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罗格的正义, 但我们不拒绝诚恳的批评
凤凰网 颜昌海
访问量[74108] 评论数[414]
发布于:2008-08-03 23:12
媒体以《部分西方媒体公然挑衅,罗格上演精彩反击战》为题,报道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昨日(2008年8月2日)在北京的国际奥委会新闻发布会上,就部分西方媒体突然发难,在互联网问题、人权问题、运动员年龄问题等,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的质疑,他进行解答的情况。对此,媒体似乎很兴奋,似乎罗格为中国进行了一次仗义执言,似乎代表了中国政府想说但不便于说、中国媒体想表达却不屑于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罗格,似乎很成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国际大侠客了。
笔者认真地阅读了新闻的全文,却发现,罗格的言说,并没有象新闻标题那样快意恩仇地完全站在中国和中国人立场上,而是秉持着国际奥运的一贯宗旨和原则,对记者的提问进行解说。尽管他说了很多赞美中国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工作,认为奥组委的组织出色;说与他接触过的多个会员协会和运动员,也都一致地高度评价奥运村的设施和水平,并指出“本届奥运会的奥运村是历届奥运会最好的奥运村”,等等;但中国这些优秀的表现,是客观存在的,并不是他的刻意奉承。他只是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给与客观的评价。笔者相信,当各国领袖和运动员、旅游者到达中国后,只要心怀公正,都能够得出和他相同的结论。
根据媒体报道,戴维斯面对媒体记者,在开始之初还很有风度,是在一名澳大利亚女记者把罗格的表态形容为“纵容中国政府”的“天真”想法和一名加拿大记者居然要罗格在互联网问题上向媒体道歉时,罗格终于罕有地发怒了。
罗格怒道:“国际奥委会不会道歉,因为我们和中国方面的立场都已经非常清楚,中国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一切都取得了进展;国际奥委会与中国也没有任何交易和协议”;同时,罗格指出,他从来就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任何人都有言论自由,国际奥委会允许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自由发表意见,也允许他们离开中国。但是国际奥委会要求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不要做政治、宗教、种族、商业等方面的宣传工具,因为如果国际奥委会任由运动员这样做,奥运村里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他们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本身就有许多政治、军事、宗教方面的冲击,如果任由发展,奥运会就完了,这也是一名运动员的常识。
从罗格的怒言中,笔者看不到一点他为中国政府说话的痕迹。
罗格之所以发怒,是因为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记者将矛头直指罗格本人和国际奥委会;他发怒,完全是站在国际奥委会的立场上,宣示国际奥委会的正确无辜、并为自己撇清而已。况且,他还是有所保留的,说与“北京奥运会的组织工作非常出色”、“中国政府遵守当初申办奥运会的各种承诺”相比之下,“所谓的互联网接入问题只是一个次要问题”,——不是主要问题,但不否认它是一个问题。不过,次要问题,影响不到“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将会是最完美的奥运会开幕式,北京奥运会将会是最成功的奥运会”。当然,他的发怒,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为承办北京奥运会一方澄清事实的作用。
根据国际奥运的一贯宗旨和原则,北京奥运会照例不能开成一场政治足球赛。尽管在奥运会期间,“每个人对奥运会都有自己的印象和意见”,但奥运会和运动员在奥运会期间,不是政治、宗教、种族、商业等方面的宣传工具。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记者的质疑,本身就脱离了国际奥委会的一贯立场,难怪罗格恼怒。
但看看媒体以《部分西方媒体公然挑衅,罗格上演精彩反击战》中的新闻表述,就很令人遗憾。什么“近乎无理取闹的挑衅”,“在大赛前兴风作浪,吹毛求疵,以偏概全”,“西方媒体的哗众取宠”……,等等刺眼的词语充斥其间。给人的感觉,这不是一篇新闻,而是一篇对西方媒体的讨伐檄文;至少,也象一篇倾向性强烈、火药味浓厚的时政评论。好象如果不这样,就无法体现媒体的政治觉悟。幸好罗格是一个不懂中文的“文盲”,否则,当他看懂了这个新闻背后的内涵、知道自己在新闻发布会上充当了中国“新闻政治家”的巨大炮弹后,不知道要怎样地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时至今日,中国的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难道就不能学习掌握一些公正、客观的词汇,用和睦、平静的心态来向受众表述一个新闻事件?中国的媒体及其从业人员,能不能尽量将自己装扮得公允和谦虚一点,好歹也相信一下受众有自己的头脑,能分清善恶是非?
