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方华敏 
部队: 军直   
部门: 军务处 
职别: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所有篇目(共86篇)

标题:

深秋,凄美的重逢  

发表时间:

2016-11-3 13:44:59

更新时间: 

2016-11-5 9:19:26  更新者: 匡献昆

关键词:

唐山 战友 纪念 文学 散文  

  [这是对本篇第 2238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深秋,凄美的重逢

(登载文学月刊《牡丹》2016.9期)

文/方华敏

   深秋,怀人的季候。

   我独自行走唐山市新华东道,两旁树叶随风轻扬,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然后无声地飘落,凝结成我心中的片片忧伤…… 

    走近原空六军军部旧址----我们曾经的家园,依稀还能捕捉到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战友的魂兮,还能隐约听到四周传来的悲痛气息。这种绵延的幻境与凝固的画面形成一种张力,让我悲从中来,泪由心生。堆叠记忆里的片片废墟,若如初见的第一份备忘,早已被我读成课本里的历史;殒灭瓦砾残垣下的美好,也已融为灵魂之殇。然而这一切又被莫名的逻辑分割,支离破碎中显出特别的沉重。就像刚刚抬头还见的太阳,不觉间躲进云层,投给这里一片阴影。

    沿着文化路南行,屹立广场的抗震纪念碑肃穆而壮观。我不由得放慢脚步,轻轻地,别是惊扰长眠于此的战友的清梦。凝望纪念墙上镌刻的空六军震亡者的名字,一排排,一行行,就像广场边一朵朵白色的小花,盛开在他们的坟头,阵风吹过,悠悠地趟着泪。此时落日赋予它柔和的夕照,将它涂抹一层淡金,凝重、沉默。

    冥冥之中的神祗残忍又玄妙。隔着厚厚的石碑,隔着遥远的时空,隔着数不清的苦涩的日子,我多么祈望他们能够悠然醒来,对我颌首微笑,轻声问我,女士贵姓?今夕何年?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我与长眠于此的战友,一定有过一生之约吧?一定许诺过燕山山峦的重逢、渤海之滨的欢聚吧?不然怎么会深秋之日驻足唐山曾经繁华的新市区,打听曾熟悉不过的营区,抑制心中的企盼,等待那份热切而预知的失望呢。然而无形的灵敏之境,却有一种至亲至爱的永恒存在而自由穿行阴阳得以沟通。我悉听他们呢喃细语,窸窣倾诉着如何深切体会天地间有灵无灵的一切,默默的相系相牵,并共同经历着无形生命的周始循环----来表达对灾难的悲悯、对自然的敬畏。亦或我又仿佛看到这些战友还在执行军务行进的队伍里,或者驻守在空六军辖区的疆土深处。尽管天荒地老,秋风凄厉,他们依然年轻,露出74式军装的威武和英俊的面庞。而远处此时响起的必定是我厉声呼唤和如歌的行板…… 

    人们常说,若一个城市令你念念不忘,大抵因为这个城市有你深爱的人,或者一去不返的青春。是的,四十年的日夕流连静静推动时光流淌,已把太多无法安放的的哀伤融入这面纪念墙和这块灾难的土地。在我的心中,这里永远留有一块属于我的领地,无法修复和重构。它年复一年地寂寞等待我回归军营,会晤魂归于此的战友,相逢年轻的自己。就像B小调《雨后》,以及“西风老树下人家,池塘边的落落野花”的凄美意境,令我沉湎其中,长久地喟叹和深思。

    这次“寻根之旅”,已经无法细致而精确地勾勒出我与新市区之间的有机关联,也无法从不同的维度重新寻找曾经军营生活的轨迹和空六军军部旧址的痕迹,我踌躇许久。站在文化路鳞次栉比的商铺前,与店主交流。大多年轻者不忍提起这座城震前的安乐和震后的惨烈。从话语中捕捉到他们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唯独只有老人愿意谈起原驻守于此的空军部队,以及灾后军民帮扶的点滴。作为至今仍然被谈论和忆起的军人,我自然喜不自胜。这不仅是一位普通市民经历体验,也是这个城市地震恢复和重建之后,向常人展示的文明吧。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连接军人集体情感的那些公共空间已无从可寻,但我相信“无明所系,爱缘不断,又复受身”。这源自《阿含经》的句子,或许是提醒这个我一来再来的地方,就是与自己解脱不开的一世轮回吧。

