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首页 战友名录 纪念馆 空六军史 战友活动 事业商务 战友博客 战友视频 战友相册 战友留言 保健养生 关于本站
雷达33团 空24师 空17师 炮2师         战友注册 网站规则 版权声明 操作提示
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 首页苹果嵌入版
请登录空六军战友网
全新的登录页面,方便在手机微信上登录
         
输入登录名:    
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现在注册        
登录后可以发博文、评论、留言。试试看

 

作者: 付根利 
部队: 军直 雷达33团 北京军区空军 雷达33团 
部门: 司令部通信股、通信处,1125 
职别: 报务、无线技师,参谋,1125站长,总工程师 
   
显示通信录      个人资料
个人相册
致辞: “空六军战友网”是空六军战友的网上家园。在这里纪念逝去战友和亲人的英灵,寄托无尽的哀思和怀念。在这里战友们天天相会,时时团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共同走过幸福欢乐永相伴的未来岁月。 
所有篇目(共645篇)

标题:

周晓东战友的倡议书  

发表时间:

2010-10-31 11:01:48

更新时间: 

2010-11-2 13:02:37  更新者: 王新逸

关键词:

战友情深共度难关  

  [这是对本篇第 5949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单篇显示

 

倡议书

亲爱的空六军战友们:

    几天来,我们一直被我们军浓浓的战友情感动着。张义国战友的不幸遭遇,牵动着来自全国各地许许多多战友们的心。他们慷慨解囊,为小佩文的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救人如救火,战友们发扬当年救援唐山大地震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用爱心汇集成一串串感人的数字,仅几天时间就为小佩文筹集到5万元的医疗费。此时,我们一面鼓励孩子挺住,另一方面也拜托我们所有的战友再加一把劲,留住我们共同 孩子---小佩文!

    我们英雄的空六军永远向前进,从没有让一个战友掉队。大手拉小手,战友手牵手,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到一起……让我们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与张义国战友携手同行,共渡过难关。当年,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守卫着祖国的蓝天。今天,我们用战友之情撑出一片大爱天空。疾病无情人有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网站就会变成温暖的空间,小佩文和张义国战友一家人就能共享天伦!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到那时候,相信每位战友都会温暖地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无论我们是在部队,还是回到地方,都永远是空六军的一员。无论你是在海天一色的滦水河畔,还是在美丽的内蒙古草原,在那里,都留下了我们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在那里都凝聚了我们人间至真至纯的的战友情!比大海宽广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宽广的是我们空六军战友的胸怀。我们相信,在全体战友的共同努力下,小佩文一定早日康复!

    同时,也希望有条件的战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运用各地媒体呼吁社会各界和相关机构为小佩文献爱心,在全国开展一场抢救小佩文的拉力赛。

                                  此致

军礼!

 

战友们永远的家园:空六军战友网

周晓东,航空兵24师遵化汽车连

2010年10月30日

周晓东战友情况介绍:

