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晚报》副刊作品
以下作品见2011年5月19日《荆州晚报》11版《人生百味》:
散文随笔:
《洛阳赏牡丹》 作者:余大伟 作者单位:湖北沙市
《人生如茶》 作者:莫 兰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
《葵花记忆》 作者:方华敏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
《狗尾巴草》 作者:刘宏伟 作者单位:北京顺义
葵 花 记 忆
文/方华敏
我与葵花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明丽的黄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女儿从小习画。她对色彩很有感觉,线条、结构也好。画的最多的就是临摹凡.高的《向日葵》。那时我家的门背后、墙壁上、台板下都帖有女儿画的《向日葵》,到现在我还珍藏着她画的《向日葵》。我最喜欢她画葵花时的神态,一笔下去,是绿的叶,再一笔勾勒便是黄的花。那开在叶间的花,明媚的笑着,把我的情牵的很远,我想起学生时代捧着葵花模型跳舞的日子。仔细端详又觉得那画中的葵花仙子,像是在翘首等待远方的爱人。那绿的叶,黄的花泛起的油彩,映照的其实是我对那些日子浓的化不开的情呢!
那时的我,除了工作就是作好女儿的后勤。一个星期仅有的一天休息,我一早就骑车带着女儿去上绘画课。女儿上课,我就赶紧去菜场买菜,然后蹲在校门口边等候边理菜,心里充满甜蜜。
为了给女儿买绘画材料,我几乎跑遍了南京大小文具店。通过对比得出:南艺后门小商店的画纸、画笔、颜料价格适中,质量好。记得一次在那里买完宣纸、颜料,刚上草场门大桥就下起大雨,我毫不犹豫的脱下雨衣缠裹住宣纸和颜料。从城西到城东骑车一个多小时,任凭雨水淋得我透心凉。
“辛苦并快乐着”是我那时说的最多的话。每周不间断的上绘画课,女儿的绘画技艺也随之有了提高,关键是她对绘画有了兴趣。她每天完成作业以后,就是画速写。我当然地就成了模特。给女儿当模特,也是我每天的功课。女儿认真绘画的样子,至今想起来还让我忍俊不禁呢,那一本本速写本也成了我暖暖的珍藏。几年里,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女儿参加了学校、区里、市里组织的绘画比赛。我印象最深的是女儿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奖,画的就是临摹凡.高的向日葵;奖品是一个精致的小收音机。当我看着她小小的个子拿着奖品,扛着画板,满脸沾满涂料像个小花猫向我跑来的时候,我高兴地淌下泪来……
女儿就这样慢慢长大。中考对她是最大的考验。她的理想是考取南京宁海中学美术班。宁海中学美术班是清华美院的教学基地,本科升学率100%,那年全省只招收30名。中考结束后是漫长的等待,我无数次地去宁海中学打探都无准确信息,一直到发通知书的前一天,那位负责招生的才告知:“你回去等吧,若晚上十点钟以前没有电话通知你交钱,那就是考上了”。我回到家,心神不定。只要家里电话想起就胆战心惊,那种焦虑真是难以言喻。等到晚上十一点也没有等到“交钱”的电话。第二天果真收到女儿考取宁海中学美术班的通知书。
女儿上高中以后,渐渐地个子比我高了,她背着画板写生,参加夏令营,上绘画课,再也不需我用自行车接送了。她照例每天完成文化作业后,就是临摹、画石膏像、速写等,有时也手工制作作品等。那时的我,除了奔波购买所需的绘画、制作材料,就是削铅笔,刷颜料盘子,然后把大卫、小卫、阿格里巴等石膏像搬到女儿指定的位置。我就这样整日忙碌也不觉得累,心里早被希望填满。
如今,我的女儿已在德国完成了本连硕的学业,就职于德国的一家建筑师事务所。
陪伴女儿绘画的日子,给我留下温暖的记忆,也让我对她画里的向日葵,有了“我心向阳”的相契;女儿的成长和进步,也让我感到作为母亲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