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故事98 海外求学6 《就职演说》上部
什么事情一旦进入了常规,记忆似乎就变得模糊了。我想这大概像人们搭乘火车远行,临出门,准备行囊,采买礼物,与远方准备探访的亲朋好友提前取得联系,甚至从家去火车站路上的交通拥堵等等都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片段,然而奇怪的是,一旦火车开动起来,我们脑子能想起来的,只有“咣当、咣当”那车轮与铁轨间有节奏的摩擦声,以及我们乘车时东窜西跳的那些乱纷纷的思绪。
然而乘车旅行的路上,我们会隔着玻璃窗,欣赏着沿途的景色,那些中途路过的山峦、水塘、那些造型奇特的各色建筑、那些当地的民风掠影等,都能给这表面上听起来似乎有几分单调的车轮奏鸣曲增添一些有趣的,生动的,甚至可能是永远留在记忆中的精彩音符。《就职演说》就是我的两年研究生主旋律中的一个有趣音符。
对我们这些东方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东方人来说,北美学校里的那些涉及人文背景的课程学起来难度最大。记得当时上学期间,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行为方面的课程让我特别头疼。每次上课教授讲到的一些概念都有雨里雾里的感觉,归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课程里面涉及到员工和组织机构心理层面的一些概念,不仅那些专业词汇听不懂,老师讲到的一些内容似乎非常陌生。由于对教授上课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因此我们这几位母语非英语的学生课上参与度就特别低。课上参与度(class participation)和课上贡献程度 (class contribution)在我们学校整个学习课程的评价体系中,几乎占了我们学习成绩三分之一的分数。凡是课上踊跃发言积极举手参与讨论的学生基本都能获得教授相当高的课上贡献分。
由于我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较低,所以每到上课开始讨论问题的时候,或者教授在讲课过程中需要和同学们就一些问题和概念展开互动的时候,我总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课上偶尔被动地被教授点了名,自己不得不站起来简单应付一。我知道我每次都说不到点上,也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课上讲到的内容。我知道如此下去,我这门功课的最终得分会很难看,但思前想后自己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扭转教授对我的不良印象。
某日,就在这门课程进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我收到了这门课程主讲教授给我发过来的邮件。“James,我们这门课程目前已经接近过半,据我实际观察,一直以来你几乎没有主动参与过课上问题的讨论和发言。我想这个现状你自己是清楚的。不管你有什么原因,也不管你是怎么想得,事实是,如此下去,你只能得到非常非常低的课上表现成绩。这个不理想的课上表现成绩势必会严重影响到你这门功课的整体成绩。”看到这里,我知道老师说的都是未经任何修饰的现实描述。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担心的问题。
老师的邮件接下来继续写到:“James你看这样行么?我下周单独发你一个作业,需要你认真准备,然后在下次上大课的时候做一次主动发言(记住,不是我要求你做的,而是你自己主动争取的机会)。如果你的讲演可以赢得大家比较热烈的掌声,这将极大地改善我对你课上表现的总体印象。当然这不是我对你的强制性要求,对上述建议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参加。”
这是老师给的救命稻草啊!咱还不赶紧麻溜地抓住?要真那样,那不就真成了我们中国人说的给脸不要脸了吗? 二话没说,我立刻给教授回复了邮件表示愿意。老师于是将需要大课发言的提纲迅速发了过来。实际上,后来我才发现我并非是唯一一个接到老师课上发言建议的学生。我们班里那几位英语非母语的学生几乎同时收到了这份邮件。我们这几位课上不怎么积极发言的“落后生”同时接到了老师的邀请和挑战。看起来这是这位教授为了帮助我们“脱困”导演的一场竞争大戏。我相信就他本心来讲,他不希望给我太差的分数,但为了在班里有一定的说服力,总要让我们课上有所表现。如果我们自己都不愿意奋力一搏,最终选择拒绝老师的提议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就只剩下“等死活该”了!
无论如何,我决心背水一战。力争通过自己的奋力拼搏摆脱眼下的窘况。当我下定了决心之后,我自己感觉轻松了许多。我姑且将这次努力当作一次舞台演出吧,当大幕拉开,舞台灯光点亮的瞬间,我需要做的就是不遗余力地演好这台戏,演得出彩儿,演的真实,力争赢得更多观众的喝彩和他们响亮的掌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