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范建 
部队: 炮2师   
部门: 宣传科 
职别: 新闻干事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小蔡,按你的说法,我注册了,不知行不行,看到后,请回信 
所有篇目(共107篇)

标题:

人生理想不动摇 (下)  

发表时间:

2012-10-18 10:06:52

更新时间: 

2012-10-21 13:59:13  更新者: 蔡国富

关键词:

战友文学  

  [这是对本篇第 2452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人生理想不动摇

 

——27位大学毕业生投身海南自然保护事业的感人故事(下)


           本报记者 范 建

 

      网络上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宁可在宝马车里哭泣,不愿在自行车上欢笑。”

    在鹦哥岭工作生活的27位大学生却不这样看。每个人的人生路各不相同。先前是大家都苦,起点相同,终点不同,现在是大家苦乐不同,起点不同,终点也不同。

    对于终点,有人追求金钱、名利、地位,而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则是“坚守理想,奉献青春”。

 

     “六朵金花”的爱情观

 

    27名大学生中有6位女生,人们管她们叫“6朵金花”。6朵金花正值恋爱花季,她们也和常人一样,有着美好而又浪漫的情愫。然而,她们并不像当下有些女青年一样,追大款,开宝马、住别墅。她们中的4位,选择的伴侣是与他们一起在大山奉献的平凡的志同道合者。

    让27名大学生记忆犹新的是毕业时的迷茫。考研、考公务员、经商创业,成了择业的“三座大山”。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的许碧果是最早来到鹦哥岭的女大学生。2007年,她放弃了西子湖畔那份体面的工作,选择了鹦哥岭。

    在鹦哥岭工作第一年的月工资是1200元。一个女孩子,面对的三面是墙,一扇小窗的房间,没有空调和风扇,男女共用的卫生间,并没有动摇她的信念。许碧果说:“比起以前住茅草屋、打地铺,已经好多了。”

    许碧果和26位大学生一样,把自身专业和对理想的追求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使自己的青春站在了与同龄人不一样的起点上。

    许碧果是办公室文员,每次上山考察或做社区工作,她天不亮起床,提前为大家买好进山的新鲜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打好包装。为了省钱绿化,她主动提出由自己带着大家种上花草树木,她也因此被晒得又黑又瘦。就这样,一直坚持了5年,成了大家公认的“小管家”。

    “小管家”全然忘了自己的家,家人抱怨她回家少了,电话少了。男友也不放心,她是不是另有所图,会不会另有新欢?她笑了,此时,她才恍然明白,她已恋爱8年。男友90岁的奶奶也急盼她过门:“莫非我这老婆婆看不到你们的喜事?”

    奶奶的话敲打着许碧果的心。

    如今,许碧果已经有了娃娃。娃娃不是富二代,更不是官二代,而是扎根在大山深处的“学二代”,她说:“我是热带雨林的一片叶,一颗实,鹦哥岭融入了我家的血脉。”

    鹦哥岭没有时尚潮流,很多地方没有电视,没有互联网,不能聊QQ,发不了微博,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没有。有人说,离开城市、离开网络,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无法想象能超过3天。

    可27名年轻大学生,经常为了一个调查,在山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他们都是80后,都是独生子女,同样爱发微博、玩微信,当工作与现实发生冲突,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与取舍。

    硕士研究生黄娟,在监测科负责动植物类监测。她像个百灵鸟,走到哪里都有笑声。她喜欢大山,在山上科考,背几十公斤的背包,洗不上澡,身上都有了味儿。黄娟顾不得这些,她跑遍了鹦哥岭200多个山峰,在鹦哥岭建成了17个固定样地,为长期科学监测打下了基础。

    黄娟打小喜欢鹦鹉。鹦哥岭有绯胸鹦鹉,可25年了,再也看不见了。为使绯胸鹦鹉重回故乡,她请缨成立绯胸鹦鹉监测队,连续观察监测。

    一天,在枯树旁,她发现了几片羽毛,两枚鸟蛋,就搞起了人工繁育。买来孵化设备,没日没夜地守护,20多天后,两只蛋壳里传来低沉的破裂声,黄娟又笑着跳了起来。

    黄娟给两只小鹦鹉起名“圆圆”和“鹦鹦”。为了小鹦鹉,她还受了重伤。在医院里,黄娟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小鹦鹦在哪?”