中国军网:《周曉東:從普通退伍兵到小麥育种專家

辽宁新闻频道:《辽宁育种人周晓东研制出“铁杆”高产小麦品种

梁海滨:《为了大地的丰收——记我国青年小麦育种家周晓东》

    他研究出生态高效型的种植模式,实现辽宁地区小麦、水稻“一年两熟”的历史性突破。试验数据显示,此种植模式,如在辽宁地区推广,每年即可节约灌溉用水30%。相当于又在辽宁建设了一个大伙房水库。同时,每年可提高土地被绿色植物覆盖时间2个月,每年多吸收二氧化碳800多万吨,多释放氧气240多万吨,减少沙尘100万吨。它将使辽宁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使辽宁的天更蓝、水更绿。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
    金秋时节,在辽宁康平县、铁岭县和朝阳县等辽北、辽西地区传出喜讯,由周晓东试种的小麦、水稻粮食作物一年两熟喜获成功,填补了该地区种植业历史的空白。此前,辽宁省政府网对外公布,青年育种家周晓东在辽宁中部的新民市试种的春小麦、水稻一年两熟试验获得成功,实现了辽宁省传统的大田粮食作物一年一熟种植模式的历史性突破。试验数据显示,第一茬小麦平均亩产400公斤,第二茬水稻平均亩产413公斤。亩产比单种一季水稻多200公斤。
    在由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持的2008年度国家春小麦品种试验总结会上,全国东北小麦晚熟组从2006年开始共有10家育种单位参加试验,共试验14个品系,经过3年的区域和生产试验,能够达到显著增产水平和符合国家新品种审定要求的品系只有2个,其中就有周晓东选育的“铁秆小麦”华建“60-1”。2009年全国春小麦早熟组区域试验,12家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只有周晓东的“沈太3号”通过试验。
    周晓东这个沈阳军区某部的退伍兵,在他脱下军装的20年里,以一颗朴素的赤子之心孜孜以求精神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和先进的技术,致力于小麦育种研究,其成果填补了小麦育种领域中的多项国际、国内空白。从绿色军营走向绿色麦田的20年间,他被誉为从军营中走出的“袁隆平”。
周晓东在黑土地上所创造的奇迹,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今年4月29日,国家农业部组织国内10名权威育种专家在北京对周晓东的成果进行了专题论证,给予一致肯定。专家组认为,周晓东的研究成果,对加快提升我国北方春小麦育种水平意义非常重大。之后,农业部给国务院领导同志写了专报。
    6月30日,国家农业部科教司在北京召开专题会议,就在辽宁建立“晓东育种实验室”的相关事宜进行研究。该实验室建成后,将重点负责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粮食、蔬菜良种的育种试验及创新推广研究。
    7月4日,农业部科教司副处长张振华在辽宁省农科院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沈阳军区新民农场对周晓东的春小麦和玉米试验田进行了实地考察,给予“很受振奋,眼前2万多份育种资源和后代材料弥足珍贵。很受教育,周晓东20年如一日坚持育种研究,成果显著,人才难得”的评价。
    ●20年麦田问道,攻克小麦倒伏的世界性难题。他在国际上首个以私人名义参加小麦航天育种,发现小麦矮杆基因,解决了东北春小麦育种无矮壮秆资源的世界性难题,培育出新一代“铁秆小麦”新品种“华建60-1”。
    返乡创业,就要创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产业。1990年初,周晓东和许多退伍兵一样,脱下心爱的军装,退伍回到原籍辽宁省沈阳市郊区。周晓东的家乡属于城乡结合部,他当兵前,村庄的周围都是肥沃的农田,绿油油的庄稼生长着乡亲们的希望。3年后,周晓东却看到家乡的另一番景象:记忆中的农田,有的被建起高楼,有的被修成厂房,有的被圈起“经济开发区”。原本种地的村民们多半去城里打工了,繁忙的农业生产景象不多见了。这时,周晓东在思考:地都盖楼了,将来吃什么?周晓东徘徊在建筑工地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咱们国家本来就人多地少,没有了粮食的后果不敢想象。如何解决工业化、城市化和粮食生产的矛盾?周晓东带着这个问题展开调研。经多方论证,选育新品种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才是解决上述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出路。
