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罗永志 
部队: 雷达33团   
部门: 指挥连 一排二班 政治处 电影组 
职别: 战士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战友万岁

   我是33团指挥连一排二班的罗永志,我的排长是马石柱,我的班长是李新光,副班长是李正田,我1969年3月回老家河北灵寿县当知青,1970年12月入伍到锡林浩特33团,1976年3月退伍回到四川,祝愿咱们空6军以及33团的战友们:幸福安康,吉祥快乐!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万岁!

   空军雷达兵万岁!

   战友万岁!

   锡林郭勒大草原万岁!

   二○○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所有篇目(共668篇)

标题:

泸定桥  

发表时间:

2015-4-2 11:20:33

更新时间: 

2015-4-3 10:48:00  更新者: 张月华

关键词:

  

  [这是对本篇第 1643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大渡桥横铁索寒 



   泸定桥又被称为铁索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赤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1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1961年,泸定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左右两边各2根,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每根铁链由862至997个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底链上铺满木板,扶手与底链之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就13根链为一个整体。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桥架通两岸


   以前,因为工作多次到甘孜藏区途径泸定时,总是按捺不住仰慕的心情去看看闻名于世的泸定桥,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芦山等县召开研讨会,将民间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挺符合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

雄伟壮观的泸定桥


   仔细观察大渡河桥上的铁索,发现每一扣铁索链上面都有一个小小的印章,上面就像是不同的人的名字,我觉得有些蹊跷,总感觉这里面一定有它的来头,在靠县城这边桥头的空地上,有很多的老年人在那里喝茶聊天,一派幸福祥和的景象。我恭恭敬敬地上前和他们打招呼问好,并向老人们讨教这装在心里的秘密。老人们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说,大渡河铁索桥的每一扣铁索链上面印的是每一个铁匠的姓名,假如在今后哪一扣铁链断了,官府就会杀掉这个铁匠和他的全部家人,这个印章就是防止铁匠们在打造铁链的时候偷工减料影响整个大桥的工程质量的,官府就是用这个办法来规范铁匠们的行为,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听后豁然大悟,开个玩笑,虽然这个办法缺乏人性化,我想如果现在还有这样的规定的话,我们国家保证就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保证每一个工程都是响当当硬邦邦的百年大计的优秀工程,泸定桥就是因为如此,确保了泸定桥质量天下第一,在300多年的风雨飘摇当中岿然不动,为我中华子孙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饱经风霜的泸定桥铁索

  

评论(共 4 篇):

  评论者: 张月华

发表时间:2015-4-3 10:48:00

雄伟 壮观 !   

 

  评论者: 徐同联

发表时间:2015-4-2 21:50:16

中国人了不起。几十年不变。都是真材实料。   

 

  评论者: 曲先庆

发表时间:2015-4-2 18:02:09

我们现在的工程质量远不如修这座桥时的好!这是为什么?愧对先人啊!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5-4-2 17:21:33

劳动人民的杰作!   

 
   

共 4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2:36:09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