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躁动的女大学生》
自打接了美国毛衫外销这摊业务,我就算跻身进了公司外销员的第一梯队。每年除了到广州参加春秋两季交易会,还要参加每年一次的赴美推销小组,联络买家,签订出口合同。平日里不出差的时候也闲不住,常常是马不停蹄地穿梭于唐山、蓟县、平谷、宁河等地,参观工厂,布置合同,打样谈价,安排生产,催货验货。总之每天都是忙得不亦乐乎。
记得自打我负责美国毛衫市场之后,科里曾破天荒分配过来一个女大学生。她叫王雪,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王雪虽然长的个子不高,但人的模样长的很精致,面色粉里透红,乌黑的秀发 ,鼓鼻子鼓眼儿,一样看上去就像个小家碧玉型的靓女。王雪平时说话声音有点发嗲,娇滴滴的声音再配上姣好的模样,应该算是那种让男人见了自然心生出几分怜爱的女人吧。
由于当时全国高考恢复才不到几年的功夫,之前我们科里大部分都是文革后期分配来的工农兵学员,还有一部分是天津外贸职专的毕业生,像王雪这样,从正规大学毕业分配来的,好像还是第一位。按理说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孩,有姿色有学历,如果工作上再表现突出些的话,应该很快就可以在科里得到重用。然而遗憾的是,王雪来了之后,开局并不好,之后的路也走的非常不顺。
按当时公司人事科的规定,刚刚分配过来的大学生一般都先在业务科里从制单员干起。制单员的工作主要是为出口的货物制作各种单据。这差不多相当于现在普通公司里打字复印类的活儿。由于制单时需要按国外开来的信用证条款准备文件,因此制单员起码要能看懂信用证的英文条款。不过,当时科里几位制单员的英语都不咋地。按说王雪是大学毕业生,大学里又学的是英语专业。这么好的底子,只要稍加努力,就能把制单员的工作干的漂漂亮亮的。但是据我观察,她根本没有用心做事。
王雪天性好动,是个坐不住的女孩,让她一坐一天,埋头于大量的单证和文件中,这简直对她就是一种折磨。她对制单这种枯燥乏味,简单重复性的工作非常抵触,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个别,大家总能听到王雪对工作的抱怨,话里话外的意思是觉得公司让她这个大学毕业生在业务科打单证属于大材小用。当时在我们科和她一起干制单的有好几个女孩,她们大多都只是初中毕业,甚至还有连小学都没上完的,和这些没喝过多少墨水的人一起工作,她感觉特没面子。
王雪的浮躁直接影响了她的工作质量,作为英语本科毕业的她,本来英语的文字水平应该不错,但由于心结难解,经她手制作的箱单、发票、品质证书、产地证等单据经常是漏洞百出。单证差错不仅给出口结汇带来了隐患,也让她的工作效率低的可怜。常常是别人打了几套单据,她一套还没完成。有一次王雪为一份出口日本的合同打一张汇票,这跟单的汇票是重要的出口结算单据,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改动和疏漏。那次我曾亲眼所见,王雪居然连着浪费了十多张空白汇票,愣打不好一张无差错的汇票。
除了工作态度消极之外,王雪和同事们的关系也弄的很僵,记得她曾经因为一句话几乎伤了科里的所有外销员。闲谈时她跟科里的一个“快嘴”说,“咱科里其实只有两个半真正的大学生。”言外之意,除了这两个半之外,其余的都是冒牌的大学生。她说的两个半大学生一个叫马力,是负责日本市场的外销员,天津外院毕业,日语讲的呱呱叫,简直跟日本人 没什么两样。另一个当然指的是她自己,堂堂的南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另外的半个大概指的是我,虽然我只是业大毕业,但毕竟到北京国际经济管理学院镀过金。加上平日里,她偶尔听到我跟国外客商流利的英语对话,这才得到了她“半个”大学生的肯定!不过,当时科里的主力外销员大都是工农兵大学生,王雪这么说的确很得罪人!
