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12日,在玛瑙和玛瑙夫人的陪同下,我们游览了观音桥、白鹿洞书院、秀峰、石钟山景区,深深的被庐山秀丽的风景而陶醉,更被其间的深厚的人文底蕴而感染,对庐山“政治名山、文学名山”加深了理解。
(百度图片)
观音桥原名三峡桥,亦称栖贤桥,因清未有人在桥头建了一座观音阁,时人便改称古桥为观音桥,此名一直延用至今昔。 号称江南第一古桥的 - 观音桥,建于公元1014年(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桥长24.4米,宽4.8米,是一座用107块花岗石、且每块达一吨多重的花岗石垒起来的单孔石拱桥,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长方形石首尾相衔,凹凸榫结,渐弯呈弓形,它以雄伟的气势横跨在庐山的第二大峡谷 - 栖贤大峡谷之中,以古、奇、雄、险、秀名杨天下,被誉为“南国桥梁建筑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任凭桥下“银河倾泻,起蛰千雷”的三峡涧水狂奔撞击,桥身却安然无恙,至今经受汽车重压仍岿然不动。难怪游人观赏古桥,遥想当年陈氏兄弟凭着劳动的双手凌空飞架巨桥,无不拍手称赞:“神施鬼没,巧夺天工”。 砥柱的硕大巨石,上镌“回溺”、“水哉”等字样。苏东坡曾有诗赞曰:“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石;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跳波翻潜鱼,震响声落飞;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空蒙烟雨间,鸿洞金石奏;弯弯飞桥出,潋潋并月;玉渊神龙近,云雨乱晴昼”。千年国宝观音桥是我国古代建桥史上的奇迹,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桥孔正中石块上刻有当日造桥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据史书记载: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当阳(现九江)石匠高手陈智福、陈智汪、陈智洪三兄弟,经过千辛万苦,精心设计,终于在涧上架起了一座“石彩虹”,使这天堑变通途,出现了“百尺悬潭万道山,一虹横枕翠微间,半天云锦开青峡,几地轰雷撼王关”的神奇景象,这座“石彩虹”就是名垂千古的观音桥。观音桥如长虹飞跨断壁悬岩之上,桥两端古木森森,藤萝垂幔,桥下怪石嵯峨,激流涌过,睹水观桥,令人赞叹不已。 1934年国民党主席蒋介石赞赏观音桥的风景,在此建立了行宫,并多次来此下榻,在行宫前与宋美龄一起栽培了二颗柳杉,人们称它为夫妻树,90年代初宋美龄专门从美国托人来看这二颗树,因为这是他们的爱情象征。现行宫里图片展示了近代历史风云人物。 从古到今许多名人都到过观音桥,宋朝文学家苏轼、黄庭坚、张孝祥、王十朋等等,画家唐伯虎曾在这里画出了三峡涧桥图(今观音桥图)。黄庭坚亲笔写下了“三峡涧”三个大字。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于1936年书刻的巨幅石刻《墨子篇》是庐山风景区中面积最大、字数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摩崖石刻。1961年秋天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与放牛娃小周桂花在观音桥上留下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摘自:http://www.jiujiangcits.com/jxattrs_detail.asp?id=78)
上游方向
下游方向
桥底面(百度图片)
上图取自百度图片。蒋介石当时是乘水上飞机降落在鄱阳湖上,换乘小船到此。
在蒋介石和宋美龄合种的夫妻树下合影
一个巨大的水碓
远处是云雾笼罩的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