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史济庭 
部队:   福州空军 
部门: 雷达 
职别: 副连长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致辞:  
所有篇目(共1篇)

标题:

上海航天从这里起步---回忆我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的无线电遥测工作  

发表时间:

2016-1-10 9:17:02

更新时间: 

2016-1-16 22:44:59  更新者: 马建平

关键词:

军网十年 雷达兵创业者  

  [这是对本篇第 4624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上海航天从这里起步

---回忆我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的无线电遥测工作

(一)

    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毛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由此揭开了我国发展人造卫星事业的序幕。根据当时实际情况确定:“以火箭练兵,高空物理探测打基础,创建太空环境模拟试验条件和探索卫星发展方向”。这是人中国造卫星事业起步阶段的工作方針。

    1958年8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随即在北京成立了第一设计院(即1001设计院),承担卫星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考虑到研制卫星和运载火箭必需有坚强的工业条件为基础,而上海工业条件比较好。为此1958年11月,1001设计院迁上海,改为“上海机电设计院”。

    1960年初我从福州空军雷达部队转业到北京中国科学院。我从福州出发的时候组织上关照我火车票不要买到北京,买到上海就行了,令我到上海市科委报到,分配在“上海机电设计院”。

    上海机电设计院是新建立保密单位,专门研制探空火箭。我分配到三室新建的遥测组。遥测组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无线电遥测技术为研制探空火箭服务,提供火箭飞行中的有关技术参数,当时要求遥测组完成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T7-M的发射高度的测定。

    我在雷达部队工作十年,到上海机电设计院搞无线电搞遥测专业基本对口。当时自己身体不好,粮食,副食品紧张,常常头昏心慌手脚发软,体重只105斤,还常常工作到很晚,大家抱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干事业。 边琢磨,边探索,边研制研制了一套无线电遥测系统。当时就用这一套无线电遥测系统,1960年在上海上海南汇老港火箭发射场完成了T7-M-----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发射高度的测定而载入了史册。

     为此上海市人民政府曾授予上海机电设计院三室遥测组为 “1962年度上海市先进集体”。这是遥测组的荣誉,也是遥测组每个同志的荣誉。

(二) 

     T7-M火箭是试验探空火箭,液体供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T7-M火箭发射成功有利下一步大型火箭的研制作借鉴。继T7-M火箭之后设计院院推出T-7和T-7A大型探空火箭。 尤是带有固体助推器的T7-A火箭能否彂射成功?能打多高,大家拭目以待。

    发射T7-M火箭可以在南汇老港,发射 T7和T7-A火箭还是在南汇老港就不行了,因为 T-7和T-7A火箭比T7-M高大,发射高度更高,又不可控制。火箭到达最高点之后,遥测仓和火箭本体将自动分离,打开降落伞降落  ,助推器燃烧完毕即自由落体往下掉,一旦掉到上海市区将如何了得?于是选择安徽广德县一个叫誓节度的深山耸林去发射,那地方叫“603基地”。

    在“603基地“发射T-7和T7-A火箭,遥测系统的表现也相当出色,而且通过对接收到的遥测信号的分析能清楚判别:固体助推器(一次)点火、和火箭本体(两次)点火的时间和火箭飞行高度,箭上升到达最高点的时间和高度,以及头(遥测仓),体(火箭本体)分离的准时间和高度。遥测仓开伞后开始在空中悠悠飘落,直到发射机信号完全终止。经遥测系统测定T7-A火箭的飞行高度竟然达到70多公里,全院无不为之振奋。

(三)

     回顾在“603基地“执行任务,深深体会到当地政府和人民对上海研制探空火箭非常支持。每次发射火箭,村干部做工作动员基地附近的老乡暂时离开家门撤到安全地区,免得火箭助推器掉下来砸着人畜。政府还通知各地发现空中有降落伞降落要及时报告。遥测仓、火箭本体开伞后说不定掉在那个山沟里。还要请老乡配合做回收工作,寻找已开伞着落的遥测仓和火箭本体。找到之后,人抬,肩抗,运到公路边由汽车运回。因为火箭本体体积大,份量重,山路难行,运回来常常已经深夜,所以回收工作比较辛苦。

    尤其令人难以忘的是,每次发射成功当地政府必提供付食品犒赏参加发射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有一次每人给2块红烧肉,另一次每人给个小烧鸭。现在来看2块红烧肉,一只小烧鸭有啥希奇?要知道那时是困难时期,付食品供应非常紧张,饭桌上那里看得见大块红烧肉和烧鸭。所以我们的事业每前进一步跟当地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支持、参与和关怀是分不开的。 

(四)   

