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我又去乡下看望了80多岁的老母。在回城的车上遇到了中学同学陈升彬。他穿着普通,脸上带有劳作的痕迹,皱纹略显多了一些,可神情上却洋溢着喜悦和自豪。他是到城里的“政务大厅”(1)办港澳通行证。
我知道他儿子是中国日报驻香港的记者。我问他,你去香港几次了?他说:“这不才要去办通行证。我原来也办过港澳通行证,一直因农活忙未能成行,现在我要到香港过春节并住上一段。”
我说你儿子出息了,为培养他费了不少劲吧?他说:“儿子学习不用我操心,再说咱们上学时赶上“文革”时期,学的那些东西早还给老师了。儿子刚上小学时汉语拼音不会,急得直哭问我咋读。我还不敢说不会,只狠狠地说我还干活呢!哪有空!”
“儿子上的是西安‘交大’,主学英语与写作,大学没毕业就被中国日报选走了。”他还说:“咱乡下中学没高中,当年儿子学校只有两人考上了城里的高中,为他上学,我们老两口没黑没白的干,那日子累的......”
他还告诉我:“儿子去过美国、德国......等欧洲国家。起初家安在北京,并且在北京的五环有了房子,那时北京五环的房价才8000元一平米;现在已达30000多元了。调香港后北京的房子出租了,北京的房屋中介老来电话,让我儿子把房卖掉,儿子不同意。现在我儿子在香港也有房,他说北京房子不卖,将来还要回北京。”
听着同学自豪和惬意的话,我想起了“贫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的古话。我同学的儿子成了人才,除了他家祖上积德,也是命运和造化的结果。
注:(1)政府为方便百姓设的办事中心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