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高标准的品格
葛震亚
(2012年)
人不论是在逆境里,还是在顺境中,都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至今日,我们太缺少足够的个体精神营养,这其中就有家规、家风、家教的匮乏,最珍贵的是亲人之间的温暖,立身处世的家规礼仪,没有文化的人,又没经过锻炼,不懂家规常理,在社会激荡的时代,受过文化教育的人,受过严格规矩教育的人,懂得礼仪廉耻四德,人生境界,重视一个人的眼界和关怀,国家社会一体的感觉,即个人幸福在于服务于国家社会,这种立身处事的大道,就是要读书,知书达理,“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在时代和人生之间,践行了这种精神为人的准则,恪守一个人的天良规矩,最基本的常识,唯有实事求是,才能使人不泯人性,才能使人有人性之爱,做一个合格的公民最美的中国人,必须具备以下品格:
一.爱国守法
古人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有高度的民族气节,精忠报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谐团结,和睦相处,增强民族凝聚力,方能达到古人说的:“兄弟阋予墙,外禦其侮”的最高境界。据史书说:古代时,有一户人家兄弟俩因家务事闹矛盾,经常吵架争斗,形似仇人,有一天,强盗来了,考虑家人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重,仇和而解,同仇敌忾、亲兄弟齐上阵,同心协力共同捍卫庭院,将强盗打跑了,全家免受灾难。历史学家评为颇有教育意义感动人心的历史故事。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弘扬中华文化复兴、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人穷志不穷,穷要穷的干净。人生旅途最关键是要走正路,务正业、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公私分明,一尘不染,要有敬业精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有毅力、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定会梦想成真,过上富裕小康幸福生活。
国有国法,国家法纪神圣不可侵犯,不能越雷池半步,作为国民应将法纪作为行为准则,人人遵纪守法,社会才能安定,人民方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民富国强,法盲藐视国家法纪,顶风作案,致人伤亡,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二.孝敬老人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国传统美德,父母生育子女,养育教育成人。古语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子女应知恩图报。国家一向重视孝道,规定父母患病,官员可请假回家护理老人,病故可请假回家守孝。明朝前,法律上惩罚不孝有六种行为,一是(诟骂双亲);打骂父母;二是(别籍异财)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跟父母分家;三是(奉养有缺)赡养没尽到责任,使父母受冻受饿;四是(居丧嫁娶)父母死后三年内结婚;五是(匿丧不举)父母去世,自己却不请假,继续工作;六是(诈称亲亡),父母没有去世,却称父母去世。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增加了第七条,大清法律规定(忘亲),就是父母还在世的时候,儿女出远门求学、做工、经商、为官长期不回家探望,父母上诉,应严肃处理。国家规定清明节为扫墓祭祖哀悼日,宣扬《二十四孝》(详见附件一)生动事迹,有的还刻在城墙上,供人学习,家喻户晓。现今这样的宣传教育少了,致使虐待老人的事件不断发生,有的子女连常回家看老人都做不到。我国新编“24孝”行动标准,(详见附件二),虐待老人者应警醒,上行下效,子女将来也会虐待你的。报刊曾登载有一山区农民,他的父亲已到高龄,又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儿子感觉是个负担,产生弃老的恶意。他带着儿子用背篓将父亲背到山上,父亲骂他不孝之子,苦苦哀求回家。儿子置之不理,带着儿子要回家。儿子对他爸爸说:“把背篓带回家,等你老了我也背你上山。”这个农民听了非常恐慌害怕,立刻将老父亲背回家,善待老人,养老送终。应大力宣扬孝敬老人的事迹,使社会尊老、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家有老人的子女要做到关心老人生活、健康、安全,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常回家看看,早上见到老人要问声早晨好,晚上要祝晚安。
三.讲礼貌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学者说:儒学的核心思想是仁、徳、礼,孔子讲学宣扬礼、乐、礼节,国家进行纪念祭祠活动,都举行隆重大典。自古以来家庭也重视尊敬老人,对长辈教师行跪拜礼作揖叩首。夫妻之间恩爱相处、以礼相待、相敬如宾。据说:西安地方有一书香门第之家,妻子向丈夫敬茶双手捧盘举案齐眉,历史上传为佳话。
人人都要遵守社交礼仪:
①我国现行礼仪有:人与人见面行握手礼,互相问一声你好;男女有别,女方先伸手表示握手,男方方能和对方握手,对亲密男朋友可行拥抱贴面礼,男方对女方友情深厚的可行吻女方手背礼。公众场合为表示尊重群众行鞠躬礼。婚礼、葬礼行鞠躬礼,对长辈、教师行鞠躬礼。
②参加宴会应衣冠整齐,按辈分顺序排坐,坐姿端正,两手臂不能放在桌面上;主人没敬酒,不能端起酒杯喝酒,如果是朋友之间聚会,这种不拘小节无伤大雅,如果是正规场合就显得不合时宜,喝酒要适度,不能贪杯,喝醉酒胡言乱语,精神失态,有损形像。吃饭要有品格,在自己面前盘子里夹菜,不能在对方盘中夹菜,吃饭要细嚼细咽,不能狼吞虎咽发出响声。
③礼尚往来收到亲朋好友的礼物,应表示谢意,有的需回赠礼物。来而不往非礼也。
④到少数名族地区旅游,应遵守少数名族风俗习惯。如住回族旅馆,你要吃猪肉就违反人家教规,引起不满。出国旅游应遵守该国风俗习惯,在国内招手打招呼是表示欢迎,据说西方国家认为招手是骂人的意思,会招人反对。
⑤我国外交礼仪特别严谨,规定外交斗争,要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外交无小事,礼节、着装、言语行为都很讲究,失礼了就会引起国际纠纷。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美国,他发表演说激动时,脱下皮鞋敲桌子,有损国格、人格,受到世人诟骂。
以礼待人,敬人者人亦敬之,中华文明礼仪,儒雅风度受到世人好评,英国的绅士风度,衣冠楚楚,彬彬有礼;日本人受中国儒教的影响,与人见面行鞠躬礼,口中常说三句禅言:“谢谢、对不起、很抱歉”,均受到世人称赞。没有礼貌的人,会被人轻视,认为是小家子弟,不懂礼貌。
四.懂规矩、守家风
孔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家有家规;
1.让道,是一种美德,乡间小路两人相遇,应主动让对方先走,懂得适时让道,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让座,乘公交车主动给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让座。
3.在公共场合按先后排队不要插队。
4.开会时别人发言,未得到讲话人允许、不要插话。
5.上级领导和长辈打电话时,对方不挂机,不得先挂机,有失礼节。
6.严格遵守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规定
家庭是社会的基层单位,不但要有家规,还要有良好的家风。孔子说:“温良恭谦让”,是做人的典范,也是家风的行为标准,家庭成员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彼此关爱,温馨和谐团结,家和万事兴。生财有道,不要昧着良心去不择手段捞钱。
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睦邻友好,热情待客,戴仁而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家风就是有正气,不能有歪风邪气。现代新型家庭成员,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互相监督,发现不良风气、缺点错误要严肃对待予以批评教育,不能顾亲情予以迁就,小错不纠必铸成大错。历史上曾发生过的一场悲剧:有一青年靠偷盗为生,家人都知道他偷窃,见利忘义,却不以家法严厉处罚,令其改邪归正或大义灭亲检举报案。案发后被法院判处死刑,他提出要最后见母亲一面,儿子对母亲说:“妈妈,我小时候吃你的奶长大,现在我要吃一口奶,我第一次偷钱物回家,你要制止我不偷,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母子抱头痛哭,悔之晚矣!以人为镜,应接受这一惨痛教训。
