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清香
——读方华敏散文
龚伟力
昨晚,一夜春雨;今晨,一片阳光。
雨后的天空,一碧如洗。春风徐来,树影婆娑。 春日里的阳光,透过窗前的枝叶,溜进我的书房,洒满我的书桌,潇洒自在,毫不吝啬。我沏一壶香茗,端坐桌前,静静地浏览着空六军网,我的目光再次停留在“方华敏”三个字上。 我上空六军网的时间不长,今年一月才来,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一是对空六军网知道得晚;二是我想这里只是和战友聊聊天,如此而已。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里远不止是聊天那样简单。战友情自不消说,令我惊叹的是,战友中有书法家、篆刻家、摄影家、作曲家、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空六军真是人才济济! 一天,当我读到方华敏的文章时,立刻把我吸引住了,不仅把我的目光吸引住了,甚至把我的心也吸引住了。因为,那文字里,写的是军营,写的是军人,那是咱当兵的人再熟悉不过的啊!而且,那文字,是兵写的,尤其是女兵写的,真是让我惊叹不已!我曾经有过一句“文学本自军营来”的诗句,缘于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有不少就是来自军营,像辛弃疾、毛泽东的许多诗句,就是在马背上吟成。尽管如此,我也不曾想到在空六军网,能读到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秀气的文笔,尤其出自一位女性,一个女兵,一个空六军的女兵。 我读方华敏的文字,每每感到一种娟秀细腻,耐人寻味,久久品味,不断回味,一种清新醇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象喝下一杯存放多年的美酒一样,让人泛起红晕,透着醉意,如醉如痴,好不惬意!当我读多了几篇方华敏的散文,就想着把我这些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共同来品尝,即所谓好文共欣赏。但我几次提笔又放下,欲说还休,欲罢不能。这是因为我虽然学的是汉语言文学,攻的是文学评论,可我多年不写文学的东西,虽然在报刊发表的文字已有上百万计,写下的博客文章有数百万计,但正是这些充满八股味的短命的甚至要命的股评文章,把我仅剩的一丝文学气息也给湮没了。多年来,我像徘徊在文学殿堂之外,有什么资格、又怎么敢胆大妄为,来评论这么有文学灵气的充满美妙意境的文字呢?岂不是有班门弄斧之嫌?但我一次次品尝着这些美文,真的是让我心生赞叹,爱不释手!我想,权当一次学习吧。试着,就再次翻开了方华敏那篇篇佳作,像展开一幅国画大师的优美画卷,那呼之欲出的画面,那美轮美奂的景色,立刻把我带入甚或溶进那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之中······ 读方华敏的散文,首先会被那诗一般的题目深深地吸引:《紫草坞,梦中的烟霞》、《葵花记忆》、《又是一年梅花开》、《香格里拉,天堂里的初相见》、《那一群花一样的女兵》、《青藤攀附我窗前…… 》、《生命中的那一抹军绿》、《老兵集结,只为那十五岁的少年》、《一缕心香》、《昨夜,我又梦回故里》······
当然,方华敏还有许多散文没有在空六军网发表,只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了,那题目也是富有诗意:《煦园,昆曲引我入梦来》(《天天》文学2011.冬季刊)、《禅妙.红枫.栖霞山》(《江苏国信》2011.1.)、《葵花记忆》(《荆州晚报》2011.5.19.)、《夏日的荷》(《荆州晚报》2011.7.8.》、《岁岁今重阳》(《荆州晚报》2011.10.9.)、《春风拂面天天来》(《天天》文学2011年夏季刊)、《文字里的流年》(《天天文学》2011年冬季刊)、《桂花飘香伴月明》(《天天文学》2011年冬季刊)、《那些留在城墙边的记忆》······读者还没有读到文章,首先就被题目里透出的灵气所折服,有先声夺人之意。 我读到方华敏第一篇散文是《那一群花一样的女兵》,文章一开头就吸引住了我: “ 三月,女人的季节。"三月八日"点缀了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女人们演绎着时尚透过大街小巷飘过我的眼际,让我感到节日的和风徐来······此时倚窗看着伸手即可摘下的片片嫩叶,慰人心扉的气息就藏在这绿色里,它赋予我美好的空间和女人时节的无限遐想······”读完这篇《那一群花一样的女兵》,我的思绪顺着作者的思路,回到那一群花一样的女兵中间,似乎看到女兵们一路撒落的那青春碎片,又似乎听见女兵们散落其间那银铃般的欢声笑语······我当即在方华敏文章后面的留言里写下了如下的评语: “文章打动了我,确切地说,是文字打动了我。