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刘守礼 
部队: 空24师  空十五师政治部 
部门: 七十一团飞行三大队教导员 
职别: 正团职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祝空六军战友: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所有篇目(共89篇)

标题:

唐山抗震救灾—记忆中的经历  

发表时间:

2009-8-27 16:03:03

更新时间: 

2010-8-3 17:23:03  更新者: 张振福

关键词:

唐山地震四十周年 记忆 经历军史  

  [这是对本篇第 4327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唐山抗震救灾—记忆中的经历

刘守礼

 

    地震,一个发生在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无时无刻地不在危胁着人类生存的安全。虽史料记载,发生毁灭性地震的次数在人类社会并不多见,但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地震却举不胜举,在这诸多造成人员伤亡的地震中,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唐山、丰南一带造成24万人死亡的7.8级大地震,可以说是近代以来造成人员死亡最大的一次。对于这次近代以来最大的地震,没有经历的人是很难对其有深刻印象和记忆的,但对于我来说是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记的事情。因为,地震发生的当时,我正在驻唐山市郊的空军唐山机场空军航空兵第二十四师七十一团机务大队三中队任机械员,这次大地震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有生以来遇到的第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如今,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它留给我的许多记忆却使我终身难忘。

    *震后才知地震有前兆

    地震的发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对其发生是无法控制的,但地震的发生是可以事先进行预报的。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依靠科学仪器进行监测和预报。但在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准确预报地震出现的年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一些特殊变化和反映却很难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据事后人们回忆,在大地震之前,身边的自然环境中发生了许许多多有悖于平常的现象,如:天气违反常规的变化;平时无水的井口如喷泉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外流水,平时伸手即可打到水的井却一滴水也见不到了;鸡、鸭等家禽不上架,牛、马等大牲畜不进栏,圈养的牲畜往圈外蹦等等,都应是地震的前兆,然而这些前兆性的自然变化情况,在地震没有出现之前是很难让人与地震联想到一起的。吃一堑长一智,我也是在地震后才在对震前所遇到的事情的回想、对照、分析中得知地震是有前兆的。

    唐山市夏天的天气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很热的,但是热得让人特别难受的时候却很少见。可就在地震的前一天,即7月27日的晚上,天气却很反常的特别的闷热,可以说是真的达到了热得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为此晚饭后,我们机务三中队特意组织中队的所有人到场站游泳池游泳,在游泳池游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之后,在天还没有黑下来的时候中队就将我们集合带回了中队所在的营区。因为天气热且距离熄灯的时间还早,我和王铁臣、张维德三个72年一起入伍的沈阳兵核计后,决定到营区路边抓知了猴(是刚从地下钻出来的还没有脱外壳的知了幼虫,据说蛋白质很高,经盐泡后油炸很好吃)玩,同时也想将捉到的知了猴以油炸着吃解解馋。当地老百姓普遍都有此种爱好,入乡随俗,我们这些外地的年轻人很快就效访了此种作法,几乎每年在此季节都要满机场地抓知了猴。三人决定后,我们找来三根很长的竹杆和一个布口袋,三个人抗着竹杆拿着口袋,沿着机场内的水泥路边的杨树丛开始寻找知了猴。不知是天气炎热的原因,还是其它什么原因(震后才知道是地震前兆),那天新爬到树上的知了猴特别的多,平时在一棵树上找到2-3只已经属于多的了,可是这次在一棵树上一般都能抓到10只、8只的,最多的时候在一棵树上能抓到20-30只。当时,我们三人的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越抓越来劲,越抓情绪越高,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三个人就抓了200余只,收获这么多的战利品,我们几个人有说有笑地向我们所在的东营区走去,并准备将抓来的知了猴交给炊事班,以便让炊事员用盐水给泡上,第二天再油炸着吃。但,当我们经过中队的猪圈时,听到圈里的猪个个都在大声地叫个不停,且不停地在圈中奔跑,有几个大一些的猪前腿扒在圈墙上准备往圈外跳。看到这种情况,我们三个人就都以为炊事班的人没给猪喂食,于是就跑到炊事班指责炊事员“为什么不喂猪”,甚至还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炊事员们见我们如此指责,很不高兴和不服气,一定让我们陪他们到猪圈看一看,以证明他们喂了猪,于是,我们就和炊事班的人一起回到猪圈,看到猪食槽子里还有很多猪未吃完的猪食,面对事实,我们知道是我们错怪了炊事员,三个人也就没更多地说什么,但也感到很纳闷,于是我们三人就开始慢慢地向宿舍方向走去。此时也正赶上熄灯号已响,我们三个人就加快脚步急急忙忙地赶回宿舍睡觉去了。待第二天,即28日凌晨3点42分发生了强烈地震后,我们才知道头一天夜里“知了猴多”、“猪吃饱后还乱叫、乱跑、闹圈”,这些动物的反常现象都是地震的前兆,可我们却一点也没有想到这是要发生地震的前兆。经历了这次地震,现在,在我的生活经验里就多了一条:一旦遇到动物的反常现象,一定要做好地震的预防工作,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初次感受大地震

