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起来,不愿做“工人”的我!》下部 就这样,没隔多久我被办公室的縢主任找去谈话。“小马,你来公司的时候,李主任跟你说过吧,调你过来就是负责电传业务。”我从他说话的眼神里看到了对我的不满。“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质工作,千万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谁和您说什么了么?”其实我这么问滕主任是有点明知故问,但我还是固执地想从滕主任那里确认一下那些流言蜚语。“是这样,办公室的同事反映你最近经常放着电传不发,自己看书,有这事儿么?”这简直是胡说八道,我心里这么想着但压住了火,并没有立即向滕主任申辩,我保持着沉默。“你如果真的没事可做的话,可以出去和大家聊聊天,毕竟你是新来的人,要注意合群”。这是我到外贸上班以来,领导第一回找我正式谈话。
其实,滕主任传递的所谓放着电传不发只顾自己看书的批评根本不是事实!当时各业务科室发往东南亚、日本、阿联酋、甚至欧洲等地的电传,我都是随到随发。只有见了美国和加拿大的电传我才采取定时批量拍发的处理方式(美国的市场大,所以当时电文数量最多)。其实我这么做的考虑主要是两点:第一,北美和我们的时差刚好是12个小时,这边上班那边下班,这边起床,那边睡觉。尤其是下午发送的电文,客户那边是午夜和凌晨,着急发过去也没有什么意义。第二,由于我是邮电科班培养的电传员,发电传的速度极快,几份不长的电文,眨眼功夫就可以搞定。因此,为了有整齐的时间看书,我采用集中发报的办法处理电文。这种方法,客观地讲对电文的时效性没有丝毫的延误。当然,遇到发往美国的电传底稿上标注了“加急”,我也会立即发出,丝毫不会耽搁片刻。
然而,上面的这些话,当时我并没有跟滕主任解释,只是答应以后多多注意,咱按毛主席说的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吧。今后别管一份二份,别管往哪发,我保证做到电传一到,立即发出。不过,对滕主任让我出去和大伙闲聊的建议,我就当成了耳边风。我有我的目标,我有我的追求,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说句粗话,我没工夫跟他们瞎扯淡。
但凡求知的人,学了点书本知识后,总盼着有个机会在实践中检验一下自己学习的成果。这就好比船只在茫茫大海上航行需要时时校准方向一样。原来没有系统学习英语商业函电的时候,我对每天经手的上百份电传只是机械地拍发,根本就不过脑子。然而现在不一样了,学习了一些国际商务函电的格式和规则之后,自己自然不自然地总用学过的内容当“尺子”去“丈量”那些发往国外的电文,例如检查一下缩写是否符合标准,语法句法是否合乎规则,专业用语是否准确等等。
经过用心的比对和观察,发现有些外销员给国外客商拍发的电文水平很差,不仅不符合外贸函电的基本要求,有些语句还容易产生歧义,甚至造成误读。更要命的是,外面的翻译组也没能很好地把住这最后一关,居然让这些带着问题的电文成了“漏网之鱼”。
虽说当时我并没有什么资格和义务去再次审核这些电文,但心中似乎有一种莫名的责任感,告诫自己不能让那些可能出现偏差和歧义的电传经我手拍发出去。于是我开始在一些报文上动点“手脚”,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发出去的电文弄的标准一些,正规一点。其实这样做,主要是良心所致,丝毫没有什么自我表现和炫耀的成分。
当时感觉自己这是做好事儿,结果差点给自己找了大麻烦。一天下午,一个负责美国衬衣市场的外销员拿着被我改过的电传稿到办公室兴师问罪。她当着我们主任的面,几乎是指着我的鼻子质问:“你算干什么的!不就是一个小小的电传员么,居然改我的东西!”边说边拍打着翻译组的桌子,当时的样子,根本不像一个经常参加涉外商务谈判的外销员,到有几分神似撒泼的村妇,见着阵势,我脑子一阵阵发懵,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找我算账的这位姐姐姓李,据说她还有个双胞胎的妹妹,老爸是某外贸公司的头儿,二个女儿都通过后门关系被安排进了热门的外贸公司。当时天津的各外贸公司里似乎存在着一个尽人尽皆知的潜规则,很多领导都以互换的方式将自己的子弟和亲属安插进其他外贸公司。这部分后门子弟,通常都会在很短时间内坐上外销员的交椅。他们这批人,业务虽不咋地,但由于后台很硬,公司上下没人敢碰,没人敢惹。这次因改动电传栽在她手里,算是捅了一个大马蜂窝。
主任惹不起,立马给她赔了不是,并且当面向她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情。把这位大小姐劝走之后,滕主任把我叫到他办公室,跟我进行了第二次非常严肃的谈话。谈话内容当然是这次改动文稿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业务员的函电,只有翻译组才有权改动,你作为公司电传室的电传员,只能无条件地收发拟好的电文原稿,不能私自改动!别管你是出于什么动机,这都是违反原则的问题!”我知道是我捅了篓子,心悦诚服地跟主任承认了错误。
从这次谈话之后,我不敢再改动业务员的稿件了,但痴心不改的我改变了策略,只是在往国外拍发电文的时候,悄悄地在发报时做下改动。由于这么做在电文底稿上不留任何涂改的痕迹,因此再也没有生出什么事端。
我感觉当时我在办公室的群众基础不怎么好,不少人都认为我是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安心本质工作,不合群,不踏实的人。其实说老实话,也许他们说的是对的,俗话说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老天爷赏脸给了我一个机会,进了这个外贸大院,我就一定不能混日子,要力争尽快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我知道我需要时间,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目标,我知道我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但为了这一天,我必须提前准备,力争在揽到瓷器活之前,备妥自己的金刚钻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