    那天,我坐在凤凰山下的特色酒店,窗外寒风瑟瑟,炉子上的砂锅咕嘟,热气升腾。闻着香味就想起战士大灶清一色细长的大白菜、宽粉条、切得粗细不匀的土豆丝舔着各种思绪的情景,我一下子觉得很温暖,很怀旧,很归根。原来我还是那个服役军营的朴素小新兵啊。陪同聚餐的战友来自航空兵24师,其中竟然还有一位原与我同在空六军军部的战友-----放映员小张。意外相逢,喜出望外。酒桌上,我们说起党峪寒冬之夜一起坐着小马扎露天看电影的情景,说起电影组小黄笑眯眯的模样以及同侪的友情,说起机关食堂烙饼时站在案板旁的一双双谗涎欲滴的眼睛;也说起窗外的果树,山上的酸枣,以及云雀绿色而欢快的叫声。这一切染着土坯的防震棚、地炉子,凸显独有的温度,温暖了震后那些有肌理的日子,并化为藏匿肌理最里层的记忆琥珀,散发着只有军人才能看到的光芒。同在部队的旧时光,总有无数话题让彼此微微一笑,一种穿越而来的感动无以言说,不用畅饮且已醉了。我以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相逢,也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自己最闪亮的日子。就像这杯中醇酿,只有经历时间沉淀,才能获得明亮色泽和浓郁陈香。由此我掂量出战友相聚的分量,也体味到战友情深的快乐,更看到年少时看不到的单纯。

    曾经,最珍贵的个人活动,便是回忆、怀旧、寻访。今日所到之处,无不蕴藏过往朝朝暮暮的恩情。停下脚步俯身倾听慰藉,小心捡拾,一幕一幕回放,细密心思便有停下的理由。至今我仍然真切而清晰地记得新兵刘谦余震之时表现出的惊恐万分;记得军部卫生所林越所长因地震失去亲人后的沉重背影;记得守机班、载波室那么多女兵因地震而留下身心上的累累伤痕;记得经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的首长、干部、战士无处安放的悲伤……战友们在“空六军战友网”书写的篇篇震灾回忆录,若一个个军人侧影,正是有情无思间。其写读过程是思维再凝结、心灵再创伤,是人生经历的再回首,也是文字记录永存的殷殷企盼。就像那幅挂在空六军网上的手绘“军部旧址示意图”,精雕细琢,昔日重现。有多少厚重而深沉的爱的回顾和感恩在其中啊。不由得轻轻吟唱起那首歌:“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你已不在我身旁。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我愿用我的一切,换你岁月长留……”。这一幅幅精神影像,一件件铭心往事,一个个熟悉人物,一句句暖心话语,就像终究难舍蓝蓝的天那样触及我的灵魂,左右我对事物的判断。以致离开部队后的漫长日子,终究没能选择安淡从容的生活意境。军营的点点滴滴,寓言般牵绊、困顿、自扰,让我意识到这一切其实就是映射,拼接起来,就照见了自己。

    几乎,所有经历唐山地震的军人,都因感念在此铭心的日子,来到这里追寻,亦或挽吊,更深切入生命深处层面,触及忧郁的感伤,言不尽义的悲壮…… 让常人理解军人与军人的同构:相同的命运、相仿的生命。因此虔诚地将“7.28”定为新生之日。

    我行走秋风萧瑟的唐山,与空六军军部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就像脚下这条铺满与她有关记忆的新华东道上,留下多少军人的足迹只有这条路知道。我想起一句禅语:你来过,风会记得。哦,已是夜晚,唐山的路灯迷离。此时月季花香馥郁,把秋风调和的如此温柔,寒冷也倏然消散。我沿着文化路返回,难忘目送一幕,深深别情…… 

 

  

评论(共 4 篇):

  评论者: 匡献昆

发表时间:2016-11-5 9:19:26

才女范文,感人至深,句句箴言触摸心灵,桩桩往事勾起牵挂,仿佛一下子又把我带回到40年前的故地唐山。谢谢你小方!   

 

  评论者: 赵平虎

发表时间:2016-11-4 8:10:29

空六军战友欢迎你,希望你多来。   

 

  评论者: 方华敏

发表时间:2016-11-3 13:59:00

题图照片摄于唐山南湖公园。
我喜爱摇曳的芦苇在秋风里凄然白去。
谢谢24师军务科何大哥和嫂夫人的陪同。   

 

  评论者: 方华敏

发表时间:2016-10-21 12:50:52

    还记得去年深秋我回唐山的情景:24师战友何大哥、洪敏等陪我行走新市区,秋风萧瑟,树叶卷着漩涡纷纷落下,我的心也随之沉落。
    回南京多时,我的思绪都无法集中。敲击键盘,那些熟悉的人、难忘的事都纷至沓来,此时才觉得文字的苍白无力,我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我重回军营的心境。
    在此,感谢《牡丹》杂志责编杨秀丽老师以及主审老师对此篇文字的认可,心存感激!
    又是深秋,特发此文,给战友们带去秋天的问候,也愿文字给你美好的回味。
    谢谢!
    
   

 
   

共 4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6:36:49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