   记得3点42分地震发生时,我们都在香甜的睡梦中,可能是因为晚饭后游了泳,又在营区内转了很长时间(抓知了猴),我睡的特别的沉,在睡梦中忽然被一阵由远而近的特别大的声音惊醒,当时听到的声音比火车从自己身边开过时的声音还要大,醒来时人还处在不很清楚的状态,急忙坐了起来,正在想着到底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突然感到床铺开始上下的颠,幅度开始由小到大,人在床上逐渐开始坐不住了,此时突然想起是不是发生了地震。

    能够想到是地震,是因为在此之前的1975年营口、海城发生地震时,当时唐山市也有比较大的震感,国家及唐山市地震局曾作出了预报,未来五年内北京、天津、唐山地区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地震,对此,在一段时间内部队专门组织过教育。因此,对什么是地震信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知识我们通过教育是掌握了一些。当时一反应过来是地震后,立即掀开蚊帐以最快的速度翻身钻到了床下,虽然并没有感到很害怕,但也是趴在地上不敢动,此时,在整个地震的20余秒的时间里,起初身体是随着地面的上下颠簸而上下颠,之后又随着地面的左右摇晃而晃动,就好像坐在出海的船上晃得人特别的难受,虽然是趴在了地上,但还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具体在床下趴了有多久自己当时是一点也不清楚,当感到地面不动时,就听到宿舍外“地震了,地震了,快出来!”的高声叫喊声。此时头脑清醒了许多,马上意识到是地震停了,得敢快跑出宿舍远离建筑物,手脚也恢复了自主控制,立即从床下爬了出来。在我从床下爬出来后,看到对面床上坐着的宋绍功老兵(山东人,1971年入伍)在不慌不忙地穿衣服,自己的心情就平静了许多,说了一句“地震了,快出去吧”,宋老兵一点也不着急地说了一句“你先出去吧,我穿好衣服再出去”,我答应到“那我就先出去了”。说完这一句话后,我就从马扎上拿起睡觉前放在上面的一摞衣服,转身就去开身后的门但没有打开(地震将门框震变了形),此时,就听宋老兵喊了一声“门打不开了,我刚才就没打开”,听到宋老兵的喊声,我马上反应到,门打不开就从窗户上往外跳,这样一想后,马上就转过身奔向窗户,首先是一步跳到窗前的办公桌上,而后一步就从屋内桌子上跃出了宿舍,跳的过程中眼前感觉窗户比平时大了许多,落地时脚被咯了一下,低头一看是一堆砖头,等仔细一看才明白,整个的窗户所在的墙都已经完全地倒在了外面,此时才意识到宿舍被震坏了,得必须马上离开宿舍区,想到这里我也顾不上脚上的疼痛了,抱着带出来的一撂衣服立即跑向了球场。此时,在宿舍前空旷的球场上已经站了近10个跑出来的一个中队的战友,先期跑出来的副中队长正在高声地呼叫着中队每一个人员的名字,大家也都跟着大声地呼喊着,随着此起彼复的呼喊声,中队所有的人员都陆续地跑到了球场上,接着中队长开始进行了点名,发现人员一个都不缺,只有三名战友受了伤,除一名被窗户上掉下来的砖头砸破了头需要送卫生队进行包扎外,另二名脚崴了的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之后,中队将全体人员集合在球场上坐下等待天亮。此时的我因为带出了不少的衣物,拿在手里也不方便,就将带出来的4件背心、2件衬衣、和一件外衣,除了自己穿上一件背心和一套外衣外,将其余的三件背心和二套衬衣分给了其他几名没有带出衣服的同志。当我们刚刚将衣服穿好时,团司令部下达了到唐山市内进行抗震救灾的命令,要求一个中队出10个人,命令中特别强调了必须是穿长袖衣服的人才行,因为我是穿了长袖衣服的,所以有幸被选中,成为第一批开赴唐山市内参加抗震救灾的人员之一。