在空六军网里读到这样美丽的文字,感觉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来自咱们女兵笔下,以为是出自哪位文豪的手笔。我曾有诗一句“文学本自军营来”,华敏的文采更是我这诗句的最新诠释和佐证。虽然,这文采不象辛弃疾那样“豪放”,也不似李清照那般“缠绵”,更多的是一阵阵沁入心扉的清新,象山里的茶,象山里的花,既新,又鲜。整篇文章,字字珠玑,就象那一群花一样的女兵…… ” 读到这么美的文字,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地欣喜,贪婪地又一连串地读了《紫草坞,梦中的烟霞》、《党峪,永不腿色的青春记忆》、《生命中的那一抹军绿》、《阅兵方阵走来阳光女兵》······这些篇章真实记录了作者曾经的军旅生涯,军营里曾经的青春闪光依稀可见,至今仍给作者留下美好的记忆,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尤其在《紫草坞,梦中的烟霞》中,作者以一个曾经的军人姿态,回望这一片曾经留下青春的地方,字里行间透着眷恋甚至依恋,简直流连忘返:“都说紫草坞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地方。当天欲亮未亮之前,她是宁静而安详的,这时的营区被帷幔揽入怀中,似一位清丽的披着薄纱的少女,让人迷离。此时你路过这里一定能听到清晨的梦呓,一声轻叹就搅扰了他们的梦;当横龙山里燃起灼灼的烟霞,黄昏来临时,这时的营区又是喧闹和浪漫的。山坡是金黄的,草地是碧绿的,天空是红色的,此时的操场上有跑步声,有训练口令声,也有篮球场边助威呐喊声……连燕山、渤海的气韵都氤氲着青春的味道,在这里生活的军人是幸福的,所有的依恋和兴奋都是不请自来的。” 紫草坞,曾经的空六军军部,读着这样的描写,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亲历,绝对是写不出那份眷恋,即使亲历,如果没有发现,也是绝对写不出那份挚爱。正如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作者正是热爱生活,热爱部队,细心观察,仔细发现,才能写出如此之美的紫草坞,才会对“生命中的那一抹军绿”无限底眷恋。在《锡盟,今夜为你干杯……》中,请听作者娓娓道来: “岁月掠过彼此的眼角眉梢,隔着二十多年悠悠岁月的今天,他们是否还记得敖包山上的红日、锡林河中的月影?是否还记得团部大礼堂嘹亮的歌声和操练场上的口令?他们是否还记得阿巴嘎旗——四方山那九十五公里漫漫长路和小南山下散落的羊群?他们是否还记得四方山上的水比金子贵,四方山下的花儿青草比画中美?是否还记得那两山之间的足球场上的喧闹和寂静的草原上曾经悠扬的琴声?他们是否还记得曾经躺在翠绿的草地上,望着高原天空飞翔的鸟儿,想着远方的心上人呢……”读着这样的描写,你甚至绝对想不到,作者并没有到过锡盟,没有到过千里大草原,却写得如此细腻,如此亲切,没有对部队的眷恋和挚爱,是绝对难以做到的。 在方华敏的散文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写对部队的眷恋和热爱、写对军旅生涯的回首。在《生命中的那一抹军绿》中,作者写道:“我知道,那是我对军中的那一方草绿的不舍,那是我对部队生活的眷恋······” “我们牵手走过党峪走过丰润;我们牵手走过春夏秋冬;我们一起迎接新年,一起迎接每天太阳的升起,我们在点点滴滴的扶助中度过部队生活的每一天,在我们脱下军装挥手告别的时候,才忍不住去回想已走过的路,发现我们与部队其实是那样的难舍难分······” “ 时光悄悄洗刷掉了我们曾有过的那份年轻那份潇洒,也洗刷掉了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份激情,但是对部队温馨的牵挂却永远无法改变,人间最值得的珍爱的东西就是时光无法改变的东西,回到地方多年,不管是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在挫折面前,我都永远铭记着自己曾经是军人这个特殊身份。"曾经是军人"、"曾经是女兵"是我一辈子都感到幸福的事情,我无数次的想:我要回到唐山回到党峪,我要去凤凰山公园寻找年轻的自己,因为我把美好的青春留在了那里······。我无数次地为我曾经是军人而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也无数次地为部队那块令我眷念的地方而流下难舍的泪水,那是因为我们热爱部队,那是因为我们热爱军营,在“八一”节军人的节日里,我要为我们曾经是军人,要为我们生命中的那一抹军绿而举杯!” 