即便是一篇通讯、述评,在奥运会开幕的前几天,用这样激烈的言辞对待西方同行,也是不合时宜的,是与中央政府所倡导的平安奥运、和谐奥运、开放奥运精神不尽合拍的。
笔者认为,国内媒体的过分渲染西方媒体的导向性错误,反而不利于西方媒体与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的正确理解。而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后和举办过程中,针对某些西方媒体的所谓挑衅,中国媒体如果采取针尖对麦芒的态度与做法,也近乎违背了政治不干预体育的原则。因为,用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自己就近乎无赖了。
同样是昨天,北京奥组委官网,刊发了北京奥组委安保部部长刘绍武就“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答记者问;值得注意的是,流程规定了主管公安机关应在申请举行日期的2天前将决定书面通知相关人员;逾期不通知的,将视为许可。这意味着奥运期间不但允许国内民众和外国公民依法在指定地点举行游行示威活动,而且执法部门逾期不复可以照样游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政府手有金钢钻,敢揽瓷器活。
日前,已有舆论指出,即将拉开帷幕的2008北京奥运,来自世界各地的3万6千多名外国记者云集北京,在世界奥运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对外交流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对大多数境外记者而言,奥运赛场上金牌的角逐,是他们报道的重点,但也有一些“另有打算”的记者,奥运会报道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副业,他们感兴趣的还有其它方方面面。面对这些来自境外媒体的个性化采访申请,中国政府、中国官员不再是简单地表示“无可奉告”,而是充分履行“报道自由”的承诺。北京奥运对境外媒体“零拒绝”,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和新闻“富矿”,表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表明中国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面对国际社会的坦诚和执政为民的自信。
和中国政府的坦诚、自信相映成趣的,却是西方一些专家学者。他们呼吁西方媒体,也规劝那些想借北京奥运谴责中国的人士:现在不是时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夏伟(Orville Schell)前个月就曾撰文指出,很少有像北京奥运会这样,有如此之多样的争议性的问题围绕著这样一个简单的体育盛会;北京奥运会不仅对运动员,而且对那些希望采取行动、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宣泄自己的怨恨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诱惑的舞台。
但他提醒西方国家的人们,说不了解中国人曾经经历的屈辱的历史,就无法真正理解北京奥运会对中国人来说,意味著什么。
尽管中国领导人拼命地坚持他们没有、而且也不应当将奥运会“政治化”,但北京奥运会也势必成为历史上纷争最多的奥运会之一。仅举国内几方面的问题,如贪污腐败、环境污染、媒体审查等等,就很能够被人找到足够的话题;西藏、台湾到香港也可能会有不定因素的焦点状况将波及到国际领域。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许多的相对较新的,纯粹的国际问题,比如中国领海被进犯、资源被劫掠等等。如今。北京奥运将临,对于批评中国的人来说,最想做的事,莫过于在全世界的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揭露北京了;如果中国媒体针锋相对,则正中其下怀。不论中国媒体如何辩解,奥运会首先已经被媒体“政治化”,就笃实了。
诚如这些西方专家学者指出的,中国老百姓有着强烈的自尊心,而这种敏感的自尊心又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源于中国所受到的洋人羞辱的历史记忆。早在1947年的蒋介石著作《中国之命运》一书就指明,在过去的百年里,整个国家的人民,给外国人的特别“让步”和在中国拥有租界地位的不平等条约的压迫之下,受苦受难,中国人民一致要求,报民族屈辱之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时,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们将不再是一个国家受到的受侵略和屈辱的民族;但“勿忘国耻”,却从此成为了中国人的一个共同口号。
这样的历史,必然会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何时何地受到来自外部世界的压力时,都将一再地表现出他们的激烈反应特征。比如今年在世界各地的奥运圣火传递中,中国人抗议行动所采取的反应。令人惊讶的,是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年轻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那些愤怒和威胁的帖子,几乎淹没了BBC和美国之音的网站;而比起他们的前辈,他们受过更好的教育,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情况。形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但人们不得不将其中很大的功劳,记在中国传媒的头上。
北京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在象征性意义上,一个成功的奥运,意味着能够洗刷中国沉重而混浊的历史印记,抛弃其“受害者”情结的遗传,从新的角度找到自信和尊严,使得国家从“受害者”转变成了“胜利者”,并以全新的姿态跃上世界舞台。
但事实上,中国又已经是一个成功而且强大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或者好奇、或者挑刺、或者无聊甚至是妒忌的人,用他们的视角来对待中国。
所以,对中国的批评与反对的声音,并不意味着就都是反华或者用心险恶,也有正直的、善意的声音,也有偏见和无知的声音。
作为对大众有主流引导性质的中国媒体,应该而且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认真地体会中央政府的用意,注意到西方世界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千万不能自我迷失,然后带领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群走向“义和团”的死胡同。
就象昨日的罗格,他是一个实事求是、有正义感、忠于职守的外国人。如果将他的言论看成是对中国的维护,看成是对中国的帮助,他在帮助中国来回击西方记者,就太自作多情了。又如果,国内媒体因此而挑动起了爱国者们的热情,从而发起了对西方记者的围剿,就又非常可笑了。
公允地说,目前,在这个世界,遭受到批评声音最多的是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政府,绝对不是中国政府。中国目前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外国人也很难体会和预料;要解决问题,只能靠中国人民自己。西方媒体的关注甚至咒骂,对中国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我们重视西方世界的舆论,却不把它当成衡量自己的标尺。
此外,我们是大国,不做寡民。
泱泱中华有大国的风范,堂堂君子也有谦谦的胸怀。我们向往的是友谊与和平,但朋友中,也分益友、诤友、难友和损友;也有一些有求于你就奉承巴结、但涉及哪怕很小利益就背后开枪的伪友,还有一些好吃好喝下就热情洋溢、嘴巴一抹就翻脸不认人的酒肉之友。
对于诤友,中国人历来就珍惜和敬重。
所以,对于诚恳的批评,就不应当让它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