王雪不仅因为嘴上没把门的得罪了很多人,平时也没有抓住和各位外销员搞好关系的机会。其实在外贸的业务科室,若想有朝一日成为外销员,那就必须和在职外销员搞好关系。因为一旦未来外销市场扩大,或者外销人员流动出现了空缺,和你关系好的外销员最有可能成为向科里或向公司举荐你的“伯乐”。其实,和外销员们搞好关系没多难,也就是平日里帮他们寄送个样品,下楼取个包裹,干点打字复印的杂活等等。不过,对于这些杂事儿,王雪像个骄傲的公主,从不主动施以援手。科里让她制单,她就之干这个活儿,其他的分外工作,一点都不伸手。
渐渐地,王雪成了科里的孤家寡人,外销员、制单员、甚至连下厂员都不愿意跟她多说话。孤单单没人理,她自己也难受,私下里曾经哭过好几抱,感觉领导对她不公,同事们冷落她,总之,她不仅怨天尤人也对未来极度悲观。其实,如果当时王雪能把这看似平凡简单的制单工作干好,工作上再积极主动点,努力和大多数同事搞好关系,相信不出半年时间,局面就会大有改观。这样的话,她最多等上一年,就可以跻身外销员的行列。
但遗憾的是,王雪的清高自傲和愤世嫉俗,将自己完全陷于孤立。工作表现越不好,大家对她的意见越大,鸡一嘴鸭一嘴,有向领导耳朵里吹风的,更有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拱火的。就这样,不断有王雪的负面消息汇集到科长那,进而又通过科长的嘴,最终传递给了公司的领导层。事实上原本王雪来科里时,公司人事部门是有计划安排她从事外销工作的,开始让她制单也只是一个临时的考察期,可就是因为她接下来的表现和同事们的负面反映,最终使这原本临时的考察变成了遥遥无期的观察。领导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一个人连最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又怎么可能担当重任呢。
据说当年公司的一把手曾在经理办公会上点过王雪的名,甚至用她做反面的例子批评过那种不务实,不踏实,不认真,好高骛远,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的人。这位对王雪点名批评的总经理姓曹,因其个人在公司的成长经历,似乎对王雪这类员工有种本能的厌恶感。曹的职业生涯在公司几乎是个有口皆碑,充满传奇色彩的励志故事。当时很多业务科室来新员工,科里领导往往会把曹经理的成长经历讲给新来的员工,鼓励他们以曹经理为榜样,认真踏实地从基层锻炼开始。
曹经理六十年代从老家河北任丘农村出来,到天津打零工。当初的他也许就跟今天城市边缘的立交桥下面扎堆等着找活干的那些“水猫”查不了多少,刚进城打工的日子过得很苦。后来托人介绍到了外贸公司干零活,再后来到了我所在的外贸服装公司总务科当了一名勤杂工。由于工作踏实肯干,被抽调专门负责打扫总经理办公室和会议室。当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公司的总经理万宗芳斟茶倒水,会议室开会完毕后,负责擦地,倒痰盂垃圾,清洗茶杯等。一干就是好几年。
曹从农村出来,原本不认几个大字,但他知道在外贸公司想混的好,没有文化是万万不行的,于是他愣是利用业余时间,花了几年的功夫自学了初中的文化课,还读了不少外贸的专业书,就这样,曹同志不仅脱掉了文盲的帽子,还掌握了不少外贸行业的知识。他是个有心的人,当时公司经理们在会议室开会,他需要给大伙倒茶加水,因此也就有机会旁听每次开会讨论的事情。这也给了他很好的机会了解外贸公司领导层日常面对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万总经理对曹同志很欣赏,偶尔在办公室看到在一旁斟茶倒水的他,总会跟他聊上几句,偶尔也会问他一些业务问题。当然问这些问题并非想让他帮着拿什么主意,而是想侧面印证一下看看这位勤杂工是佛有进一步培养的可能。由于曹同志平时积累了一些外贸知识,因此每次面对领导的“火力侦察”,他都能给出一个符合业务规范的答案。曹一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勤奋的学习精神终于得到了万总经理的赏识,于是提拔当了办公室的科员……
就这样,这位在公司昔日不起眼的勤杂工,愣是凭借着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奋斗,经过二十多年的拼搏,从一名斟茶倒水的勤杂工,成为了办公司的文员、付主任、主任。最后在万总经理光荣退休后,曹同志成了老万的接班人,一跃登上了公司的宝塔尖!
据说曹经理听了我们科长关于王雪的汇报后,亲自下达了对王雪的封杀令,“暂时不用考虑她的工作转岗问题,就让她一直先在科里干制单,什么时候自己想明白了,什么时候能把制单员干好了,再考虑安排别的岗位!”就这样,公司一把手的一句话,基本断送了王雪在公司里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本来一个花季女孩,大学毕了业,又进了当时热门的外贸公司,本可以凭借自己不错的起点,在事业上好好发展,然而就是因为她不屑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努力,浮躁傲气结果让自己陷入了窘境。其实要按王雪来公司的起点,她的知识水平,不知道要比当年的曹经理好多少,王雪的挫折不能怪环境,也不能怪他人,更不能怪命运,要怪只能怪她自己没有把握这来之不易的机遇,没辙!
王雪差不多被公司领导判了“死刑”,她自己后来也从其他渠道得知了领导对她的封杀令,自此她工作越发消极,工作时间打毛衣,上班开始混日子,每天经常是晚来早走。特别是自从有了男朋友之后,每天上班都和男朋友没完没了地“煲电话粥”。终于有一天,王雪彻底不来上班了。科里同事们纷纷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后来终于了解了她的下落。她自己在几乎被完全孤立的工作环境里,实在无法继续忍受心理的折磨和摧残,联系了南大,申请回母校当了一名英语专业的辅导员。重新回到了自己当初走出来的“象牙塔”。
回忆王雪的经历让我产生过许多联想,她来公司后的表现和公司的传奇人物曹经理的励志故事几乎形成了极端的反差。一个是自恃有才,自命不凡,不屑做小事,好高骛远。另一个是身处逆境,自强不息,通过自我努力,潜心修炼,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最终登顶夺冠。二个态度,二样为人,二种命运。
其实一个人别管干什么,做什么,在哪工作,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力图用心用力,力争竭尽自己所能,把所有该做的事情尽量做到最好,这应该是一个人在职场上的基本素质。当然一个人要有目标,要有理想和抱负,但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前走,切忌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
记得有这么一个比喻,一个总统领导着一个国家,这当然是个高尚的工作,一流的职业,但如果你在任期间绯闻不断政绩平平,为官一任做的很烂,那你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三流的总统,永远是一个被政坛看不起的政客。但如果你是一个匠人,从事的是一个三流的职业,但如果你认真做事,精心钻研,你依然有机会做个一流的工匠,依然可能成为那个行业的大师和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