女人,如花年华;生命,似水流年。至此,我们已经明白作者“生命中的那一抹军绿”,其实是相伴她一生,给她栖息,给她源泉,给她力量,给她生命的人生的真谛,那是她生命中永不荒芜的一片绿洲、一方绿地。 当然,方华敏的散文中,也有很多是写到对祖国各地美好景色的赞美,写到对故乡亲人的怀念。读了《香格里拉,天堂里的初相见》、《寻梦扬州》、《一缕心香》、《昨夜,我又梦回故里》等散文,真让人流连忘返,久久回味。其中,《香格里拉,天堂里的初相见》获得全国首届旅游散文大赛三等奖,可见方华敏的功力。作者对香格里拉的描写,不禁令人赞叹叫绝: “迎着香格里拉吹来苍凉的风,远古的况味和历史的厚重从心里掠过,我不知道自己是走在前世还是活在今生。那蓝天下神秘的喇嘛庙和转金桶;那飘在空中五彩的金幡和随处可见的玛尼堆及白塔;那旷野的牦牛和散落的羊群;那劲开着的格桑花;那明净的普达的湖泊;那迎风向我挥舞的“树胡子”,提醒眼前的景致就是供奉在我心中的日月。” 而在《昨夜,我又梦回故里》我们分明看到了作者对故乡那隔不断的怀念之情: “我的老屋本原古朴。它四面环水,两旁果树成荫,后园的翠竹和桂花林手挽手肩并肩地筑成一道青绿的屏风,把它宠溺地抱在怀中。村口一条小道进入院落,门前路口两眼清澈的池水象守望的明眸,里面蓄满了一往深情。只是池塘里的清荷藏隐了夏日里的那一片香红只剩下残叶残根,塘梗边的栀子花树的树丛里还潜着清香,多少次就是这一路清清汪汪的池水把我迎进老屋。” 我不知道方华敏的故乡在哪里?在浙江?在福建?在湖北?反正这分明是一派江南景色。读到此,我不觉想起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里描写故乡的诗句:“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无论时光过去多少年,古往今来人们思乡之情,总是那么相近。 在《昨夜,我又梦回故里》中,我们更是读到作者对亲人的那种深深的怀念: “ 春节临近,我记挂故里的老屋,梦里又回到了那里。 故里夜已深,灯依旧。屡屡炊烟轻轻飘来,依稀还能捕捉到母亲和外婆“忙年”的气息。我踏进家门,有着“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的欣然。母亲为我端出饭菜;外婆捧着水杯放到桌上。她们注视着我,目光慈祥又怜悯…… 梦醒的我,清泪挂着,思绪还留在梦里。这么真实的在梦中与故去的母亲和外婆相见还不多。梦是毫无逻辑的,但却与过去的生活密切关联。我相信灵魂是有感应的,是已故的母亲和外婆盼望我回家过年吧。我知道除夕夜,我的弟弟妹妹们一定会去她们的墓地上灯。” 当然,我们读后,也才知道之所以方华敏对外公外婆感情如此之深,是因为“我出生八个月就与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在老屋。老屋给我那些丰盈的日子,让我对它有着“我心向明月”的相契。我没有因为父母的离异而自卑和哀怜,外婆外公把对我的爱融进养育我十八年的岁月,他们是于我恩重如山的人。从我拿工资的第一天起就赡养他们,是我每每想起唯一能够安抚自己良心的。” 似乎我们也随作者的梦境一起回到那老屋,回到那养育她十八年的岁月。这里我们似乎也找到作者的文思和文采略有欠缺的一些答案,这在我读了方华敏赞叹不已的格桑亚西老师的《那年,我把故乡留在身后》和《风雨张家山》之后,答案更加清晰。方华敏在这篇《昨夜,我又梦回故里》文章的最后写道: “遗憾的是我写不出格桑亚西老师《那年,我把故乡留在身后》那样细腻和有情;描述不出象《风雨张家山》那样沧桑和凄美。但是我若能够做到象《风雨张家山》里父亲那样笑敖艰苦岁月,是令我一生都要常常回味其中的!” 方华敏的散文,发散着沁人心脾的缕缕清香,文笔时而飘逸,时而细腻,时时显示出女性特有的柔和的美,同时文字里又透着秀气。但是平心而论,华敏的散文,缺乏的是历史的深沉和厚重,文学不仅要有功力,还要有张力,不仅需要感染力,尤其需要穿透力。这些正是格桑亚西散文的风格,这也许和作者的经历有关。而华敏从小在母亲和外婆呵护之下成长,父爱则是一种天生的缺憾。也许,这样来要求一位女性作者,是过于苛求了。阴柔之美和阳刚之美,只是性别的差异,但这又何妨?华敏也就别在意了吧。
方华敏目前就职于南京一家文化集团公司杂志社(我猜测),这也应了她的长处,同时还是空六军网战友文学版的兼职副版主。对于华敏的人生来说,目前正值金秋季节,那也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愿她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园地里,辛勤耕作之后,有丰硕的收获。期待华敏更多的作品问世,期盼她的第一部散文集出版。
华敏曾作《一缕心香》,我则用《一缕清香》,是为题。
2012年4月18日于深圳南山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