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前篇《美国见闻——连载(3)见到女儿(上)》
夜幕降临了,飞机在夜空中继续飞行,飞行的高度也在缓缓下降,降到了云层以下。透过机窗,已经可以看到下面星星点点的灯光。而飞机侧前方不远处,有一片灯火辉煌的美丽夜景。大概,那就是本次航程的目的地——孟菲斯。那里,有一颗年轻的中国心,和她中国的父母心,日夜跳动在一起,无论远隔千山还是万水。现在,她远在中国的父母,已经从太平洋彼岸飞临密西西比河上空,此刻,彼此的心跳能不加快吗?
我的朋友常对我说:你一生的成功,就是你炒股赚了大钱;也有朋友对我说:你毕生的成功,是你出版了《如何赚大钱?》的书。朋友们虽然没有说错,但都没有说对。其实,我今生最大的成功,就是教育女儿。女儿,才是我今生最得意的成功之作。我下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工夫,不比我下在炒股著书方面的少。
我曾经仔细阅读过《傅雷家书》,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我非常敬佩傅雷,视傅雷为家庭教育之楷模,学习傅雷家庭教育之方法。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成败,全在一个爱字。然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爱,能辅助家庭教育;爱,亦能腐败家庭教育。必须在正确认识和理解对孩子的爱的基础上,才能使家庭教育获得成功。
说到对孩子的爱,现在中国的家庭不少只是宠爱甚至溺爱,只知道给吃给穿,给钱给物,根本不懂什么是真爱。须知,这不是爱而是害,溺爱的结果,是直接坑害了孩子。我有一个表妹,从小惯坏了孩子,结果孩子没钱就偷爸爸的手机、妈妈的项链,送到贵族学校又交坏了朋友,甚至发展到抢小学生的钱,差点走上犯罪的道路。而我自己的亲妹妹,有一个好端端的聪明儿子,却任他从小大把地花钱,参加工作后简直是一个花花公子,结果犯下非法集资罪,直接把孩子送进了监狱。
教育孩子,真的大有学问,也真的要煞费苦心。鲁迅说,父母对于孩子,必须给予:健康的思想;强健的体魄;自立的本领。并没有说要给多少多少钱,留多少多少遗产。在中国许多家长眼中,好象只有给钱,才体现出对孩子的爱,孩子才会幸福。其实,钱,要真正靠自己的劳动赚来,才会珍惜,才会懂得它的价值。俗话说:儿花爹的钱不心疼。就是认为这钱来的容易,所以花得大方。
有的家庭甚至养成孩子一直依赖父母的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直到三、四十岁,还要依靠五、六十岁的父母养活。或者孩子已经成家,却要不断去父母那里“蹭饭”,搜刮年迈的老人。我在《山西电视》做股评节目时,曾在太原住了半年,请了一个37岁的下岗女工做保姆,负责做饭、洗衣、搞卫生。她告诉我,她下岗没有钱,每周都带老公、孩子去父母家吃三次饭,从不给钱。可怜中国的父母,辛苦养大了孩子不说,还要接着养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对象。有人把这称为中国的亲情味浓、家庭味足,我想这完全错了。
我以前觉得美国的父母把孩子养到18岁就不管了,要靠孩子自立,自己养活自己,有点不近情理;可是我现在觉得美国的父母这种做法最合情理,促使孩子自强自立,也使父母活得轻松、自在。难怪美国人老了,四处去旅游,把钱花光,也无须留给孩子,倒也潇洒走一回。联想到其他的动物也都是如此,母狼把一窝小狼养大,突然某一天,它会把小狼全部赶出远远的,不准回来。就更觉得美国父母的做法,符合自然界的常理;反而觉得中国父母的做法,不合自然界的常理。
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的一些传统也要来一番变革。有些传统是美德,而有些传统是积习。对中华美德要发扬光大,对民族积习要大力变革。孩子成年了却不自食其力,还要依赖父母,靠父母供养,这不仅是家庭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因为,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低能和懒汉;这样的民族繁衍的后代,也只能是物种的退化。积习,是一种惯性,要改变它,要花很大的气力。尤其是改变一种民族积习,有时要几代人连续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我没有振臂高呼的能量和能耐,对此,我只能是从我做起。牺牲我们这一代,来改变我们的下一代。我们这一代,上有老,下有小,不让下面小一辈养我们,我们却要把上面老一辈养好。让我们这一代,成为承上启下的纽带。
