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林年福 
部队: 雷达6团 雷达33团  
部门: 政治处 1连 
职别: 电台台长、指导员、副营职干事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难忘军旅战友情!祝战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所有篇目(共223篇)

标题:

“折腾”出来的一代人  

发表时间:

2013-4-14 9:57:04

更新时间: 

2013-4-19 18:28:27  更新者: 林年福

关键词:

  

  [这是对本篇第 284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折腾”出来的一代人

   “50后”非凡才智究竟从何而来?去问问北大荒、大草原、黄土高坡;去问问荒原上吼叫的狼、暴风雨中瑟缩的羊;去问问当年的伤痕文学、朦胧诗;再去问问1977年那份连初中生都跃跃欲试的高考试卷;去问问墙皮斑驳的筒子楼和摆放在楼道里的煤气罐;去问问未名湖、清华学堂、图书馆;去问问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也去问问街头的煎饼摊、、、、、、

    这就是“50后”,他们一度站在基层的跳板上,之后一跃而起、大浴脱俗、、、、、、

    改革开放让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用青春的尾巴抓住了人生路的机遇,或考上大学,改变一生的命运;或返城工作,扎稳生活的根基;或闯荡商海,展示人生的价值和智慧、、、、、、

    稍加留意,人们就会发现,“50后”的身影已出现在新一届领导集体当中。他们与共和国同龄,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等历次运动,又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50后”们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转变,正在走上领导岗位,成为民族的基石、国家的栋梁。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和个性?将怎样领导我们继续进行改革开放?

    责任重于泰山。中国是个泱泱大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存在诸多差异。老子云:治国如烹小鲜。治大国需要的是胆略,烹小鲜需要的是功夫和手艺,二者不可偏废,英明的领导人必更注重后者。“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成功的将帅必定也是个好兵。

    “50后”们必将有所担纲!期待着“50后”们为国家和民族输入更多的正能量!

             专于实干甘做“铺路石”

    他们出生于1950年1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是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他们被时髦地冠以“50后”。他们已成为70后、80后、90后的父辈。特殊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成为后人的“铺路石”。

    他们曾经吃过大苦,是命运多舛的一代人。在人生的黄金阶段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几乎使整个青春岁月磋跎和荒废。他们曾经热血沸腾,梦想着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有又人因理想被愚弄而反叛或玩世不恭。他们当中有人曾经看破红尘又坠入红尘。还有人在抱怨中自暴自弃。也有人不甘沉沦而自强不息、、、、、、

    他们是在历次运动中“折腾”出来的一代人:还在幼年时期,就赶上了抗美援朝战争、社会主义改造、三反五反、大跃进。在长身体时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饿得“三根筋挑一个头”。在人生的花季他们走南闯北,背井离乡。在返城时又曾横遭白眼,在苦闷和彷徨中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改革开放让他们青春的尾巴抓住了重走人生路的机遇,或考上大学,改变一生的命运;或返城工作,扎稳生活的根基;或闯荡商海,展示人生的价值和智慧、、、、、、

    他们曾意气风发,又曾失魂落魄。或许正因为经历了这样一种历练,这一代人格外坚强和理性,他们敢想、敢讲、敢做、敢胜、敢爱、敢恨、敢于战斗、、、、、、或许,又因长期在基层的摔打和实践,以及在大跃进、上山下乡、战天斗地的“壮志豪情”中因蔑视自然规律的肆意妄为而吃尽苦头,他们很少唱高调,在刻苦学习理论的同时,骨子里专注于实干,真正做到了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他们埋头苦干且很少脱离实际。这是这代人最可贵的品质。

    他们当中有的人下海经商,日后成长为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有的人成为国企领军人物,有的成为国家领导人,更多的人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家庭的顶梁柱。

    有这样一群“50后”,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他们的事业坚如磐石,他们的家庭温馨和睦。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忍辱负重,正在成为民族的脊梁!

             铁杆淬火的锻造

    因为“50后”,人生却迥异。有人上了老山前线,有人下海经商,有人漂洋过海想换种活法,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敢于挑战、敢于探险成为这一代人共同的特征,他们的人生也因此而充满传奇。

    一位曾经参加过1979年南疆作战的“50后”老兵对本报记者说:“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坚强的!我们曾经受到命运的捉弄,但如今我们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以一种充满敬畏的口吻提及一位金融高官,他说:“是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位传奇人物!”

    这个人当过知青,在老山前线打过仗、负过伤,曾是感情澎湃的诗人,又是铁面的审计署高官。他在天津蓟县从事审计工作时曾遭歹徒电话恐吓,但他的回答却震住了对方:“告诉你,我参过军,打过仗,负过伤。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什么我没见过?”

    他是学者,又是金融高官。他还是电视屏幕上的“总编剧”,其中最出色的是与审计有关的反腐影视剧,比如《人民不会忘记》。他也出版过学术著作《结构经济学——从结构视角看中国经济》。但或许是他过于低调、远离媒体,人们从未把电视屏幕上“总编剧”和一位央行副行长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是经过重锤敲打出来的,是用淬火淬出来的,那么这样的才情却需要扎根于生活的积淀,日积月累,靠着铁杆成针的顽强毅力,一点点的打磨。”老兵感慨地说,人民需要这样的官员!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人来管理事业、企业和国家,他会勤于调查研究,会悉心考察社会事务的复杂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为百姓讲真话,办实事!

