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洪君满 
部队: 炮2师   
部门: 五团四连、三连、军训股 
职别: 股长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所有篇目(共408篇)

标题:

从元散曲的特点看遇三协调的适用性  

发表时间:

2015-1-17 13:09:37

更新时间: 

2015-1-18 21:24:35  更新者: 张志鹏

关键词:

宽格 理论 探索  

  [这是对本篇第 991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请点击三角播放开关

                                        

 

  

  

 

从元散曲的特点看遇三协调的适用性

 

    元曲,兴起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个部份,散曲可以说是元代的新体诗,杂剧是元代的歌剧;散曲可以独立,同时又是构成元代歌剧的主要部份;散曲又包含小令和套数(通称散套)两种体式。

    当时的人评价元曲具有“尖新倩意”、“豪辣灏烂”的特点,后代的研究认为元散曲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有其鲜明的不同于近体诗词的特色。

    从表现手法上看,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偏重于使用比喻或象征的比兴手法,而散曲则多使用直陈白描,写一件事甚至心理活动偏重于写得淋漓尽致,不留余蕴,穷形尽相,刻露无余。例如关汉卿的【双调·碧玉箫】“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一搦腰围,宽褪素罗衣。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没理会。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医,越恁的难调理。”此曲以一个妇人口吻反映相思心理十分真实生动。

   

  

    除了手法的区别以外,元散曲在格律运用上较为灵活。和近体律绝诗、宋词的格律相比,元散曲格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差别:

    一、从体制来看,诗分律绝,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不分段或分段较多的是极少数。而元曲中除了有词的大部分特点外,小令可适当加字和句,有的可以带幺篇,套数还可以加段。散曲除了正常的格调之外,还有各种巧体,如短柱体(每句二韵或每二字一韵)、独木桥体(以同一字为韵脚)、顶针体、叠字体等。对仗的种类也增加了,如鼎足对、连壁对、救尾对等,既增加了写作的趣味,也增加了感情抒发的方式。

  

 

 

      二、对声调二元化的平仄运用上,元散曲存在“平分阴阳、仄辨上去”。

    元曲的这一差异,使其在声调应用上,更加灵活。近体律绝和词牌里,在句法内部的平仄规律是只分两类的,即平为平声自成一类,上去入为仄声合成一类。元曲里在某些曲律紧要的地方,却要细分上去的。如《落梅风》的第四句的格式是“平平仄平平去上”〔“落花水香茅舍晚”——马致远《远浦归帆》〕。

 

 

   

      三、在押韵上,元曲除平仄分押外还允许平仄通韵。当句尾为上声时,也适合与平声中的阳平相通。

    例如张养浩【双调 庆宣和】:“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此曲四、五两句尾韵活均应为上声韵,但谱规定可以用平声韵替代,此处用了平声。这是“平”代“上”类型。

    又如陈草庵【中吕 山坡羊】:“晨鸡初叫,昏鸦争噪,那个不去红尘闹?路迢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此曲九、十一两句尾韵好、了均应为平声韵,但谱规定可以用上声韵替代,此处用了上声。这是“上”代“平”类型。

    元曲的平仄通韵,更多的体现在阳平与上声通韵现象上。周德清在《中原音韵》里曾论述过此现象。如《满庭芳》“知音到此”注云:“若‘此’字是平声,属第二着。”《折桂令》“诗句就云山失色”注云:“妙在‘色’字上声,以起其音;平声便属第二着。平声若为阳字,仅可;若是阴字,愈无用矣!”等。“属第二着”、“仅可”说明上声在元代有时用法上接近于阳平。所谓“若是阴字,愈无用矣”。正是说明了上声与阴平相去较远。

    元曲的这些四声讲究,也是唐以后对声调二元化的平仄律的又一次突破。

 

  

    四、注意将民间的通俗俚语引入散曲,打破了格律诗、词主要以文言词语为基础遣词构句的轨范,大量口语入曲,将传统诗词质素、民歌风韵与俚词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为一种新的文体语言风格。

    相对于近体诗词而言,元散曲赋予作者更多的自由。所以出现了不少在诗词中没有的句式。例如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伴夜月银筝凤闲,暖东风绣被常悭。信沉了鱼,书绝了雁,盼雕鞍万水千山。本利对相思若不还,则告与那索债愁眉泪眼。”。许多句子明显采用的是前三后四来读的句式,不同于诗词的前四后三的律句,但仍能产生明显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上述特点,足以说明元散曲虽有定格,但在字数、句式、对仗、平仄、节奏、音韵等比词进一步宽泛。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推许元曲为“于新文体中自由使用新言语”,正是较为宽松的格律运用,造就其特点,使它成为继唐诗宋词之后诗词发展史上又一座丰碑。这也说明探索较为宽泛的格律是可行的。

 

 

    元曲以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三座重要的里程碑。“遇三协调”已经得到了前两座里程碑——唐诗、宋词的有力佐证,在第三座丰碑面前,它是否能经得起考验呢?下面是验证情况:

    在《元曲三百首》(古诗词网)中,随机抽验32首,16个作者(包括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四大家等),合计三字以上的曲句共372句,其中符合“遇三协调”的有363句,占抽验曲句97.58﹪,不符合的有9句,占抽验曲句2.42﹪。虽然验证的曲句不多,随验证曲句数量的增加,占比会有所变化,加上实际操作中也可能存在一些错漏,但在这么悬殊的占比中,其影响不会太大,改变不了基本事实。可以忽略不计。

    上述结果说明“遇三协调”不但适应于格律较严的近体诗词句,也适用于格律较为“自由”的大量使用俚词俗语的元散曲句。

  

 

   

撰文:洪君满    制作:洪君满

 

  

评论(共 1 篇):

  评论者: 张志鹏

发表时间:2015-1-18 21:24:34

又见佳作!   

 
   

共 1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3-29 23:40:58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