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想
黄新原
双节,与朋友驾车游了山西绵山。
绵山是春秋时介子推的死难地。晋文公重耳取得王位后,想加封当年落难时,为其割股(大腿肉)充饥的介子推,而子推不就,携母进山躲官。重耳烧山相逼,不期竟将母子烧死。文公悲悔交加,命将定阳改为介休,命母子被焚之日,百姓不许用火,只冷食,是为“寒食”节的由来。
按说,这是个怀古的好去处,但感觉却一般。“一般”在于,这里已经没有了古迹。所有庙宇,无论高悬空中,还是落于平地,都是新建的,琉璃瓦闪亮,却是一体新式建材。从小就知道“割股啖君”的故事,来此想发一通思古之幽情,却像小孩刚出疹子被寒风闷住一样,全身烧得厉害,就是发不出来。
并不是旅游非要有古迹,自然美景也有趣,就怕风光独好处,忽见不伦不类的建筑或雕塑,挡住视线,截断游兴。可惜这一脉好山水,全线弥漫着商业气息,新庙里的老道们站在山门之外,见游人就打招呼,推销香烛和卜卦。
由此想到去年在云南丽江,只两个小时我就逃出了这座“古城”。 那里除了石头甬道还残留着古意和民族风情外,其他,都被满城的吆喝声和酒吧一条街的嘈杂音乐声给吵没了。
旅游,是件主观色彩很浓的事。讲究个“适意”。可怎么才算适意?各人是各人的理解。
八十年代开始,我就常旅游,都是借出差的机会。这种旅游,有几个特点:一是用的公款,没什么值不值,成本为零;二是会有好客的主人陪同,交通吃饭不用操心;三是很多景区还是原生态,有的地方甚至连门票都不要。那时“旅游”这个词人们还不太敢挂在嘴上,因为它太奢侈。直到九十年代末,二十年里,我把全国除西藏以外各省能够得着的风景名胜粗粗转了一遍。
这种旅游,“性价比”应该很高吧,但也有难于适意的地方。一是不能想去哪儿去哪儿,要根据工作需要谋划你的旅游行程,而且得办完正事再去。有时正事办完已经很累,玩兴也就减弱许多。二是有人陪着很不舒服,主人热情,但热情是种负担,人家陪你,你就得按人家的路线走,客随主便,不能随意。三是当时身体特别糟,常打不起精神,有两次出差犯了病,缓解后立刻回京,把主人吓得够呛,自己也狼狈不堪。留下了不良记忆。
让我最惬意的旅游,是在河北。那时,刚兴五一长假,但只有几天时间,远了也不能去,几个朋友于是相约在河北转转,这一转便不可收拾,一连几年,一到五一,就游河北,把全省切成块儿,每次转两三个县。
所以说惬意,是这种旅游,自由自在,身心放松。朋友AA制,吃的可口,住的便宜干净,什么交通工具都用,什么犄角旮旯都钻,不时还有意想不到的惊奇给你。
记得在曲阳,那里盛产石雕,我们观赏着满街的石狮子,“信马由缰”,走到一处大庙,很旧的匾额上书“北岳庙”三字,不由走了进去。看门人追过来让买门票,我们指着里面打拳的老头说:他们怎么不要票?回答:那是本县的离休干部。于是我们15块钱一张买了票。刚走了没多远,门人又追过来,笑着说,你们北京来的,又买了票,给你们开个大殿看看,平时我们是不开的。他手里拿着钥匙。
一间大殿开了,角落里满是灰尘。那人指指四壁,平淡地说:看看吧,这是吴道子的壁画。我吃惊地张大嘴——吴道子的壁画!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一尊尊天神高大无比,呼风唤雨的样子。我们有点晕了。那人介绍说:“这是钟馗,带着天神去打仗。”河北离北京很近,我们没太拿这种旅游当回事,也没谁去做案头功课,所以根本没料到会看到这种奇观。对这15块钱花的,是又遗憾又欣喜。也就在这个多年没修葺的院子里,大家正走着,一位朋友忽然发现一块抛在墙角的石碑,上面刻的什么已经忘了,但下款却是“钱玄同”三字。朋友惊呼,这里怎么会有这东西!他那时正在编写有关钱玄同的著作,乐得跳起来,找点水把石碑擦擦,把傻瓜相机里剩的胶卷全拍了这块碑。
在望都,春阳之下,我们走饿了,找了个小馆,要了两个菜,一个红烧肉,一个砂锅豆腐。结果上来两个砂锅。我们刚要理论,师傅上来把锅盖一掀,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一只砂锅里雪白的四块豆腐,另一只砂锅里酱红的四块红烧肉,那简直绝了!满满两锅,每锅四大块。吃着那如豆腐般入口即化的方子肉,和如肉般筋道的卤水豆腐,喝着忘了是什么牌子的白酒,今天想想,嘴里都满是口水。这就是一方风情!
还一次在保定郊区,正逛着,一阵高亢的梆子声传来,长假里竟遇上了出丧。一队孝衣孝帽的人,排起队却不走,在听一位同样孝衣孝帽的妇女唱戏,那妇女对着竖起的麦克风,两个大音箱高分贝地放送,她在唱《杨门女将》。我喜欢京剧,河北梆子却难得听到,这次近距离听着那响遏行云的唱腔,真个叫荡气回肠。我猜,逝者一定是位女性。
我喜欢这种旅游。
如今,一阵风都时兴自驾游,我出去过多次,但体会自驾游没有太多好处,一是不环保,一是不经济,再一个不安全。
但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朋友之间增近了解,漫漫长路,车里砍砍大山,通通信息,还可以听听故事。
这次去绵山,车上一共两对。另一对,男的是位教授,女的是家公司的财务总监。一个学自动化的,一个学数学的。但人文素质都很好。女的会做诗,男人喜欢历史和音乐。一路上谈孩子,谈往事,谈吃喝,谈房子。也谈如今的“潜规则”。
女的文静素雅,语气平静,讲的故事却石破天惊。她那家公司附着在我国一个主流行业图生存,为这个行业服务,从外协项目中赚取利润(是什么行业我不说了,这也是听故事的“潜规则”)。据她说,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外协”项目的回扣是20%,比如给你一个项目是150万,那么甲方(项目发包方)会打给你公司200万,其中50万你要100%打回甲方,剩下的150万,再把其中的30万打回去。这80万就进了私人腰包。这个行业里一个处级企业的一把手年薪一般是50~100万,但他还有每年一个亿的外协费,也就是说,这一个亿中,至少有2000万,会被私人分肥。这就是时下的“行市”。
这说的是甲方。
乙方同样需要“做工作”才能掘通甲方的路子,这做工作,当然是钱开路。她说,前些时,她们公司老总去瑞士,她赶紧给办了一张可透支100万的信用卡,知道老总要买手表。在瑞士,百达翡丽因为是手工精制手表,需要提前订货,这位老总便天天跑百达翡丽公司,硬是从订货的人手里“匀”出几块。打算自己戴一块,其余几块“送人”。不想回来不久,出了“表哥”事件,送表有风险,人家不接了,经理很郁闷。 现在,她们的主打“利器”是金砖。
旅游,出去过过风,透透气,看看风景,吃吃风味,再听听“故事”,挺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