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并不意味不幸
——答闫瑞敏战友
范建
瑞敏: 看到你的文章和留言,禁不住还想多说两句。面对朋友小女的遭遇,你的难受、纠结、心痛、无语我十分理解。换了我或其他战友也是一样。真是难以决断!“孩子无辜,凭什么让孩子承担?”从这点可以看出你的为人和仗义。你真是刀子嘴,豆腐心。是个好人、热心人!
从孩子的年龄上看,她的父母约在40上下,与我们不是一代。她父母现在已不再相爱,甚至剑拔驽张,又都想追求各自的幸福。那也只能正视现实。当然这对孩子不公。但他们是后现代的年轻人。与我们不太一样。旧时代的人大多可以为了孩子的未来选择委屈求全,选择无爱的婚姻和健全的家庭。但新时代的年轻人或许不一样。他们并不会因了孩子的亲情而舍弃追求真爱的权利。这一点,他们少了一层禁锢,他们不甘“维持”、“凑合”,他们敢恨敢爱,比我们大胆。现时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未必不好。
既然她的母亲是你的好友,你看是不是可以这样,再作一次努力,如果真的无法和解或互相牵就,如果婚姻真的死亡,还是选择好离好散。其实,在新时代,离婚并不意味着不幸。倘若天天打打闹闹,将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创伤的阴影。如果双方真的找到新的幸福,也算是人生的成全。当然,家庭的残缺,对于孩子是个悲剧。但她终会长大,终会明理儿。只要父母双方继续给予孩子温暖和关爱,仍然有孩子愉快的童年。她睿智、早熟。她已深深懂得“草木叶落日见黄”。她更会知晓“强扭的瓜果不会甜”。当她看到父母彼此有了新的幸福,她的内心也会渐渐平复,也会开心如初。
瑞敏,从你的叙述中,那女孩的悲哀、愤怒与不解的眼神,似乎也闪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忽然记起我女儿的一位同室闺蜜。她家在寒冷偏远的东北漠河。父母也只有40多岁。她以高分考取北大后,因了父母重新组织了各自的家庭,5个学年的寒暑假竟没有回去过一次。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沉默寡言,成天是课堂、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她甚至很少上床睡觉,以至于5年来,被褥簇新。困了时,就趴在桌上睡到天明。她用疯狂的学习来排解内心的烦恼和苦痛;来温暖自己一颗受伤的心。终于,一个月前,以全额奖学金获得赴法留学的机会。
今年7月的一天,我和女儿送她毕业离校。这是她5年北大求学的第一次回家。她说她要最后一次看看已经各自成家的父母,然后再远渡重洋。送别她的那一刻,望着她那孤独、娇小而又怜爱的模样,一种莫名的隐痛便油然而升。我不知她的父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我不知她还不会不会回来;我更不知这多年留在她心中的阴影会是什么样的印痕。但是,人生就是这样,生下来就意味着苦难。只不过这苦这难每个人不同。相信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会在苦难中更好地成长。这样,也不枉你那颗纠结的心。
即颂 秋安
附:闫瑞敏感言
淡秋
草青叶落日渐黄,
万象已转夏复凉。
桃情已浓秋果累,(累三声)
园中已满人採忙。
这是一位朋友的9岁小孩即兴写的小诗。她小学四年级。从6岁起,他的父亲便和她一起背诵古诗词,背了多少首不清楚,现在已经有收获了,可以随便给她一个题目,她轻松的就写出这样一首小诗来。
但是,这样可爱的小孩,要面临她人生最大的一个选择,是跟妈妈在一起,还是和爸爸生活。
这几天,这件事让我一直纠结。
大人们为了自己的幸福,有权利去追求。但是,孩子是无辜的,为什么要孩子来承担这些呢?孩子幼小的心灵即需要妈妈的温柔抚慰,也需要爸爸的坚强支撑。
那天看着小孩的眼睛,听到她告诉我的事情:“爸爸和妈妈最近又吵架了,吵得很凶的,都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告诉你,他们要离婚了。”眼睛里有悲哀,愤怒,与不解......,还有没有流下的眼泪。我,难受,我,纠结,我,心痛,我,无语。我该怎么回答。
难道告诉她:这就是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