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救灾大比拼
龚伟力
日本住在地震带上,中国也有地震带。日本经常发生地震,中国地震也不少。日本“3.11”9.0级大地震加海啸,历史罕见。中国“5.12”8.0级汶川大地震,也不多见。那么,在中日两国救灾方面,其反应、宣传、效率、速度等方面,我们看到的却不尽相同,不妨来作一个简单比较。
1、反应速度。中国“5.12”汶川大地震,总理第一时间乘飞机赶赴灾区现场,并在飞机上对全国发表讲话,研究灾情,部署救灾,可以说是非常之迅速。而日本“3.11”大地震一发生,首相也立即发表电视讲话,及时乘直升机亲临现场视察灾情,较为迅速。尤其是日本经常发生地震灾害,国民训练有素,预警及时,在短短几分钟时间里面撤离危险区域,挽救了不少生命,值得称道。这一点,两国大致相当。
2、宣传舆论。中国“5.12”汶川大地震一发生,从电视、广播、网络、报纸,几乎所有宣传媒体都是头条和重大新闻,从受灾情况,到救灾进展,救援过程,需要物品,以及赈灾义演,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深入人心。而日本“3.11”大地震发生后,虽然电视、广播、网络、报纸,也是所有媒体展开大量宣传报道,甚至很多直播灾难现场画面。但是,我们直到地震3天以后的3月14日才看到日本警察厅发布的官方统计的死亡和失踪人数的报道,而在此之前只有局部地区的统计数字。
3、救灾效率。汶川大地震一发生,当地武警部队就立即进入灾区现场救援,随后地面部队立即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赴灾区,空军出动运输机、直升机、空降兵,兵贵神速,火速前往。部队和各地医务人员赶赴灾区现场,伤员立即分送到全国各地医院。全国各地运送救灾物资也陆续运抵灾区,并立即分发带灾民手中,而且交接转运都有记录在案,登记造册。尤其是食品、饮水、帐篷、药物,基本不缺。在第一阶段救人的任务基本完成之后,又面临打通交通线、排除堰塞湖险情、卫生防疫三个大硬仗。而日本虽然也安排了灾民在一些公共的地方住下,但是地震5天后还有地方缺食品,少饮水。甚至远离灾区200多公里的东京,商店里的食品居然也被抢购一空。日本这次地震也只是在东北地区,受灾区域的人数最多也只是一百万人,据日本警察厅统计,到16日零时日本东北等12都道府县遇难人数达3373人,由家人朋友申报的失踪人口达7558人,遇难失踪人口超过一万人。而汶川地震死亡和失踪的人数差不多是9万人,比日本的十倍还多。可见汶川地震的灾情比日本严重,日本在救灾的效率方面远不及中国。中国的救灾是依靠各级党组组织,依靠人民群众,这是日本所不具备的。但是,日本人在灾难面前的那种镇定,有秩序,那种谦让,有素养,也是值得国人学习的。数百人临时住过的公共场所,撤离后,竟然地上没有一片纸屑。而灾民领取饮水,也是排成S形,井然有序。
4、灾后重建。日本刚发生地震不久,还看不到重建的效果,不过从阪神地震的重建来看还是不错的。但是,这方面中国最有说服力。仅仅一年时间,一个新汶川就屹立在世界面前。灾后的建筑,既抗震,又美观。中国的抗震救灾是对口救灾,中国的灾后重建也是对口重建,一帮一,有号召,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责任明确,分工细致,落实到人,非常到位。总起来可以说是:全国一盘棋,上下齐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指挥有力,部署得当,查明情况,及时调整,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在灾难面前,我们总是看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力量,比资本主义的多党制好不知多少倍,效率也不知道高多少倍。要知道汶川地震3个月后,中国又再一次亮相,成功举办了史上最壮观的奥运会。当然,日本在灾难面前,不管的执政党还是在野党,也不计前嫌,搁置争议,同赴国难,甚至连黑社会也加入到救灾行列的,这也是我们所没想到。
(原发表于2011年3月15日我的新浪博客,现在雅安地震可以重温一下中日救灾的不同与相同点。祈福雅安,祝愿永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