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古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为贵”、“历经磨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前中宣部部长朱厚泽提出宽厚、宽容、宽松三宽政策,具有人文、人性普世价值的重要意义。为我们处事、处人、处己指明了方向。应把它作为行为准则。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七册,总结里引张载归纳辩证法的四句话:“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必和而解。”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因文化层次不同、分析认识问题不同、修养不同,发生矛盾引起纠纷,是常有的事。现在青少年气盛、浮躁,缺少修养,出口不逊,利刃割肤创犹合,恶言恶语恨不消。动手打人,动刀动枪,致人伤亡,构成刑事犯罪,应依法严惩不贷。应理解人、宽容人,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平心静气,高风亮节,豁达大度的态度,予以解决;古人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有理也要让人三分”,让人一句话风平浪静,让人一步海阔天空。
和为贵,不要嫉恶如仇,现代人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仇人多一堵墙。”仇宜和解不宜记仇,和则两利,斗则两败俱伤;两人之间的怨恨,古人是如何和解的,京剧将相和解的故事:赵国宰相蔺相如大将廉颇,年青时闹矛盾结下怨恨,不愿和解,年老时为了国家利益大局,双方拥抱感动流泪,决心和好,和睦相处。家族的仇恨如何和解,毛泽东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认为国家主席刘少奇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派,立案审查,被专案组整死了,毛负有领导责任。毛逝世后,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将毛家子女请到家中吃饭说:“和为贵,两家和好不记前仇”;党际之间的仇恨也应和解,孙中山推翻清朝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了整顿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政策;共产党员可以申请加入国民党,干部可以在国家机关任职,共产党认为是党的发展良好机遇,同意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为了整顿国民党,清除共产党,发动了“四一二”大屠杀,从此国共两党分裂,打了十几年内战,“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蒋介石提出全民抗战,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胜利后,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失败,打了四年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继续反共,叫嚣反攻大陆;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北京,两党会谈,同意第三次国共合作和平共处。
民族仇恨也可以和平共处,如日本侵略中国,造成数千万中国人死亡,财产损失无法估算,日本投降后,中国不计仇恨,不要日本赔偿,只要赔礼道歉,签订和平协议时,周恩来总理说:“世代友好,和平共处”,已经四十年了,这显示中国共产党人伟大胸怀、伟大气魄。
这一代人以中国文化自任的学者走向了仇必和而解,但比他们年轻得多的新学人们正拿来各自守的知识理论资源,彼此仇恨、漠视、分裂而丝毫不在意,对人性和生命的伤害,我们文明的演进艰难,因此可以相见,每一代人都自己要从零起步,除从古典文学中吸取营养外,要有智慧、新思维、新境界,创新具有普世价值的新理论,方能解决社会问题。相信我们国家未来理想远景会更加美好。
附:新旧二十四孝、新三从四德
【何谓24孝】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编而成,其中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 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共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木”等。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新“24孝”行动标准】
⒈ 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
⒉ 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⒊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⒋ 亲自给父母做饭
⒌ 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⒍ 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⒎ 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⒏ 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⒐ 教父母学会上网
⒑ 经常为父母拍照
⒒ 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⒓ 打开父母的心结
⒔ 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⒕ 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⒖ 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⒗ 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⒘ 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⒙ 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⒚ 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⒛ 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母一起锻炼身体
22.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新三从四德】
香港女性志在撑起“半边天”追求新“三从四德”取代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旧“三从四德”。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义务助理黄冰芬说,新的“三从四德”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
黄冰芬解释,从世界:从宏观角度看整个局势的发展;从爱:用爱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冲突;从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文德武德:社会竞争大,要见多识广、培养专长;言娴淑德:凡事从他人角度着想,用女性的温柔言语打动人心;品学兼徳:善良的品格增加人缘,品味增添魅力;修身立德: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对生活呈显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