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毕业之前的诱惑》上部
一年的紧张学习马上就结束了,此时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外资开始陆续进入中国,我国的对外经贸交流也随之迅速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和各大跨国公司驻华办事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大城市开始布局。对外经贸活动异常活跃,呈现井喷式发展。当时由于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才刚刚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涉外经贸人员的层次、经验和水平一下子都无法满足新形势的需求,因此当时国家急需大量外经外贸人才。
在此形势下,我们北京英语培训中心(BELC)这批即将毕业的学生,既有比较扎实的对外贸易知识基础,又能够用比较顺畅的英语口语和外商进行商务谈判,同时对西方社会人文习俗也有一定的认知,这些要素凑到一起,让我们这批即将毕业的培训生变得十分抢手。
临近毕业的时,课堂上经常有些陌生人过来听课,课下或晚上空余时间那些陌生人也会和个别学生接触聊天,后来学校里慢慢传开了消息,说这些陌生人并非是过来旁听课程的,而是代表着某些用人单位,他们一般会在校园内待上一到二周,希望通过观察学生的课上表现,或者通过和学生们课下攀谈,逐渐筛选出一些比较心仪的培养对象。当时我在班里上课一直非常活跃,课堂上的表现经常得到外教的好评,各门课程的综合考试成绩,虽然算不上是分数最高的,但应该属于班里学习成绩排名前十的学生吧。
听大伙传用人单位来学校挖人,一旦相中了哪个,就会通过外经贸部的特殊渠道对这些目标对象的家庭、原工作单位和原有的岗位进行核查,如果目标学生原本来学校进修之前在原单位就属于业务骨干,或者原本就是一线从业的外销人员,通常这些挖人的单位都不会在他们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因为这部分人能被挖走、辞职、或离开原单位的机会非常之小。我在班里有点特殊,因为出来学习前,既不是公司的业务骨干,也不在外销岗位任职,而是在外贸公司的办公室担任普通文员的工作。有不错的学习成绩,有良好的课上表现,有外教的推荐,再加上在原来公司也不怎么重用,这些显而易见的优势很快将我送进了用人单位的“雷达屏幕”。在邻近毕业的时候,学校负责人找我谈话,给我提供了两个可供优先选择的工作岗位。
第一个工作机会是去香港华润集团。当时国内已经开始布局香港的未来和前途,华润大厦也在建设过程中,集团正在拓展各方面的业务,很多附属在华润总部下的儿子辈份,甚至孙子辈份的公司纷纷挂牌成立。华润集团的多元商业扩张需要从内地抽调大量的商贸人才到香港工作。
这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工作职位,他们需要招聘七个人。入职的月薪8000多港币。选中的人要在北京接受半年的集中培训,待香港华润集团的大厦完工之后去香港长期工作,如果是成家的员工,在港工作满二年之后还可以带夫人一起到香港生活,华润集团总部会统一给家属安排适当的工作。这个职位让我非常心动,一切都是那么诱人。
另一个工作机会是留校任教。如果接受校方的聘请,学校会出为培养对象安排公费留学,去澳洲悉尼大学进修两年,回来后在国际经济管理学院的英语培训中心任助教。据当时学校的负责人讲,BELC这个联合国出资组建的商业英语培训机构开始是由教科文组织出资筹建的,同时聘请了美国纽约州大学负责牵头管理。但经过几年的过渡,这个英语培训机构要完全由美方移交给中方管理运营,因此学校从第一年开始就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教学队伍,以便最后完成平稳移交。不过,作为学校的录用条件,凡被选聘公费到澳洲留学的人员,出国前都必须和学校签署学成回国的法律文件,如果回国后再想到其他单位工作,必须确保在本校任教满五年,否则,本人必须赔偿学校的出国留学的所有费用。
说心里话,当时这两个工作机会和我在公司办公室打电传的岗位相比,无论哪一个对我来说都可谓是乌鸡变凤凰一步登天的职业。校方领导和我交底之后,我当时的心情几乎可以用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来形容,然而亢奋之后,我还是理性地回归了审慎乐观的心态,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公司“埋单”出来学习的,如果要另攀高枝儿,恐怕没那么容易,出钱供我出来读书的公司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
学校放假之后,我回到天津,先把这二个工作机会告诉了父母,想先听听他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父母都是多年共产党教育培养的老同志,他们认为人应该信守承诺,不应该背信弃义,更不应该做忘恩负义的小人。他们感觉这事无论如何都必须事先征得单位领导的意见,如果领导同意了,那就皆大欢喜,如若领导不同意,那我就必须回来上班!
父母的意思说的很明白,这件事情绝对不能私下做主,更不能不辞而别一走了之。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相对本分,社会提倡诚实,不讲究个性张扬和自由主义。经过认真考虑,我决定不管最终结局如何,还是按父母的建议,先和公司的人事部门聊聊,探探他们的口风,再最后定夺自己的去向。(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