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话
文/赵平虎
那时的军营,最多的
不是兵,而是包子
津门小伙不小心洒了一个
第二天就长出一片
回忆起当兵的日子是很清苦的,闲暇之余我们的爱好就是“侃大山”。
我们1984年入伍的同年兵有天津兵、山东兵以及内蒙兵。天津兵最自豪的是“津门三绝”: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山东兵最骄傲的是“孔圣人”,他们来自“泗水”与“曲阜”相邻,有许多孔子的子孙,“庆”字辈、“祥”字辈的;剩下就是内蒙兵了,因为大家都向往草原,我就给他们讲草原的天太蓝了、你看了都不相信它是真的,草原的云太白了,你看了会认为它是假的……
当然,当时最吸引人的就是“包子”,不说“狗不理”的大肉包了,就是“石头门墩儿”的素包子,也是可望不可及的。所以“包子”就成了大家的口头语了,见了“胖子”叫“肉包子,嘛去?”见了“小白脸”就夸“就像狗不理一样白。”见了老面一些的就说“看你满脸都是包子褶子。”就听回一句“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总之,说“包子”,是一个及正常的日常用语了。
例如:
“急嘛,抢肉包子!”
这不算骂人的。
“急嘛,你媳妇儿找我!”
这是比较熟悉的人,才可以这样说,不然打起来了。
“急嘛,转去!”
这句才是最狠毒的话了,因为这里面有一个故事: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在1983年吧,有四个人从天津市内出发匆匆忙忙地坐公交车往郊区赶去。他们下了公交车口里喊着“快呀、快呀。”那时没有出租车,于是他们拦了一个农用小四轮,继续往前走。这时天不早了、太阳就要落下了,就在他们他们刚来到一个村口还没进村的时候,后面来了一个大车,大概是司机没看清吧,直接向小四轮撞去,结果这四个人当场死亡,开四轮车的农民捡了一条命。
也就在此时,村里有一户人家的猪下崽了,共四个三个公的、一个母的,和这四个人一样:三个男的、一个女的,更奇怪的是,三个公的是黑色的一个母的是白色的,这和他们死时一样:三个男的穿的黑衣服、一个女的穿的白裙子,于是有人就说这四头猪是他们着急着来转的。
2016年2月18日草于鹿城·包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