一种行为的目的可以有多种,但离不开的是直接目的与根本目,或者说,任何一种行为总是具有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二者关系把握得是否正确,小到影响我们如何做好工作,大到决定党和国家如何决策。
直接目的是指某种行为不经过中间事物(不通过第三者)所要追求的结果。根本目的是某种行为从根源上、本源上所要追求的结果。一般来讲,直接目的具有表象性特点,能够直接看出。根本目的则具有内在性、本质性特点,而直接目的都是为实现根本目的创造条件,为根本目的服务的。例如一个人的垂钓行为,直接目的是把鱼钓上来,而根本目的或是食用增加体内蛋白质,或是享受垂钓乐趣精神满足感。把鱼钓上来的直接目的是为增加体内蛋白质或享受垂钓精神乐趣根本目的创造条件和服务的。再如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其直接目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而根本目的则是推翻封建剥削制度,直接目的是为实现根本目的创造条件,为根本目的服务的,没有“打土豪分田地”直接目的实现,也就没有推翻封建剥削制度根本目的实现。
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二者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即没有直接目的实现,就没有根本目的实现,而没有根本目的实现,直接目的也就失去了意义,但直接目的实现与根本目的实现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根本目的实现还与其他要素有关。如前所例,没有鱼钓上来的直接目的实现,就没有增加体内蛋白质或享受垂钓精神乐趣根本目的实现,而没有根本目的实现,也就失去了直接目的意义。但鱼钓上来了,能不能实现根本目的,还与烹饪技术和鱼大小或品种等要素有关。再如前所例,不实现“打土豪分田地”的直接目的,就不能实现推翻封建剥削制度的根本目的,而不追求根本目的,那么直接目的实现也只能是暂时的,也就失去了本质或根本上的意义。但“打土豪分田地”直接目的实现了,能不能实现根本目的,还必须依靠党制定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由于直接目的具有表象性,能够直接具体看得出的特点,而根本目的则具有内在性、本质性的抽象特点,追求直接目的实现与人的行为具有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因此实现直接目的则往往成为人们最关心的结果,人们行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往往来自于对直接目的追求。因此无论是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还是党和政府制定每一项政策,都应首先分清和找准直接目的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而在追求实现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过程中,则应首先从实现直接目的入手,首先为实现直接目的创造条件,而直接目的实现后,就要毫不放松地去实现根本目的。如不是首先实现直接目的,而是将实现根本目的前置,把根本目的混淆为直接目的,那么根本目的的实现就会因超越了直接目的必要条件而成为不可能,即直接目的是实现根本目的必要前提条件。如只追求实现直接目的,而不追求实现根本目的,那么直接目的实现后的结果就不能巩固和发展,也就失去了实现的真正意义,即实现根本目的是直接目的得以巩固和发展的保证条件。两个目的缺一不可,互为条件、互为制约。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想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离不开对改革直接目的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改革源于农村,其当初的直接目的就是尽快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因此改革首先为实现直接目的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就是什么生产方式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就采取什么生产方式,随之应运而生的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建立,追求直接目的实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而回顾和总结我国整个改革开放,应该说在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认识与把握上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直接目的从理论上说,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从实际说,就是如何调动广大生产、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应该说,这个直接目的追求的结果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已基本实现。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则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如果不是在直接目的实现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共同富裕这个根本目的,直接目的所取得的结果,即广大生产、工作者的积极性就难以巩固和发展。因此,党中央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实现改革开放直接目的同时,继续为实现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创造必要条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根本目的实现受多种要素制约,因此实现根本目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
回顾和总结历史,由于我们不能正确区分和认识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导致工作失误、决策受挫不泛其例。如解放后在农村广大农民经过土改分得了土地,随之产生的互助组、初级社新的生产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应该说这一时期,党对实现土改直接目的的认识和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在直接目的为实现根本目的尚未创造成熟条件之时,就急于把追求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作为了直接目的,以致发展到超越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建立起了“一大二公”(指人民公社第一规模大,第二公有化程度高)的生产关系,在全社范围内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的严重平均主义,其结果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面对当前,人们要求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颇高,但如何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效,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分析和判断,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直接目的,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改革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上层建筑,其根本目的,从广义上讲,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更好地调动生产、工作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人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不仅来自于享有物质利益权利,还来自于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因此从狭义上讲,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实现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结果。而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目的则是要改革目前不适应或阻碍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方面,也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怎样才能当家作主的问题。而实现根本目的复杂性、艰巨性也就决定了实现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是一项非常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束之高阁。而是要在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同时,首先要理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目的都包括哪些方面,即哪些方面不适应或阻碍了人民群众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在厘清的基础上,看准哪些方面的改革已经具备主、客观条件,哪些还不具备主、客观条件,具备条件的方面就要坚定地毫不犹豫的进行改革,通过直接目的实现为根本目的实现创造成熟条件,从而使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根本目的最终成为现实。
以上方面是从正确认识和把握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大到与党和国家决策有关,而小到与我们的每项具体工作都有关。如开大会文字秘书给领导起草讲话稿,你首先追求的直接目的就是领导认可满意,而不能只追求根本目的,要让与会听众认可满意。领导不满意把稿毙了,你的根本目的也就不可能实现了,而只有领导满意,没有听众满意喝彩,领导最终还是不满意,因此如何把领导满意的直接目的与听众满意的根本目的有机结合起来,这才是起草讲话稿的真正水平,也才是真正的合格秘书。此例举一反三可体现在工作诸多方面。
总之,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直接目的与根本目的,这里谈的多是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看问题应把握的角度,而在实践中怎样去做的具体工作方法还需要我们自己在科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去实践、认识,总结和成熟。
(许多战友目前走上了领导岗位或仍工作在岗位上,都会面临着需要决策和解决问题,这里撰写一篇学习体会与战友们交流并获得指导,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