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 午 随 想
时光如流水,冲淡了太多过往的记忆,不知为何过端午的记忆一直清晰如昨,至今难忘。
五、六十年代,父母成天忙于工作,根本管不了家,当然也淡忘了节日,但家里依然很热闹,因外婆、外公住在我家,过节乡下的亲戚总是要来城里走动的。捎上些糯米棕叶、艾叶菖蒲、雄黄果蔬、鲜包谷、咸鸭蛋之类的东西。舅妈姨妈到家就忙活,门前挂菖蒲,厨房包粽子,准备饭菜。我很欣赏她们包粽子的手艺,不知怎么几下就弄出些个有棱有角的东西。下锅一煮,满屋都弥漫飘散着棕叶的清香、、、、、、、
最让我喜欢的是那些翻了油的咸鸭蛋。记得有年我和弟弟偷着吃了好几个,咸得直找水喝,被外婆知道了好一通骂。当时好生恼火,也充满疑窦,不就几个咸鸭蛋吗!?平日里慈眉善目的外婆至于如此这般吗!?现在想来,那年正值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时期,物质极度匮乏,外婆不是害怕齁着我们,而是心疼终日操劳的母亲,想多给她些营养补补身子。
尽管当时的日子过得有些艰难,但全家过节其乐融融的景象至今仍温暖着我的心,每每忆及,感怀良多!
又到了雄黄甘醇,米粽飘香,龙舟竞渡,离骚犹响的日子。国事昌运,民事亦然,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如今的孩子们自然不会因多吃几个咸鸭蛋而挨骂,外婆、母亲天国有知,定会开心释怀的!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紫鸢舞,棕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竞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颂君赋。这是古代人们过端午的场景。
古代端午最早不完全是今天的式样。战国时期人们把包含夏至的五月看成是邪气丛生、有害于生命的“恶月”,这一时节,各种能避邪的物事纷纷登场。
于是,民间广为流行沐浴兰汤、挂菖蒲、缠丝带、喝雄黄酒避邪保健。最早的端午节,其实与屈原无关,而是夏至驱除疫病的节日,可以说是最早的“健康节”。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端午节仍在传承,而且被赋予新意,成为法定节日。
追思古人、祭奠先贤,崇尚颂扬祖先道德思想遗产,让民族情感皈依正统;让中华文明精神文化内涵更加精深蕴厚;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中华将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庚寅年端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