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发表时间:
更新时间:
关键词:
[这是对本篇第 2611 次阅读]
《家风》一书中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中的感人细节和故事,红色家庭里农民儿子的故事尤其令人感动。 1962年,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的万里,响应中央号召,决定把儿子万伯翱送到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务农。万伯翱临行前,万里对他说:“我来自农村,现在你又回到农村,从此以后,我又有了一个当农民的儿子,我觉得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无独有偶,老红军曾志也有一个农民儿子。曾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产下一名男婴,但为了革命工作,她不得不将出生才20几天的孩子送人。新中国成立后,曾志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儿子石来发。没想到曾志把儿子留在身边住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决定让石来发回到井冈山务农。 开国中将谭冠三当年作为18军政委带兵进藏。他和夫人李光明在进军西藏之前,先后把幼小的女儿和出生才7天的幼子送给了内地老乡。虽然以后这两个孩子都找到了,但谭冠三将军还是坚持让孩子留在农村,让他们安心当一辈子农民。 李如龙是开国上将李达的长子。当李如龙希望父亲在军队为自己谋取一份工作时,李达严肃地对他说:“我就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儿子中也应该有一位种地的农民。” 毛泽东在如何教育和锻炼下一代的问题上,一直坚持不能让子女“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1946年2月,毛岸英从莫斯科回到延安,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这就是劳动大学。”毛泽东让毛岸英拜边区劳动模范吴满有为师,到吴家枣园当农民,并一再叮嘱他:“种庄稼的学问很深,要吃苦,要虚心向群众学习。” 朱德经常教育后代:“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听说外孙刘康被分配到工厂工作,朱德高兴地说:“当工人好,就是要当工人、农民,人类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创造财富,才有饭吃,不要只想当官,要当普通劳动者。”陈云对儿子陈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将来你们就是要靠自己,谁也靠不上。”他的二女儿陈伟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原国家人事部工作,陈云却动员女儿回到当年她插队的地方做了一名中学老师。万里的儿子万伯翱在农村一干就是10年,从一个城市青年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曾志的儿子石来发牢记母亲嘱咐,在井冈山当了几十年的护林员,每天不辞辛苦地巡视在崇山峻岭之中。 与老一辈革命家相比,我们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对自身的要求放松了,有的甚至还利用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为后代“谋福祉”,对子女一味迁就照顾,遇事总想着为子女“联系联系”、“活动活动”、“走走捷径”,不舍得让孩子到艰苦的环境中见世面、经风雨,结果助长了儿女们的懒惰依赖心理。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子女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独立人格的形成,最终还会害了孩子。 家事连国事,家风连作风。当前,全军上下正在深入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妨读读《家风》这本书,一定会从中吸取到精神营养,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 11 篇,第2/1页 首页 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