  为了馒头,周晓东选择了从事选育小麦新品种的科研之路。于是,周晓东根据他在部队农场时掌握的育种知识,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出了农业大学,又进农科院,不厌其烦地向农业专家请教。农业专家、学者们被这个退伍兵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从基础知识,到课题研究,专家们手把手的教周晓东。从那以后,在周晓东的家里,花盆里种的是麦苗,桌子上摆的是麦种,地面上凉台里堆的是麦穗、稻穗、玉米粒,书架上摆的是“农书”。暑去寒来,一年四季他和小麦、水稻、玉米捆在一起。春天,他蹲在试验田里一笔一笔地记录试验数据。夏天,他带着草帽拿起镰刀和专家一起给自己的小麦品种测产。秋天,为了提高育种速度,他背起行囊到海南、云南、四川等地进行南繁加代。冬天,正值万物休眠的时候,恰是周晓东忙于和国内外育种专家交流的季节。为了掌握前沿的育种技术,他自费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农业新技术交流会、研讨班。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和世界盛产小麦的美国、加拿大气候、纬度相似,是春小麦主产区,曾经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过巨大贡献。近年来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尤其是优异抗旱品种的缺乏,造成单产和效益的下滑,另外连年种植大豆,重茬、迎茬现象严重,农业的生态环境接近边缘状态,直接影响了东北大豆的长期稳定发展、农田生态安全境况,因此有序建立科学合理的麦豆轮作体系,恢复小麦生产规模是解决东北大豆生产战略安全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重要措施。根据东北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辽宁省要求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黑龙江省需要高产、抗病、抗倒伏、抗旱的品种。周晓东为攻克小麦育种难题,夜以继日地与小麦为伍,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搜集育种资源,成千上万份麦种一份份地研究、比较、筛选、淘汰。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他做各种试验100多次。各种试验数据整整装了几麻袋,有进展但速度缓慢。丰产性好的抗病性差,抗病性好的丰产性差,抗病性、丰产性都好的,麦秆的强度又不够。最终,周晓东发现了小麦矮基因,又用科学的方法将小麦的各种优异性状有机地集中到一个新品种中来,培育出“铁秆小麦”。中国著名的小麦育种专家、国家农业部高级顾问、中国农业科学院原作物所所长杜振华教授对“铁秆小麦”的评价:“了不起!矮秆、大穗、抗病,农艺优良性状这样集中的好材料,我还是第一次见过。”在国家农业部专家关于中国小麦现状、发展及科技创新问题的报告中,周晓东和他的“铁秆”小麦榜上有名。
    2005年7、8月间,原东北春小麦主产区黑龙江省克山县遭遇了连续降雨,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之长实属历史罕见,全县小麦倒伏面积达90%以上。但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的试验田里,周晓东解放军沈阳军区某农场种植的150亩小麦华建60-1品种(原代号沈春20-2)一株不倒,平均亩产达到800斤以上,成为北大荒的一道风景,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克山小麦研究院院长、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主持人、邵立刚研究员在现场兴奋地说,“铁秆小麦”将来利用价值潜力巨大,并且利用“铁秆小麦”做父本或母本和其他优良性状的小麦进行杂交将会选育出更多的适合东北地区的新品种小麦,这些杂交后代材料目前已进入F3、F4代的选择阶段,这对改良东北地区未来春小麦品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个华建60-1“铁秆小麦”将成为东北春小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亲源,已经被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多家育种单位作为小麦育种方法战略性的贮备资源。
    航天育种是周晓东多年的一个梦想。2004年10月15日,搭载着由周晓东选育的13个品系共计54克麦种的第二十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顺利从太空返回。从那时起,周晓东正式开始进入了航天育种阶段。他先后进行了三次卫星搭载。目前,他把太空小麦的优良后代,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已经选出适合东北春麦区小麦新品系1000多份。在建国60周年前夕,他选育出的“铁杆小麦”“华建60-1”正式通过国家审定,完成了他为祖国母亲生日献礼的心愿。
    ●20年风雨无阻,18万里足迹殷实。建起拥有2万份小麦育种材料的世界首个私人小麦种源库。
    在小麦育种领域,在周晓东的实验室里,有一张全国“麦图”,那上面详细地标着各地年度小麦生产详细情况和变化情况。他采集了各地的小麦标本,形成了拥有2万多份小麦育种材料规模的世界首个私人小麦种源库。
    珍贵的小麦资源引起了国际小麦界的关注。周晓东应邀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作访问学者,还先后受澳大利亚国家小麦中心、俄罗斯国家小麦研究所、韩国国家农业科学院、韩国汉城大学、匈牙利国家农科院、加拿大等农业研究机构邀请,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世界粮农组织邀请其参与援助非洲项目研究。周晓东的学术报告不仅吸引了国际小麦研究界的专家、学者,也吸引了某些企图“一条龙”垄断粮食市场的利益集团的注意,他们盯上了这个周晓东“潜力股”。从澳大利亚到北美,周晓东所到之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出现,价码一次次抬高,都被他婉言谢绝。