     记忆也是一种财富,人上年纪好怀旧,时间已过去50年了,回顾当年在南汇老港发射场发射 T7-M 火箭好象还是昨天的事情。

    老港靠海,海边有堤,堤外就是东海。工作之余也有人往海堤走走,海堤两边可采到蘑菇,退了潮还可以摸蟛蜞。当时从南汇到老港沿着河边小路要走40来分钟。现在老港已经大变样,马路宽阔交通方便,大客车可以从上海直放老港。老港现在和市区一样,中小学具全,市场繁荣商店饭店样样都有。

    五十年前遥测组去老港执行任务,将全套地面接收系统从上海搬到老港发射场可要费大力气。收讯机体积大、份量重,还有多台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都是笨重的仪器设备。我们将仪器设备从设计院(上海四达路58号)搬上卡车开到南汇,因为南汇去老港的路窄不能开汽车,于是人员沿着河边小路步行,仪器设备装船,船到老港把仪器设备搬上岸再抬到遥测工作室,天又热人更累。 当时发射场的所谓“遥测工作室”,说得确切些是个“草棚棚”。那真是脚踏泥土地,头盖大雨披,周围用芦席挡风堵雨,这里白天是遥测工作室,到了晚上地下铺垫稻草就是 “软卧”。

    清楚记得,当时上海市市委书记陈丕显同志曾经专程从上海赶到老港关心T7-M火箭发射,并亲切地看望慰问大家。陈丕显同志在发射架边上接见了工作人员之后,还特地走进搞遥测的“草棚棚”,伸出温暖厚实的手与“草棚棚”里遥测组的每位同志亲切握手,把温暖和鼓舞带给了大家。

    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毛主席与上海” 六集电视记录片。 在第四集记录片里,记载了毛主席曾经在“上海新技术展览会尖端技术展览室“视察T7-M火箭。  当科技人员汇报这是依靠自己的专家设计研制而成时,毛主席连声称好。并询问火箭可飞多高,回答能飞8公里,毛主席说:“8公里那也了不起! ”

    毛泽东主席对于上海机电设计院依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火箭的进步表示赞赏,这是毛主席生平惟一的视察航天产品的过程中所做的指示,虽然是对探空火箭而言,实际上包含了他殷切期望中国航天战线要自力更生,循序渐进地把中国的航天事业搞上去的愿望。

    记录片里记录了当时老港发射场发射T7-M火箭的现场,发射场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聚精会神的工作实况也都一一摄入。“草棚棚”里遥测组的工作人员正在接收火箭发射的无线电遥测信号的实况也都一一录入镜头。画面里这些忙忙碌碌,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工作着的年轻人不就是当年的你、我、他吗? 

    青春无悔,时间过去50年,如今大家都已满头白发成了老头老太,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大家。

(五)

    今天,在上海南汇老港曾经发射T7-M火箭的土地上,树立了一块永久性的纪念碑,写有 “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纪念碑”。 同时也成了南汇老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教育基地。老港人民以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发射地引以为荣,老港的中小学师生更以可贵的热情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航天事业。

    我们这批昔日参加 “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研制和为之工作过的老同志,这些年也常常应邀“常回家看看”: 看看南汇老港,看看老港“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纪念碑”,看看上海航天局下属研究所、工厂,今日的新面貌,新成果。看看将为我国航天事业增添更多光彩崭新建立的“上海航天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心情十分激动。衷心祝愿航天事业的未来硕果累累、成绩辉煌。

参考资料:  

1:“上海航天从这里起步” (上海市宇航学会 )。 

2:“旡悔航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0八研究所建所五十周年文集)。

3“曙光”:航天—毛泽东主席视察T7-M火箭5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0八研究所)。 

照片1:

   1960年上海南汇老港火箭发射场:遥测组的的工作人员正在“遥测工作室”接收火箭遥测仓发射的无线电遥测信号。前排自左至右:汪伟林 袁秉泉,史济庭,后排自左至右:许学林,宋丽娟,钱家正。

照片2:

    1962年遥测组全体同志去“603基地”执行任务途经杭州留念。前排自左至右:李启能,黄宗翰,汪为林,周国强,史济庭,黄文锦,宋丽娟,后排自左至右: 徐贵春,***,袁秉泉,周玉山,崔晓翔,钱家正,许学林

照片3:

 “中国第一枚试验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纪念碑”。(本文作者前排右一)  

  照片4

“常回家看看”,47年后作者应邀参观上海运载火箭总厂总装车间留念。


照片:

  

评论(共 3 篇):

  评论者: 马建平

发表时间:2016-1-16 22:44:58

老战士,老专家,为国家的国防科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向您致敬   

 

  评论者: 张元淮

发表时间:2016-1-16 19:46:13

向老前辈们致敬!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6-1-10 20:57:27

首席欣赏   

 
   

共 3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4 23:12:46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