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与流言
世界上最没有道理可讲的事情之一,就是流行了。比如流行性感冒是最不讲道理的流行,不管你喜不喜欢,说来就来,而且回回都变,这次叫非典,下次叫禽流,现在又闹猪流感。叫猪流感,其实猪没事,戴着口罩的都是人。
什么流行,什么不流行,说不清。记得我刚当兵那阵,刚改革开放,地方流行喇叭裤,大街上不仅一支支喇叭裤在马路上扫地,而且还有人喊出了:“喇叭裤万岁”。那时候,人们不知道流行时尚是怎么一回事。喜欢了就“万岁”!凡是万岁的东西,其实是老古董,跟流行不搭界。流行的东西,绝不能万岁,半岁就不错了,因为一换季,新品就要上市。比方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学流行“60分万岁”,前两年流行女的不像女的,不男不女就“超越女人”。今年春晚的大卖场又推出了新品,娘娘腔,也是不男不女,据说本质上还是男的,这也是一个“超越”,是“超越女人”的娘娘腔。娘娘腔也能大红大紫,足见流行的厉害:不是病,不要命,尖叫声中上台,尖叫声中换人,当年梅兰芳,如今小沈阳。
看明白了流行,也就能了解流言。如今是传媒时代,信息时代,换个说法,也是流言时代。信息时代是讲在这个时代人们重视信息而且信息就是资源。传媒时代是讲在这个时代能传递信息的媒体有支配和左右社会的力量。流言时代就是讲,人们将在各种各样的评价体系里生活,人们必须学会面对流言——“面对各种各样的评价体系”。
流言作为一种评价体系来认识它,应该是非典型非传统的评价体系——请注意,我们是在传媒和信息时代这个背景上来讲流言。
比方说,正面的评价,过去人们不认为是流言,流言总是与蜚语联系在一起,无中生有,不实之词。但现在常常是正面场所的正面评价,不可当真。比方说,有几类场合好话就不可当真:追悼会,总结会,研讨会及广告发布会。总结会与研讨会及发布会,好话尽管说,也尽管听,但千万别认真。追悼会是对得起死人说好话,后两种会就是对得起活人说好话。我想在当下最多最无用而又不能不开的会就是总结会了。本来可以不开但花了钱当然可以开的是研讨会及发布会了。总结和研讨都是事情阶段性的一个仪式,仪式上要说话,主要说好话,因为“好”才可能“了”。明白这一点,又要节省成本,花不起钱请张艺谋来设计嘛,套话废话在所难免,彼此相仿的好话在各种会议上飞来飞去,自然也是一种流言。
作为流言,更为人们注意的是它对人和事的负面评价。流言也是一种舆论,也能起监督作用。采风之风,口碑之碑,都与此有关,不可一概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流言也是一种消极舆论,在某些领域,如文艺圈,流言就是一种恶俗和公害。文人相轻,放浪言行,党同伐异,争名逐利,这些不正风气都会助长流言的疯长。至于文人间的飞短流长,加上好事者又喜欢在媒体上炒作,一会儿弄个什么榜,谁又榜上有名了,一会弄个什么事件(其实百分之九十不算个事),流言飞来飞去,至于网络上的流言,是是非非谁又断的清呢。流言就是“社会流感”:一是对过敏者有伤害,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二是再厉害的流言都不会万岁,来无踪,去也无影。与流言较真的人,就是捕风捉影的唐·吉诃德。唐·吉诃德面对的只有风车,而现在处处“风声”,与风声作战,唐·吉诃德在今天也肯定找不到胜任的坐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