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故事99 海外求学7 《爱国发言》下部 我当时站起来发言的大致内容有几层意思:第一,中国劳工的就业,成就了有竞争性的中国制造业,大量价廉物美的产品流向国际市场,让全球的消费者受益。因此应该在对中国制造品头论足之时,首先肯定中国制造对世界经济的卓越贡献。
在说这个观点的时候,我曾经举例说明相当一部分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家庭,如果没有廉价的中国工业品,生活费用势必被推高,这些家庭势必面临由此产生相对贫困化。因此,中国制造实际上惠及了世界各地的千百万消费者。当然上述观点并非我个人的独创,那是当时龙永图部长在争取中国加入WTO历次会议时必讲的一点,我只是简单概括了一下用我自己的话讲出了这个意思而已。
第二,我们不应该以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就业环境标准去主观地评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就业现状。国情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欧洲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初期,工人的就业条件和生存条件与现在中国工人相比,也好不到哪去。因此不能简单地据此判断当时的工厂就是所谓的血汗工厂。发展阶段不一样,国情不一样,采用同等标准判断本质不同的事物是不客观的。
课上说这个观点的时候我讲了两个例子说明:当时发达国家攻击中国制造业存在所谓血汗工厂时候,时常引用的一个经典例子是在中国生产一件衬衫,工人只能得到1个美元的加工费。我当时课上跟同学们说“我们这里的Tim Horton’s(加拿大类似星巴克的咖啡店) 1个美元只能买半杯咖啡,你们可能会说,中国工人辛苦地劳作大半天可能连一杯咖啡的钱都挣不到。可是,你们知道么,在中国的一些落后地区,这一个美元可能就是全家一天的伙食费。”
我引用的第二个例子是稍微夸张地用加拿大和中国工厂换灯泡的流程,来证明我关于国情不同,标准不一,不能简单对某些现象随意进行推断并据此得出某种结论,如果这样机械僵化地判断事物并仓促地得出结论是有失公允的。
“加拿大由于工会为了保障工人的权益,保险公司为了避免对不必要的工伤责任予以赔偿,对工厂更换灯泡制定了严格的程序。工作流程规定,这项工作必须有三个人一起协作完成。一个工人必须扶着梯子,一个工人拿着新灯泡,另外一个工人登梯子上去拧下坏灯泡递给下面拿灯泡的工人,然后再从下面这位拿灯泡工人的另一只手中接过新灯泡拧上,工作才能完成。”我在说这个事例的时候,看到好多同学都在笑,我知道这确实有点夸张,但不容否认这是个事实,是我隔壁的一位在加拿大担任消防协会会长的邻居亲口告诉我的。等大家笑声停止了,我继续着我的话: “在中国换灯泡很简单,一个人扛梯子过来,口袋里掖着新灯泡,自己上梯子,拧下旧灯泡,放入另一个口袋,再掏出新灯泡拧上,就这么简单这活儿就干完了。我们不能据此判断中国工人没有得到很好的劳动保护。道理很简单,这里没有类似西方的工会组织介入工厂的工作流程;这里也没有保险公司细致到对更换灯泡可能产生的工伤事故都需要明文规定。”
第三,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全局中的局部问题,血汗工厂,黑心老板其实全世界都有,中国有,美国有,加拿大难道就没有么?但无论如何,违反人权,血汗工厂都是枝节并非主流。
说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举例说了美国每天有几百万来自墨西哥的非法移民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事着艰苦的、低级的、纯体力的各种工作。不仅工作严重超时,薪水大大低于美国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居住条件和我们比也存在着天壤之别。但我们不能根据这个现象就推断美国的制造业完全是血汗工厂。这毕竟只是一个局部现象,并非主流和本质。
最后我总结说:“当今中国制造业在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基础和劳工的保护势必和当年加拿大工业演变过程一样,都会经历初级、原始、粗糙、甚至看上去不那么人道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认识中国的制造业需要用客观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去对此进行评判。”
那次课,我好像说了好多话,说着说着,语言也流畅了。好像一下子打开了憋了好久的话匣子。我还以我多年在中国从事对外贸易,大量接触服装出口加工工厂的经历,向同学们说明了这些年亲眼目睹的那些企业在保护工人权益、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超时工时、避免使用童工等方面所做出的持续性改善。如今回忆起来,当时所以说那么多,思辨那么犀利,其实都是被自己的爱国之心所驱动,我们知道自己的祖国现在并不完美,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并不理想,但我们这些海外的有游子还是愿意用我们的嘴,我们的心去告诉那些对中国心存偏见的西方人,告诉他们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