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陈志忠 
部队: 雷达33团   
部门: 政治处 7连 2连 
职别: 干事 2连指导员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致辞: 尊敬的付根利站长:感谢您为战友搭建了相知的平台,谢谢您为此所付出的辛劳。借此,祝战友们健康快乐! 
所有篇目(共1篇)

标题:

四方山————我心中的连队  

发表时间:

2010-2-15 18:10:53

更新时间: 

2014-12-19 13:53:41  更新者: 徐焕明

关键词:

战友文学  

  [这是对本篇第 10396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四方山——我心中的连队

    一段时间以来,看到很多战友都在回忆四方山连。对此,我身临其境。四方山的山水,四方山的花草,四方山的泥土,四方山的砂石,沟壑平坡,衣食住行,上山的台阶,下山的道路,周围的环境,一日的生活等等的一切,仿佛就在眼前,非常的亲切。看到世忠的回忆文章和传回的照片,欣喜四方山发生的变化,环境条件好多了,守护祖国边疆的基础更坚实了,这是四方山人由衷的期待。回忆四方山连队的变化,感慨万千,从土坯塿到砖瓦房,再到现在的楼房,所有这一切饱含了一代代四方山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辛勤的汗水。也饱含着历届团首长及相关部门对四方山连的关怀、支持和厚爱。作为连队的政治指导员,谨向他们,特别是向至今仍然关心关注四方山的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一九七九年三月上海空军政治学校毕业后,由126连电台台长的岗位调任四方山连副政治指导员,1980年老指导员张传海转业我接任指导员工作。在四方山连工作期间我先后与伍世明、余常德两任连长搭班子。当时连队的干部先后有:吴永常、宋荣庆、杨吉库、刘茂才、张光星、杨松涛、蔡永星、刘青山、宋顺在、郑开平、贾明、张少忠、贾守和、陈建祥、王玉鹏、王礼健、杨秀海、俞炳兴、岳志忠、76年山西的油机技师、可能还有记不住名字的,抱歉了。战士有:张定照、郭光宗、刘忠孝、郭云义、陈黎、赵卫东、孟庆江、李月添、刘景云、程旭、程时金、曹福生、王守存等等。

    四方山连是雷达三十三团距边境最近,环境最苦的连队。

    气候环境恶劣。人们都愿用一年两场风(一场白毛风,一场黄毛风)来形容内蒙古的气候环境,对四方山来说应该是更贴切一些,环境恶劣表现最突出的是一个字“冷”!所有的困难都与冷有关系,说件动容的事,大家一块回味一下查铺查哨。查铺查哨是连队总值班的重要职责,值班首长每天夜间要到战士宿舍查看战士睡眠情况,检查战士的被子盖好没有,枪支放好没有,炉盖盖好没有,然后还要检查阵地值班情况。有一天是我值班,天非常的冷,大约在零点左右,当我检查完战士宿舍后,顶着刺骨的寒风通过90多级陡峭的台阶艰难的爬上山顶,应该说在内蒙古1360多米的海拔高度,5、6级的北风,零下30多度的严寒,冷的简直让人无法忍受。按常理说值班首长上山,首先应该被哨兵发现,可是--没有!当我走进雷达坑道时却发现哨兵在里面避风,又当哨兵看到我的时侯,他一声没吭,悄悄的走出了坑道,我也一声没吭的检查完值班岗位后即下山回到指挥室,当时我沉思了很久,光秃秃的山头,凛冽的寒风,“五皮”武装的战士,脸上露出一条缝就像针刺的一样,想起哨兵,我的心一阵阵的酸楚。战士也是血肉之躯,战士能自觉的走出坑道还原于他的岗位,当时我觉得已经够了。当然我还是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战士进行了教育。

