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雨
龚伟力
清明时节,清明来临,人们踏春赏花,感受春天,享受春天,拥有春天,拥抱春天。
冬天有赏雪,秋天有赏秋,春天有赏花,闲来也有赏鱼,花鸟鱼虫,未尝不可欣赏,却少有赏雨的。
但古人写雨的诗句的确不少,最著名的恐怕是杜牧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还有杜甫脍炙人口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至于韩愈的《初春小雨》是写的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而苏轼《有美堂暴雨》则写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所以古人写雨,不亚于写花,写雨的时候,也不免写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夜幽居小楼,整夜听着风雨之声,想到杏花得雨绽蕾,明晨雨霁,叫卖杏花之声传来,心境不禁开朗。但刘长卿的《别严士元》)“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句中不免含有惜春怜花的伤感。
但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则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所以无论赏花还是赏雨,和诗人的心情、心态密切相关。
古人赏雨,我则不然。我不是很喜欢雨天,尤其是阴雨连绵,终日不见太阳,总有一种压抑感。但是,非常奇怪,和我这个父亲不同,我女儿很喜欢赏雨。那时我们住在三楼,前面是个公园,公园里很多树,还有个湖,湖上有桥,远远地可以看见公园那苍绿,望见那湖水。记得女儿小时候,大概是初中吧,总喜欢赏雨、听雨。一到雨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做完功课的她,倚门而立,静静地听那雨声,看那屋顶的雨点,和掉落水中溅起的雨花。每当这时,我不去打扰她,也站在一旁,和她一起看屋外这茫茫细雨。父女俩可以就这样一声不响地站立良久,也不说一句话,生怕打破了这春雨的宁静。
都说子如其父。其实说来,女儿有很多地方并不像我。比如我喜欢文学,女儿偏偏理科很好。我喜好下围棋,教女儿围棋,楞是不感兴趣。我对武打小说兴趣全无,可女儿把金庸的书藏在枕头底下。很小的时候一直给她讲“大灰狼吃小白兔”的故事,可到了小学,大概8、9岁左右,突然有一天,女儿替狼说话了:狼怎么办呢?它也要活啊,也要吃东西啊。。。。。。这才发现孩子大了,有她的思维,有她的思考,有她的思想。必须尊重孩子,教育必须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要让孩子乐意接受。孩子大了有她自己的个性,有她的独立性,独特性,必须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譬如这赏雨,是女儿喜欢的,你无须去干涉,或者你作为一个局外人,在其旁观,或者你进入其间,与其同乐,与其同行。
有时候长辈会影响晚辈,有时候晚辈也会影响长辈,也未必一定就是做长辈的对,要放得下来,也许就会找准感觉。这不,受女儿的影响,我对赏雨也有了一定的兴趣,时不时,望着雨帘,吟上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