    *抗震救灾中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

    我们这一批从沈阳市入伍的兵,很多人是从学校参军入伍的,因为是应届毕业生,当时面临的选择不能参军就得下乡或者回农村务农,所以以能够参军当兵为我们最向往、最高兴和最自豪的事。自己有幸参军当了兵,很是受人们的羡慕。人们也总是认为,在和平时期当个兵,没有生死的考验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但谁也无法预料到和平时期的军人同样会遇到生死的考验。军人的责任决定我们在突发事件的时候,在生与死考验时必须挺身而出,去履行一个军人应该尽的职责。

    在震后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就集合在球场上,团政委张凤军给我们准备去市内参加抗震救灾的40多个人作了简短的动员后,我们就分别坐上了从场站调来的2辆解放牌运输车出发直奔唐山市市区。当时因为只是看到我们自己的营房的震损情况,不知道市区的情况如何,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地震造成的损害到底有多大,因此,当时在车上时心情并没有多么沉重,坐在车上还在相互谈论着刚才自己是如何从宿舍中跑出来的等等。但是,当汽车刚一出机场东营门的时候,眼前凄惨的景色就给了我们以深深的震撼,道路上已经有许多汽车向机场方向飞快地驶来,当我们的车与这些相向车辆一擦而过的时候,我们这才看清在这些车上坐满了浑身是血的受伤人,有的光着上身,有的浑身一丝不挂,在一辆车上还看到一个严重受伤的中年男子的脸已严重变型,其伸出的舌头几乎偏到了耳朵上,让人看了不忍再睹。当我们将目光从这些运送受伤人的车上移向平时熟悉的路两边的建筑物时,就更加令我们目瞪口呆,平时那一排排整齐的楼房、平房此时都已没了踪影,眼前所见到的就是一片让人伤感的废墟,就连当时按照抗震能力达7.5级以上建筑的唐山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开滦煤矿第三招待所,也被子震的仅仅剩下了一个角孤立在市区的地面上。此时我们才感到此次地震的厉害和其带来的灾害。

    我们乘坐的汽车出了东营门,过了火车道后,径直开向座落在唐山市新市区的空六军军部。沿途看到倒塌的房屋、受伤的群众,我们本应该停下车来进行救助,但由于当时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军部所在地,对当时担负着保卫北京东大门的驻唐山最大的空军作战指挥部门进行抢救,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其作战指挥功能。4:30分左右我们赶到了军部,当时看到的是军部院内的楼房都已倒塌,往日整洁的营区遍地都是石头和瓦砾,在这些石头、瓦砾包围下的仅存的几小片平地上,稀稀拉拉地坐着和躺着几个受伤的人,他们用惊恐的目光,在那里无助地企盼着人们前来给他们以救助和支持。

    因为地震来的非常突然,军部的指挥机构和整个唐山市的命运一样,都受到了最严重的破坏,一时还无法组织起来有效的指挥机构,在我们赶到军部时,军里还没有组成有效的指挥班子,为此,对军部的救助工作就由我们这批先期开到军部的单位自行确定。根据带队团领导的决定,我们团参加救助的40名干部、战士以每2个人为一小组,分成了20个小组,与场站到来的干部、战士一起开始了救助工作。救助中,我们根据现场建筑物倒塌严重和人员被埋压在废墟中的实际情况,按照就近、救活的原则开始了抢救工作。我当时是和我们中队的无线电师吴信武分在一组,并与场站营房股来的二名同志(一名副股长,一名战士)最先在军部卫生队开始了抢救工作。抢救过程中,我们按照先救活人的原则,在听到了有一个人呼救的声音后,就立即开始投入了抢救,当时由于没有带任何抢救工具,就只能靠双手来挖,一块一块地搬掉压在呼救者身上的砖头、瓦块,手被磨出了血仍然不停地挖着。挖了有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在顺着倒下的水泥楼板缝隙挖进去接近一人高深度的洞时,终于发现了呼救者,此时的他被蚊帐紧紧地缠裹着,并被倒下来的废墟压着而不能动,而这时的余震还在不断地发生,为了尽快地将他救出来,我们加快了挖掘的速度,4人进行了明确分工,分工我和场站营房股副股长负责钻洞救人,另外二人负责警戒余震和从洞中向外拉人(当时洞外负责警戒的人用找来的绳子拴在进洞人的脚上,一旦出现余震时就立即向外拉人),按照分工我和那位副股长开始换班进洞进行抢救,在交替抢救了一个半小时后,最后时刻由我在清理完压在其身上砖头,用牙齿将缠裹在被救者身上的蚊帐咬坏一个口子,并用手将其撕开,然后双手紧抓住被救者的双肩,再让外边的人拉我的双脚用力一点一点地向外拖,这样才将其救了出来。这是一个中年男子,在将其抬到空地上时,被救者当时感动得直哭,并连声不断地向我们致谢。他告诉我们,他姓周,湖南人,是军部卫生队的医生,由于特殊的时候也不允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了解他的情况,这是我当时所知道和至今所记得的我们所救第一人的情况。当我们看到这位被救的医生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危险后,就让在空地上坐着的另一个伤员对周医生进行看护,随后,我们就按照领导的安排赶到作战处所机关和宿舍所在地抢救作战指挥机关和指挥人员。在作战处领导所居住的宿舍里救出了作战处处长的一女、一男二个孩子,接着挖出了处长和其妻子的尸体,用被子将他们裹上后抬到空地上。