    吃水非常困难。四方山连生活用水,夏天、好天27公里去拉,在白音图嘎公社境内,是四方山周围方圆几十公里之内唯一的一眼机井,是看机井的老任两口子常年给我们开机灌水,我们从来没给人家什么报酬,现在回忆起来那是多么好的一家人哪!冬天吃水更是老大难问题,拉机井水要么拉回来冻得放不出来,要么稍微下点雪路滑水车就上不去山,没有办法只有到40公里以外的青格力公社去拉冰,一到冬天宿舍炉子上是冰,厨房的锅里是冰,厨房后面堆的也是冰,真可谓到处都是冷冰冰。有一次拉冰回来一名湖北籍的战士冻哭了下不了车,是大家惨扶下来的,拉冰装车干的满头大汗,躺在车上的冰块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回到连队,看战士冻得下不来车,七尺男儿掉眼泪,你能说战士怕苦怕累吗?大概是1981年春节雪特别大,连队的车出不去吃水告急,时任团长的李存继同志带队从锡林浩特给连队送了两车冰并代表团直机关向连队干部战士表示慰问,团长在全连大会上宣布:以后四方山连干部战士探亲多给7天假,赢得了全连干部战士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后来听说在机关干部大会上团长在讲到四方山连过春节有什么要求时,风趣的说:四方山连的干部战士过春节没有别的要求,“有冰吃就行”。在回答四方山连为什么多给7天假的时候,团长说,如果你想多休7天假吗?就请你上四方山吧!

    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四方山的交通不便主要是指冬天拉水拉冰、拉煤出车难,特别是到阿巴嘎旗取报纸取信件,购买生活必需品,只要雪超过一尺深,交通基本就是瘫痪。连队到阿巴嘎旗中间有一个大坡,我们叫它“大梁”,想通过这个地方是非常艰难的,大概是八一年吧,我和伍世明连长去参加每年一次的军政干部会议,就扔在半路了,那天也巧,好像出发前就有什么预兆似的,就觉得此行凶多吉少,(因为那天出的解放30车是肇事后的第一次出车)我们带了电话机、铁锨,就怕半路出什么事,没曾想当车行驶到大梁下面的时候,翘首仰望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坡溜明铮亮的冰排,在此情况下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前行,我们沿着冰排的边缘慢慢的向上爬行,正当已看到希望距离坡顶还有十来米的时候,只听咣当一声响,车就一动不动了,我们下车查看发现30车的油底壳被打了一个洞,机油已全部漏光,后来听说是连杆断了。车坏的位置正好两头各30多公里,真可谓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怎么办?后来在乔罗布的帮助下(当时乔罗布送女儿上学搭乘我们车)与牧民联系,伍世明连长骑骆驼爬电线杆打电话,向团首长报告情况,结果是两头打不通。应该说我们的命运还是不错,离我们坏车的地方大约五六里地的地方有两个蒙古包,在乔罗布的介绍下我们当晚住在了这里,不然,大雪咆天还不知冻成啥样。在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晚上,也算是终身难忘了,给我们的感觉,虽然外面天气非常寒冷,但我们的心热乎,热情好客的牧民兄弟听说我们是四方山的达拉嘎(蒙语是干部的意识),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第二天一早我们启程向阿巴嘎旗方向走去,大约在行进了一个半小时的地方碰见了阿巴嘎旗医院拉牛粪的东风140汽车,当我们说明情况后,好心的司机师傅将我们带到了阿巴嘎旗,那时,团首长已经派212吉普车在旗里等着我们。类似出车难的情况在四方山连很多很多。四方山的通讯极不方便,特别是一到冬天绝大多数时间处于通讯中断状态,连队到阿巴嘎旗之间唯一的一条通讯线路只不过是两根八号线,经常被牛撞断,赶上雪大的年份很难修复,就是好的时候接个长途说不上得等多长时间,接通了信号也非常的微弱,很难听清楚。应该说通讯保持最好的还是无线电联络,但是无极特殊情况是不能作为他用的,真的是有点急事急死人了。