           创业精神在骨子里

    改革开放始于“50后”。他们敢于对“铁饭碗”说“不”,创业精神渗透到他们骨子里。这批人经历着改革开放浪潮的每一个瞬间,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捕捉着每一个商业机会,演绎着最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明和创业文明。他们中许多人现在已经成为富有影响力的财富人物。

    在全国工商联新一届执委会的领导班子当中,一批“50后”企业家已经成为副主席,他们当中有广州长隆集团董事长、四川科创董事局主席、东岳集团董事长、百步亭集团总裁、民生银行董事长等等。

    这里讲述的,却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50后”,他50岁才创业。他是山东的一位乡镇干部,却在湖南创业成功,因而引起了两地媒体广泛关注。他的经历再次证明了创业精神的价值。用他的话说:“创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多大年纪创业都不晚。”

    2005年,50岁的他从山东某乡镇正科级位置退休。按照国家规定,他退休时每月领取30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老伴每月接近千元的养老保险金,可以过上富足的日子。然而,他退而不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带着老伴来到湖南,开始了创业生涯,这在当时看来,似乎有点自讨苦吃。

    他选择的项目是鞋底加工。最开始,他从河南、山西等地的供货商那里运来橡胶底片,从湖北、福建等地运来泡沫塑料,然后从诸如江浙、河北等地买来各种机械、零部件和其他原材料,在住地附近的工厂里进行简单的粘胶、打磨、上线、包装等工艺处理,然后联络到各地经销鞋底的批发商,用相对低廉的价格换来他们的信任及订单。

    在最开始的一两年间,他和老伴住在简陋的宿舍里,运作着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庞大工程,没有多少初始资金,也没有别人帮忙,全仗着曾经在鞋底市场有过的销售经验和人脉:销售是自己,会计是自己,采购是自己,技术工人也是自己,搬运工是自己,到处借钱的也是自己。
    受尽白眼,尝尽劳累,操心劳力,与工厂的合作慢慢有了起色,市场打开了,有了稳定的经销渠道,在生产工艺流程上,他已经摸得门清,而在整个销售、物流、仓储、采购环节,更是亲力亲为,自有一本心经。他也开始物色到不错的工人,帮助自己撑起这个局面。

    即便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他这个行业影响也不是很大毕竟鞋底是做人的生意,全国8亿农村市场,足够好好消化。

    他对鞋厂的未来充满着信心,按照一年400万双的产量,一年的净利润在200万元左右,再过几年或许就能做到300万元,甚至400万元、、、、、、

    当被问及姓名时,他只简单地说:“老李。”

    在全民创业浪潮下,,老李的经历似乎属于另类,他游离在主旋律之下,却独具慧眼地发现并填补了一个个市场空白。而正是像老李这样的一批“50后”们忍辱负重,凭借庞大的量产,在地广人稀的农村,滚动着资本的雪球,凭借着不为主流人群熟知的产业链和运着模式,创造着属于“‘50后”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脉络。
             家庭责任不离肩
   “50后”们在事业上敢于拼搏,在家庭生活中含辛茹苦,家庭责任最为重大。在“上有老下有少”的重压下,他们为长辈和晚辈的辛勤付出,所换来的是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

   “50后”们大多经历过“上山下乡”,远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在缺衣少食的老少边穷地区,经历贫穷和饥饿,和农民一样撅着腚挣工分,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社会主义的幸福花。或许正是因为曾经经历的贫穷和拮据,他们更懂得财富的价值,他们养成了保守的消费习惯,卖力气挣钱,却惜于花费,不是存钱就是捐助。

    另外,“50后”们出生于“人多力量大”的年代。往往兄弟姐妹众多。在贫穷和饥饿交织的岁月里,他们与兄弟姐妹们共同成长,也较70后、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们更懂得分享与给予。

   “50后”结婚的年代,备齐“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体面地成个家,图个温饱,无病无灾便是他们所有的念想。

    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50后”他们或是成功的企业家,或是下海经商的个体老板,他们拥有千万财富,却往往身无分文。当被问及:“您的钱呢?”他们总是支支吾吾地说,好像给孩子卖房子吧?又拿去投资了吧?捐给希望小学了吧?
    而与之形成天壤之别的当属70后了。他们中有不少已经是独生子女。工资贴补家用的观念开始淡化,而且花钱的选择比起上两代人极大地丰富了:很多人攒钱出国深造;有远见的在人的帮忙下买了套房,日后证明这一决策无比英明、、、、、、
    而对于80后、90后们来说,在职场打拼,用不低的薪水买个自己心心念念的奢侈品也很正常,比如动辄万元以上的LV包包、爱马仕皮带,整体来说,他们对物欲的掌控拿捏得不错。

    相比之下,70后和80后面临最为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工作压力,90后们崭露头角,稚嫩的双肩还无法承受太沉重的负担。而“50后”们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最为重大。
    人们不禁要问:“这么重的担子,难道只有‘50后’能挑得起吗?”

               大浴脱俗
    如果有人想不明白,“50后”的非凡才智究竟从何而来?那么去问问北大荒、大草原、黄土高坡;去问问荒原上吼叫的狼、暴风雨中瑟缩的养;去问问当年的伤痕文学、朦胧诗;再去问问1977年那份连初中生都跃跃欲试的高考试卷;去问问墙皮斑驳的筒子楼和摆放在楼道里的煤气罐;去问问未名湖、清华学堂、图书馆;去问问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也去问问街头的煎饼摊、、、、、、

    这就是“50后”,他们一度站在基层的跳板上,之后一跃而起、大浴脱俗、、、、、、

 转自新华网 媒体点评中国“50后”:《“折腾”出来的一代人》

 

  

评论(共 13 篇):

   

共 13  篇,第2/1页 首页  上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3 2:32:57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