所以,当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要把它交给我们时,我就明确地对女儿说:
“女儿,从今天开始,你就自食其力了。爸爸妈妈不要你的钱,爸爸妈妈以后也不再给你钱。因为,你已经长大了。”
从那以后,我们就照此办理,没再给过女儿钱。包括女儿后来到美国读书,除了最初的学费我们支援了一点外,整个在美留学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学费、书费、生活费,我们都没再给女儿寄过,全靠女儿的奖学金自己解决。而在美国奖学金的获得,必须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只有班上成绩第一、二名的学生才有可能。美国的奖学金,并不是直接给钱,只是给这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之余一个在学校工作的机会,让你自己去赚钱。比如当教授的助教、实验室助手、图书馆帮手等等。而女儿在美国大学读书期间的奖学金,是一周五天的中午,去学校幼儿园照看老师们的孩子午睡,一月赚取500美圆,以供自己学习、生活。那时女儿每天带饭,等孩子们都睡着了,她才吃午饭、看书。而女儿天性喜欢孩子,和这些美国孩子都成了朋友,一到圣诞节还会收到许多孩子的礼物。女儿就是这样,以所有课程全部“A+”的成绩,完成了在美国孟菲斯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学业。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见教育孩子父亲的责任更重。父母是孩子的家长,更是孩子的师长。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切言谈举止,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在一个终日搓麻将的家庭环境中,也很难培养出孩子刻苦学习的精神。而作为家长对自己的父母不敬不孝,也很难让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尽多少孝道。
其实,母亲的爱,应当表现较为热烈;而父亲的爱,则应当体现更为深沉。母爱对于孩子,常常表现在生活方面,象吃饭、穿衣等等;而父爱对于孩子,则应该体现在思想方面,象理想、道德等等。尤其在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关头,父母尤其是父亲,应当成为孩子的引路人、楷模及表率。
记得女儿第一次考大学作文跑了题,分数没够线,心里非常难过,也非常沮丧。我鼓励女儿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结果女儿第二天就开始复习功课,一个暑假没出门,第二年考过了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为了给女儿选择就读的重点大学,在给女儿填志愿的那几天里,我差不多把全国重点大学的资料翻来覆去看了几十遍。而进了大学的女儿,曾一度沉迷网络游戏,我从深圳赶到上海,一连两晚和女儿漫步在校园小路,和她谈中国前景、人生道路、跨世纪人才等等道理。响鼓不用重锤。结果女儿在大学多年获得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大学学业,还拿到了双学位。可是想不到,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女儿考研究生,结果以专业成绩98、99的几乎满分,而政治思想课仅差3分不及格而落选。那次女儿再一次伤心地哭了。
而作为父亲的我,内心同样十分难过。因为,这一次,我不能责怪孩子,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中国考试制度的错。政治思想能作为功课来考试吗?政治思想课考了满分政治思想就一定好吗?政治思想课差三分,就可以把一个专业课程优异的学生拒之门外吗?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在明清时期发展到极至,以致八股文四处泛滥,至今其影响仍在。将政治思想列为必考科目,不能不说是中国历史上科举考试制度影响的延伸,也不能不说是中国现行考试制度的一大败笔。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沉思良久,抚摸着孩子,含泪对女儿说:
“去吧,孩子,去国外,去美国,去真正能容纳人才的地方,去那里深造吧!”
(待续: (5)见到女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