    生活单调思想政治工作难做。连队伙食吃的主食还好说,粮食可以储存一段时间,关键是吃菜困难,常年以吃粉条、海带、黄豆、咸菜为主,还能吃到一点土豆、萝卜和大头菜,几乎吃不到细菜和新鲜蔬菜,水果就更不用说了。一日生活四部曲,吃饭、训练、值班、睡觉。文体活动是,出早操,听晚八点的新闻联播,电视都看不到,白天收音机都收不到信号,看一个礼拜以后的报纸,收半个月以后的家信是常有的事。思想政治工作难做,在预防政治事故的年代,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相对比较重,特别是在环境艰苦的边防连队显得更加突出,城市入伍的战士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困就是三年不能下山,有很多不理解不适应。一些农村入伍的战士想在参军期间找个好对象,家里要求回去相亲就是回不去,有很多的想不通。有的亲人病重、病危甚至病逝都不能回家探望。有的战士为了达到回家的目的让家里发假电报,有的批准回家回来把本来没有的事编的活灵活现。总之,容易产生思想问题的地方很多。

    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连队一班人和全体干部战士一道,经过艰苦的努力经历和见证了四方山连第一次革命性的变化,从1979年开始到1981年三年的时间,建起了两栋崭新的营房,一排油机房,一个水房,挖山填坡修平近5000平方米的操场,修建了水泥篮球场地,较好的改变了连队的面貌,为完成战备值班任务,改善连队生活特别是文体生活,增强官兵体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这一届领导班子特别是主管营建施工的宋荣庆副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曾经代表连队在全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了《扎根边防艰苦创业的经验》,四方山连被团党委评为先进连队,我被评为优秀政治教员,当时给我的奖励是一本新华辞典,首页写着奖给优秀政治教员,是宣传股徐耿茂股长的手迹,盖有雷达三十三团政治处的公章,这本辞典我至今珍藏。四方山连这段历史,我作为当时的政治指导员有责任做一些文字记载。今天只所以还有很多战友不忘四方山,怀念四方山,不只是因为四方山离边境最近,战备值班任务最重,衣食住行最艰苦。除此之外,我想,更重要的还应该是四方山人那种艰苦创业的精神。

    也正是因为这艰苦的环境磨练了一代代四方山人不怕吃苦,勇于奋斗,乐于奉献的优秀品格,也锻炼和提高了连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生长出一批优秀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我知道的就有:老一代的唐柯达营长、付树仁副团长、后来的伍世明、郑开平、张光星、阎民校、梁世忠股长等等,这是四方山连的光荣。

    今天,我感到非常有幸的是,虽然雷达33团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我们曾经工作过的四方山连还在,艰苦创业的烙印还在,特别是通过世忠拍摄的照片看到,上山台阶正面我的手迹“艰苦奋斗为人民,保卫边疆献青春”的一幅字还在。起步台阶两侧立柱的一副对联原来是:“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现在已改写为“扎根边防,艰苦创业”。这些字都是1980年营建施工时写的,当时上山的台阶已经很不好走了,正好借此施工的机会重新进行了修复,台阶上方缓步台正面有一块六平米左右的平面,用水泥摸平可以干点什么?大家一致意见写几个大字,正在大家琢磨写几个什么字的时候,正好赶上当时政治处王副主任(大高个)来连队检查工作,他说写点带有四方山特色并能反映指战员精神面貌的东西,于是他提了14个字,大家都让我来写,即保留至今的“艰苦奋斗为人民,保卫边疆献青春”。也正是这14个字提振了全体干部战士的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四方山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拚搏奋斗。

    回忆军旅生涯,要说哪一段最充实、最令人难忘,应该说四方山连还是我的最爱!她将永远铭刻我心中,我将永恒不忘心中的连队——四方山!

    最后,说一声谢谢!谢谢所有记住记不住名字的战友,在四方山工作期间对我个人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谢谢所有记住记不住名字的战友,对四方山连队建设所做的奉献。同时,也谢谢后来的战友们对“艰苦奋斗为人民,保卫边疆献青春”这14个字的呵护。谢谢所有帮助、关心、怀念四方山的战友。

    祝战友们新春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评论(共 35 篇):

   

共 35  篇,第4/2页 首页  上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9:41:41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