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我从部队转业,分配到浔阳区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报到前,我反复想象着新的岗位的情境,抱着新鲜好奇的心理,等待这一天的来临。
当时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在自上而下地启动,这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任务十分繁重。我到岗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组建并负责区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工作。尚未来得及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就被推到这场声势浩大的行动的一个焦点上,容不得半点怠慢。从调集人员、建立机构到整个工作逐步铺开,虽然每走一步都遇到诸多困难,但也给了我熟悉情况、挑战自己的机会。我竭尽全力地协调上下左右,牵头推进每一个步骤,其中集中组织了二百多名普查指导员集训和几十名业务骨干编码及复核的大会战。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保证了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人口普查结束后,浔阳区获得省、市金杯奖,我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个人。
我在区政府办分管政务。区长冷绪河是位很有经济工作经验的资深领导,政府工作在他的运筹下节奏很快,办公室人员自然也就随之忙忙碌碌。政府文稿和领导讲话,本来我不动手照样有人写。也许我这个人生来命贱,总觉得改稿不如自己直接操笔,结果自找苦吃,无形中把许多大材料揽在手中。接二连三的起草任务,搅得人心神不定、寝食难安,而且渐渐成了常态。那时写下的文字,一年的数量抵到我在部队政治处几年的数量,其中的考察报告、调研文章、经验介绍、发展思路与战略构想等有不少发表在九江党政机关的刊物上,有的文稿收入区经济工作文件系列汇编。出于一种惯性,后来我到区人大办公室当主任,文字工作相对少了,包揽大材料的习惯亦未改变;在区计委当主任时,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五”规划也是自己一字一句写成的,在此基础上撰写的《浔阳区“十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收辑在由国务发展研究中心组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
在区政府办的三年,是我最忙最累的时期。有一次,我在家中熬夜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夜深人静时,烟抽完了,只得出门救急。这时才发现外面大雪纷飞,屋顶、树上、地面到处白茫茫。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在雪地上,来到路边一处简易的小卖棚屋前,敲门说明来意。里面的人犹豫片刻,哆哆嗦嗦地拉开一条门缝,接钱,递烟,“哐当”一声又急忙把门关紧了。还有一次,我连续几天赶写一个材料,由于趴久了,颈部突然僵硬得无法转动,就诊后过了好些天才恢复过来。直到现在,冷绪河老区长见到我总有一句话挂在嘴边:“你在政府办公室时确实吃了不少苦”。
说起吃苦,办公室确实大多是苦差事。不过,苦中也有乐。忙,多多少少体现了一个人存在的价值;累,辛勤汗水换来的是内心的充实。处在这种心态,无论多忙多累都能使我从容应对。而每做完做好一件事情,就会如释重负,生出一点点成就感,带来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区政府办是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第一个课堂。在那里,我认识和结识很多人,接触和接受许多新的事物,增长了见识和才干,也切身体验到官场生态。回想过去已久的那段日子,我有过被大家认可的欣慰,也有过对官场现象的困惑和迷茫,还留下了同事间的深情厚谊。记得调离政府办的那阵子,似乎有一种解脱之感,又有些许莫名的失落和惆怅。
区政府办是我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尽管这种平凡的经历不足挂齿,但我并不为曾经的付出后悔。因为,在年富力强时候,我毕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很努力地奋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