    被黄娟爱鸟的精神所感动,26名大学生为她写了一首歌——

    走过南开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善良的女孩/她曾经来过/登上好汉坡/你可曾记得/有一位勇敢的女孩/她从这里滑落/森林为她落泪/山谷为她诉说/百鸟为她唱歌。

    在6朵金花中,年龄最小,来得最晚的是周薇。刚到海南时,她曾做过一次“逃兵”。那时,她受不了成天面对单调的数字,她不想干了。当她拖着行李箱准备回湖南老家时,还是忘不了美丽的鹦哥岭。她最后一次来到鹦哥岭工作站鹦哥嘴分站,那里一切又感染着她。中外专家不辞辛苦地来到同伴捐钱兴建的“鹦哥讲堂”,生动知识培训吸引着她,浓浓的学习氛围感染她。她放下了行李,还是留了下来

    她在做好财务工作的同时,她跟大家一起寻找树蛙,她看到了海南疣螈产卵的过程,学会了野生兰花种植方法。“鹦哥讲堂”时不时地能听到她给山民和护林员传授知识的声音。

    周薇爱上了鹦哥岭的一草一木,也在团队里收获了爱情。她的爱情,不是拴在票子上,不是拴在车子、房子上,更不是拴在位子上。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所催生的爱情,把他俩紧紧地拴在了鹦哥岭。

    廖常乐和王慧颖是大学情侣,共同的事业和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什么样的男人能托付终生?当看到一个男人对一座大山如此执着,这样的男人值得托付终身。”

    当王慧颖要当妈妈了,她和廖常乐商量,不管男女,一定要取名为“鹦”。

    选择人生的美好前景

    27位大学生,用他们的话来说,选择的是“有远见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美好的前景。

    为了这个前景,各级党和政府关心支持着他们的生活和成长。为他们提供好的办公条件和设施,安排深造学习,到县乡镇领导岗位挂职锻炼。

    他们憧憬着未来,向往着美好的远景。

    生态旅游、自然风光、富足的山民……美丽的鹦哥岭,心中的鹦哥岭,是他们憧憬的乐园!

    27名大学生的一举一动,没有任何惊世之举,他们每天都在书写着平凡人生,他们做的每一件事,人们不难做到。但是,难以做到的却是信念和坚守。

    “5年的鹦哥岭生活,虽然清苦,但的确体会到一种扎根后的充实,奉献后的喜悦,付出后的幸福。”刘磊说。

    有了对憧憬的理想那份执著的信念,就会坚守,为了坚守理想,他们抹去泪水说服自己留下;为了心中不变的信念,他们克服了千辛万苦,放弃都市的繁华和名利的诱惑。

    他们用新时代的青春和理想,书写着人生的壮美乐章。他们用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唤醒了海角天涯那一方沉睡的土地。这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当代青年给年轻人的最好启示。


     (原载科技日报2012年10月18日头版)

  

评论(共 9 篇):

  评论者: 蔡国富

发表时间:2012-10-21 13:59:13

    范老师三篇报导深入挖掘当代27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及人生价值观,细腻地刻画了他们的工作、生活及当时的思想动态,真让吾辈学之不尽。
    我把这篇文章的网址复制给了上北京林业大学的儿子,勉励他也要向当代这27位具有代表性的学长们学习。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就会失去目标和努力方向,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是非常有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的。   

 

  评论者: 苗全芝

发表时间:2012-10-21 10:08:03

事迹感人。值得大力宣扬!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10-19 16:47:48

尽管我们不能像那些学生一样.但我们当年也奉献了青春.我们期盼更多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谢谢玛瑙   

 

  评论者: 袁玛瑙

发表时间:2012-10-19 15:18:33

  三篇系列通信,以27名大学毕业生的感人事迹,揭示了当代青年应有的理想和价值观。报道挖掘充分,内容丰富生动,很有思想深度,足以引发人们思考。感谢范建战友为大家提供的学习采访报道的机会!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10-19 12:28:47

谢谢民校兄的点评。点出了本质和意旨。正面宣传是一种导向,在中国,在现实多元的环境下,这种宣传和诱导仍还在持续,有时看来,还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部队成长出来的人来说,是有亲和力的。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2-10-19 8:38:03

从范老师的这组文章里,我读懂了什么样的人值得赞美,什么样的行为值得提倡,什么样的传统值得发扬,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传承,什么样的信念值得坚守。主流宣传就是要有明确的导向性。   

 

  评论者: 范建

发表时间:2012-10-18 23:43:28

新原:宣传是应景的需要,但这种应景有时看来还很必要.当年那些英雄的血流,仍流淌在一代人的血液中,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宣传的重要和必要.如同宗教的效果一样.所以,那样的问卷常发常做.不为另类左右才是。

念龙:孩子可敬可爱,大人自然喜欢。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2-10-18 16:23:33

一群多么可敬、可爱的孩子,范兄写得太好了,感动!   

 

  评论者: 黄新原

发表时间:2012-10-18 16:13:31

范建,你在写这组文章时,也在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理想。这些孩子们在用青春回答这个问题,得的都是满分。你写出了他们,挖掘得那么细,是在给这代年轻人发出问卷: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走向哪里,应该看重什么,舍弃什么,追求什么,这些选项当然得自己填,但分数得时代判。   

 
   

共 9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6:37:38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