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景阳、赵亚民和当年的老领导李生堂(中)终于见面了。本报记者王文康/摄
冯景阳、赵亚民寻亲记
芮城老兵重回机场
“30年了,朝思暮想的,就是回当年工作生活的地方转转。”刚到唐山,冯景阳、赵亚民这两位当年的芮城雷达兵就马不停蹄地奔向唐山机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在唐山接受雷达专业技术训练时,他们还是一群刚满20岁的壮小伙,如今,俱已两鬓斑白。
去旧机场的路上,看到林立的高楼,整洁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两位老兵瞪大眼睛,左顾右盼,恨不得一下子把新唐山的城市风景尽收眼底。
“这是唐山吗?眼前这是哪条路啊?”直到随行车辆驶入市郊,上了机场路,他们才看出一些30年前的端倪。
7月26日10时20分,两位老兵终于站在了30年前的停机坪上。飞机跑道的格局没有变。主跑道、副跑道、南起飞线、北起飞线、助跑道的轮廓清晰可见。
副跑道的尽头是两个梯形的水泥台,台前曾经是停放值班飞机的地方。“唐山大地震时,中央领导视察专机就停在这里。”两个老兵走过来,俯身摸了摸地上固定飞机用的地钩。
救灾时曾遭钢筋刺腹
1976年4月5日,冯景阳等13名来自芮城的雷达兵来到唐山机场接受雷达操纵专业技术训练。100多天后,他们遇到了大地震。
灾后的机场遭到重创,指挥系统全部瘫痪,通讯、导航、雷达等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冯景阳和战友们不顾一切冲到雷达兵器室内。抢救过程中,一个变形的钢筋刺进了冯景阳的肚子,鲜血直流。他把钢筋拔出来后,强忍着疼痛继续抢救机器。就是这台机器后来担负起了雷达引导任务,而冯景阳的身上却留下了一处永久的伤疤。
“唐山大地震时,这个小小的停机坪上空的飞机比鸟儿都多。地上,到处是重症伤员,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这里还是从全国各地空运来的救灾物资的中转站。”冯景阳清楚地记得,地震后,他和战友们负责掩埋陆军255医院和空六军军部的600多位死亡官兵的尸体。找不到埋尸的空地,只好埋在了南起飞线的旁边。后来,为了保证飞机场下方水源不被腐尸污染,他又和战友们把尸体全挖出来火化。
深情探望当年老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