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天天》来
(刊登于《天天》文学读本2011年夏季刊我看天天“征文选登”)
文/方华敏
一个明媚的春日,我有幸结识了一本名为《天天》的文学读本。
那天夜晚,我独坐窗前,读完了《天天》杂志第三期。透过文字,我真切地感受到编者的独具匠心。他们以独到和新锐的眼力把最美好的人和事用淡淡的墨香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获得情感温度和思想触动;杂志质朴的内容,清新的文字让我第一次享受到作为读者的快乐。这种快乐很难描述,有“如饮甘露、如闻天籁”的畅然;同时也清楚的听到一块石子纵身跃向大海而发出的声声欢呼,更清楚地听到了海浪起身迎迓所发出的阵阵声响……
当下,文学杂志繁杂,内容猎奇,商业气息浓厚。《天天》杂志的创刊及精美的亮相,宛如一朵素雅洁白的玉兰,轻轻的落入人们的心河,并荡起久久的涟漪。尤其是《天天》杂志由北京青年作家张爽自费出资印刷,属于“文学品质,民间打造”,更是凤毛麟角。张爽对文学的敬畏和虔诚,深深地感动着我。我以为,好文字总是好时节,《天天》就是好家园。
《天天》杂志刊登的张爽的小说:《饥饿的熊》,寓意深刻,耐人流连。他从“人熊”---宝德的身上折射出那个叫“四顷地”的人情世态。文中描写的那个忧患的年代,温饱是最俗常的享受,而宝德的饥饿,不单纯是果腹的艰难,更重要的是他生存的艰难和精神的饥饿。文中的“二嫂子”是作者含情凝视、重笔勾勒的人物。她积善其身又济人天下,她对宝德及宝德家的温厚与担当,最终成就了悲悯大爱。从她身上扑捉到的是农人身上撒播的淳朴善良的灵光和风采。文中描摹的主人公宝德虽然表面木然,但内心自尊,骨子里倔强,让我看到了他血脉里那与生俱来的民族气节。《饥饿的熊》是人物、场景、布局的写真,展示了那个时代农村的横断面和纵剖面,所表现的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直逼人世内核,让人深思。张爽在他创作的多篇小说里,“四顷地”就像他人生中唯一不被时间遮蔽的一个背影,让他久久回望。他用诗人的灵慧、哲人的睿智写下无数感人的故事。他的散文有诗的节奏,小说有绘画的色彩而形成了多元的集大成的美感。
读完《天天》刊载的“短篇精品”:《灰色地带》,我的心往下沉。作者对两位主人公:瘦小的王壮、高大的杨宽松的人物、性格特征描写生动形象,对话以及调侃幽默有趣。故事讲述了他俩在修筑公路工地上,打赌搬运石头,谁搬的多谁就赢,输者要从对方的胯下钻过。由于忽然发生意外,瘦子王壮被滚落的石头击成重伤。打赌没分出输赢,从此两家因此而结怨。作者对这段过节交待清晰;重点对王壮的哥哥为其弟报仇进行了细节描写。由于两家情同手足,曾经相互帮工盖房屋、垒院墙等。王壮的哥哥在对杨宽松报复行凶前,思想斗争激烈,心理非常矛盾。为什么最终王壮的哥哥不顾情义而将杨宽松打成重伤,因此触犯法律?在阅读时,我的心一次次被撕裂。我认为,这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而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哲学问题。文字通过对人物复杂心理的描写,警示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化解恩怨而恪守为人准则,怎样去规范自己的行为。站在法律的层面看,王壮的哥哥为小事大动干戈,打人至伤,其行为社会危害性极大;站在人性的层面上看,又让我对王壮的哥哥的狭隘和无知报以同情。庆幸的是,他们的恩怨都不是以金钱为赌注,他们打赌的目的也不是搜限属于自己的财富,他们输掉的只是生命中最宝贵的情和义,然而,这情和义是可以重拾的,这也许就是编者刊发这篇小说的意愿吧。
《天天》杂志登载的“人间好诗”,让我嗅出乡野泥土浓浓的气息,让我听到了那地里的庄稼拔节杨花而合奏的交响曲;让我感觉到了秋日的风正亲热的向我扑来,那果实幽微的醇意,已经让我久久的陶醉……
好杂志就是好家园,我愿意从此与《天天》结缘。
愿《天天》更加新锐和创新,独到和智慧;愿更多的人从《天天》杂志获得文字和思想的力量,愿《天天》真理得胜,梦想成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