    在军部抢救过程中,由于刚开始没有组成统一的指挥机构,救灾工作完全由各个参与抢救工作的单位自行组织。由于我们驻唐山机场的官兵是最早开进市区的,一些后开进来的部队不知道如何开展救灾工作,就都到我们这里来请示任务。记得,有一个陆军的团长带部队到军部位置后就跑到我们的抢救现场,向我们中队一个叫孔万里(北京市人,1971年入伍的战士,是个小兵,比我还小孩子岁,当时穿了一件只有干部才有的四个口袋的上衣)敬礼并请示任务。当时,我们这位71年入伍的小老兵也确实不含糊,立即向这位团长同志下达了救灾任务,待这位团长带着队伍到指定的地点救灾走后,我们都为一个小战士给一个团长下达任务搞得莫明其妙,虽然也感到很是可笑,但在那时那刻也没有笑的心情。现在想起来在感到可笑的时候,也还是清楚一个道理的,就是那个时候没有军衔标志,单凭四个口袋的衣服,只能分清干部和战士,而干部的大小是无法从四个口袋的衣服来分清楚的。这是在救灾中出现的一个记忆犹新的小插曲。之后,我们又根据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由军部赶到唐山地委招待所参加抢救在此参加会议的唐山地、县的领导,在这里亲手救出了一名县级领导,并和战友们配合,冒着随时都要再次倒塌的楼房中运送伤员5名。在市区内的这一天的抢救过程中,几乎是没有吃任何东西,只是在实在渴的不行的时候,在吴信武无线电师的劝说下,到倒塌的军部军人服务社的废墟中找了一啤酒喝了一口以解渴,可是因为当时自己还不会喝酒,因此,在仅仅喝了一口啤酒后头脑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脑子中只有一种意识,就是一个心眼救人,哪里有呼救声就往哪里跑,心里始终没有害怕的念头,事后想起来,自己也感到很不明白。

    下午5点多钟的时候,当我们又从倒塌的楼房里将一名伤员抬下安放在安全的空地上时,一个非常大的余震袭来(后来听广播得知为7.3级),只见停在路边的一台解放牌汽车被震得整个车子不停地摇摆,就好似船遇到大浪在水面颠簸一样。我们这些人当时站在那里根本就站不稳,我当时就跑到了一棵大树边上伸手去抱,这时不知道谁喊了一声“不能抱大树”,我就立即松开所抱的树,赶紧跑到远离大树的空地上一下子就坐在了地上,就这样还是感到屁股下面还是不稳,这时才感到有些害怕了,主要担心大树倒下来砸到自己,但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去,就在这种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待余震过后才放下心来。在市区内的抢救工作整整进行了一天的时间,一直到接近晚上8点时,在确认抢救区域的废墟里已没有活人存在的情况下,领导才组织我们由市区返回飞机场营区。回到营区时才吃上了这一天的第一顿饭,吃完饭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下,紧急集合哨又响了起来,在团里统一组织下我们又赶到机场卫生队执行维持医疗点抢救秩序的任务,直到第二天早上8点多才回到营区临时搭起的抗震棚中休息。在休息了20多分钟后,又按照领导的指示到位于市区内的部队干部家属区抢救受难的飞行大队政委吴岭山同志的亲属,抢救工作一直由29日到30日下午,由于楼房从上塌到了底,且没有大型的挖掘工具和手段,倒塌的水泥楼板无法挖动而无法继续开展抢救,最终只能放弃抢救工作并随队撤回到机场营区。

