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好入越作战的第一仗,支队召开了作战会议,进行了战斗部署。各大队针对敌机战术特点,提出了“集中火力,近战歼敌,打掉第一架,及时转移火力”的作战指导原则。
1967年1月18日上午8时许,美军分别从南海航空母舰和南方岘港基地出动20架f--4、f--105战斗轰炸机,分三批对克夫火车站进行轮番轰炸。
1967年1月18日下午,敌机f--105,18架、f--4,4架,分两批从东、西两个方向,对布下大桥进行攻击,全团82门高炮同时开火,当场击落敌机3架、击伤1架。一连战士赵国贤阵亡,12位战友身负重伤。
1967年1月20日早20时,指挥所接到军情通报,明天8时(21日上午8是时)将出现第一个攻击波。
果然,如通报所述,1967年1月21日上午8时15分,敌机12架f--4从海上航母起飞,贴海面超低空飞行。接近目标后,利用东升太阳作掩护,向目标俯冲轰炸。投弹后迅速离开火力圈,退出战斗。
1小时后,指挥所接到第二个攻击波通报:下午4点左右,敌机要进行大规模轰炸。各部队立即进行了战前动员,战士们摩拳擦掌,检查观测仪器,擦式炮膛炮弹,决心要好好教训一下美国佬。
1967年1月21日16时,敌机准时分别从越南岘港、美驻泰国空军基地起飞,我雷达部队和对空观察哨先后发现目标。敌机f--105、f--4、A--4,70余架混合编队,分9批向守化、外苏、克夫地区临近。
各分队侦察员报告发现目标,此后不断报告敌机距离:“敌机距离30公里,向我临近”;
“敌机距离18公里,继续临近”;
“敌机距离12公里”!
阵地上的炮瞄雷达自动跟踪敌机,指挥仪操纵手不断修正敌机高度等射击诸元。
大队指挥所下达了“集火射击”的命令!
各分队火炮先继开火。这个时候的防区,天上地下各种响声混杂在一起。天上,f--105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f--4向下俯冲时发出的怪叫声;敌机投下的炸弹、子母弹与空气摩擦发出的啸叫声,不断从头顶上空隆隆滚去。地上,几百门大炮密集的炮弹声震动着天地。37炮、57炮有节奏地发出咚...咚...咚...咚的射击炮声;85炮发出的是闷雷式轰隆巨响;而100炮弹出膛的声音就象几十颗大炸雷,将空气撕裂,向天空冲去,飞向敌机。同时,随着炸弹的落地,车站和阵地周围不断响起巨大的爆炸声。
再看阵地和车站上空,攻击车站的敌机编队,第一架f--105中弹起火,当时就栽进附近的山中。攻击阵地的第一架f--4敌机,在4000米上空扔下了4枚子母弹,还没有来得及逃离,就被击中,拖着浓浓的黑烟,摇摇晃晃滑向南方。
敌机遭到强大炮火的突然打击下,攻击队行完全被打乱,战术动作也发挥不出来。但敌机利用西斜太阳继续组织反扑,各分队立即转移目标射击,有几架敌机又被击中。另外几架敌机见势不妙,毫无目标地扔下了炸弹,逃离了火力圈。
1967年1月18日--21日,我32支队入越首战告捷。共击落敌机7架,击伤5架。我部牺牲1人,负伤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