    在国外,他反复表达自己的想法:爱心无国界,世界人民的温饱我也有一分责任。中国的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是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也是对世界的贡献。我是中国人,我的成果永远属于我的祖国和我的亲人。中国的公益事业,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共同受益。我不能因为个人得失,把成果出卖给某个利益集团。我用20年的人生实践,目的就是想打破粮食产业的垄断,更不能用自己的成果去形成新的垄断。因此,周晓东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和侨胞的尊敬赞同。
    ●小麦育种被政府认定为农业公益事业,国家专项扶持,由农业科研部门主抓。作为“个体科研户”,周晓东用个人的努力实现着国家行为,坚持20年把公益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选育出的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被誉为“雷锋牌”。
行业内没有人愿意研究小麦育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小麦自花授粉作物,农民第二年可以留种。这样,农民得到了实惠,育种单位形不成小麦种子每年的垄断经营,效益无法保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优质小麦种子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保护,即使参保,但实际效果也不理想,尤其是在东北,小麦研究机构目前呈现萎缩态势,目前,辽宁地区仅此一家。甘于奉献的思想在周晓东的心里深深埋藏,也体现了他的一个拳拳的赤子之心,除了自己种自己的品种,周晓东几乎没有直接经济效益,但他选育的小麦良种却得到了老百姓的自然推广。业内的同行们都说周晓东的麦种是“雷锋牌”的。这些年,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达到近200万亩。有人戏称他是“麦痴”傻子。周晓东淡淡的回应:吃饱了的时候谁也不傻,吃不饱挨饿的时候都傻了!
    给他的褒扬不是在辉煌的领奖台,而是在农民丰收后的麦田里。东北麦区的农民,使用他选育的麦种“以粮代种”,自愿种植,累计增产总量达1500万公斤。 每提到这些,他说:不能光想自己钱袋子,要多想想老百姓的粮袋子。我最不愿意看到的是有一天出现一麻袋钞票买不到一麻袋粮食的局面。今年,东北地区在气候条件特殊的情况下,小麦比当地主栽品种亩增产50公斤,水稻亩增产200公斤。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新闻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周晓东的心。一个灾区的农民对着电视记者说:最好给我们送一点种子!周晓东看到后,当即决定,向地震灾区无偿捐献最新的优质小麦种子5万公斤和相关育种资源,好让灾区人民过年吃饺子,帮助灾区恢复农业生产。此时,躺在解放军202医院病床上的雷锋战友乔安山得知这一消息,心情十分激动。他让妻子张淑芹给小战友周晓东打电话,说自己现在没能和许多战友一样去抢险救灾,但要和周晓东一起去灾区送麦种。在丰收的季节,他们一起去了灾区,送去了爱心的种子。 (梁海滨)


 

  

评论(共 4 篇):

  评论者: 王新逸

发表时间:2010-11-2 13:02:37

我该怎么做?   

 

  评论者: 陈子才

发表时间:2010-11-1 12:42:25

为小佩文的早日康复,战友们: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   

 

  评论者: 党伟荣

发表时间:2010-11-1 12:23:04

对小麦育种家周晓东的褒扬曾不是在辉煌的领奖台,而是在农民丰收后的麦田里,对今天的楷模周晓东的褒扬仍不是在辉煌的领奖台,而是在抢救战友之子的战斗中,无尽的感动使战友们体会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雷峰精神永驻心间!晓东爱心传到战友身边.向周晓东战友学习!致敬!   

 

  评论者: 罗永志

发表时间:2010-11-1 10:49:21

       “周晓东战友是我们空六军的骄傲!向他学习!向英雄乔安山学习致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我们上万的战友,有伟大的雷锋精神,救助小佩文的爱心行动一定能获得成功!”
       周晓东战友、老英雄乔安山同志、史黎晴大姐、还有咱们所有的空六军战友们大家好,你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向你们致敬!   

 
   

共 4  篇,第1/1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4-19 14:55:22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