   30日,中央慰问团到达唐山慰问,中央慰问团的领导到达了解情况后,以我们驻唐山机场的部队也是受灾部队为理由,且机场内人员杂、救灾物资多,机场内部秩序需要维护,决定让我们驻机场的部队都撤回机场内参加对机场秩序维护、飞机安全保卫、空投救灾物资及做战斗机飞机转场准备工作。在撤回机场维持机场秩序没有几天的时间,为了给救灾的运输飞机让出停机的地方,我团于8月9日转场至河北遵化机场,直至9月9日,伟大领袖毛泽东去逝,我们才随团转场回到唐山机场,并参加和圆满完成了保卫首都纪念大会的一级战备值班任务。

    地震后,河北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对参加抗震救灾的部队进行了慰问,为每一名参加抗震救灾的军人发了一个慰问袋,慰问袋内装有一个纪念册和一枚写有“人定胜天”的徽章,此纪念品我一直细心地保存着,每年的7月28日都要拿出来认真地看上一看,回忆自己经受考验的那个时刻,以激励和鞭策自己。1979年11月19日,由于部队根据军委的命令进驻空军平泉机场而离开唐山市,后又根据职务的晋升调往空军航空兵39779部队。但是,无论工作和驻地如何变换,自己始终没有忘记唐山大地震时自己深在其中的亲身经历,1996年当所在部队进驻空军唐山机场进行海上训练时,自己作为海训带队政治工作领导(当时任39779部队政治处主任)参加海训时,特别组织全体参训人员参观了唐山抗震救灾纪念馆,旧地重游,实地重温了这一段让我终身不能忘记的历史,以馆内展出的内容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参训人员进行了教育。

    *抗震救灾中留下了没有遗憾的遗憾

    面对大地震时生与死的考验,自己没有退缩,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抢救受伤的群众,应该说自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但是,在事后有时在谈起唐山地震和自己在地震中的表现时,有的人就很自然地问起“你说你在地震中表现如何如何好,怎么没有获得什么奖励呢“,每当此时,在我的心中就会产生一种遗憾的感觉,是啊,在这么重大事件的考验中,你没有获得什么奖励,怎么能说你的表现好呢?对此,我有遗憾,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在整个抗震救灾中我用我的坚强、无畏、勇敢的行动证明了我的一切,证明了作为一名军人的我没有辱没军人的使命,是一名经得起生死考验的合格革命军人。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当时参加抗震救灾的所有人中,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并非只是我一个人而是大多数。因为,在抗震救灾后的评功评奖时,并没有因是非常时期而增加评功评奖的比例,加之,当时在我们的思想观念中都有一个深深的概念,那就是“见困难要上,见荣誉要让”,这已成为当时军队所特别教育和提倡的一种风尚和境界,人人都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感到荣耀,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里,有谁不去实践呢?我也不例外,所以在中队组织的评功评奖会上,没有对自己邀功摆好,而对其他提出奖励的人员一一举手赞同。这就是在抗震救灾中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的真实原因,对此遗憾之事,我永远也不感到遗憾。

   唐山大地震虽然过去已经整整30多年了,但却是我抹不去的记忆,我会永久地记住它,但我却不会去喜欢它,因为它给我们带来的只有灾难而没有幸福。让我们在纪念唐山抗震救灾30年的时刻,一起来祈祷---让地震远离人类,让幸福永远相伴!

 

    只是将自己的经历回忆一下,想到哪写到哪,表达一下心情,很初浅,希望大家谅解!

  

评论(共 3 篇):

  评论者: 张振福

发表时间:2010-8-3 17:23:03

谢谢战友!   

 

  评论者: 徐兴伟

发表时间:2009-8-28 11:43:22

刘兄,终于看到你的大作了,可我两眼昏花读着吃力,能否将字号放大一些?   

 

  评论者: 匡献昆

发表时间:2009-8-28 11:37:45

刘守礼战友:你的回忆真实、可信、生动、感人,又把我带回到了那个腥风血雨、不堪回首的时刻。让我们永远不忘记728,永远怀念震亡的战友和同胞。谢谢你!   

 
   

共 3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0:25:0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