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收藏的境界    

发表时间:

2012-12-18 19:55:14 更新时间: 2012-12-28 12:03:16  更新者: 徐忠民

关键词:

战友 北京    
作者: 黄新原   [这是对本篇第 2743 次阅读] 阅读评论

    

 

收藏的境界

 

黄新原

 

       有朋友问,什么叫收藏的“高境界”?乍一想,很难回答。细琢磨,想起了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引的三句诗: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王国维以诗比喻的“治学三境界”。三句诗代表三层境界,一层比一层高。或问:治学与收藏何干?其实世事相通,常说:棋有棋道,画有画品,深浅有异,高下有别,但到了“极致”,都是“高境界”。收藏也不例外。

    那么,究竟什么算收藏的“高境界”?还要从这三句诗说起。

    第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比喻做事情首先要有求索欲望,然后探察路径,了解概貌,获取感性认识。这恰似初涉收藏者,对某一收藏领域有偏好,有欣赏兴趣,于是留心信息,关注市场,初试搜求,对已购藏品观察赏玩,做初步研究。这一阶段,收藏者多对藏品停留在表象认识和个体感知层面,对造型、纹饰、色彩、风格等藏品特征只有浅表印象。这也是收藏者热度最高的时期,对收归己有的藏品心怀喜悦和敬畏,查资料、问行家,兴奋不已。记得我第一次买到一只快散架的民国红木圆凳时,就是这种心情。买到第一件,就想买第二件、第三件……,几近疯狂。

    第二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成大事业、做大学问,绝非轻而易举、随便可得,须矢志不移,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衣宽,无怨无悔。收藏也一样,首先“收”就是一件苦事。古今收藏宏富者,莫不是晨昏无阻,寒暑不避,闻风即动,窥影穷追;任你天涯海角,哪怕价值连城,节衣缩食,竟至倾家荡产。可说每件藏品都凝聚着收藏者的心血与痴情。那何止“消得人憔悴”,有时简直要以命相搏。而“收”,只是“收藏”的一半,还有“藏”。“藏”,并非简单的收入囊中,其深义更在于研究、体悟。这就更接近王国维的“治学”。收到的东西,对其“出身”、“年龄”、“籍贯”的探察、对附着其身的文化、社会、经济、民族等各种“密码”的解析,查阅典籍,夙夜披览,多方考证,务求弄深弄透。其所用心力,与“观堂”(王国维号)先生对甲骨文的研究似同出一脉。经历收藏的时间长了,所获藏品逐渐丰富,汰粗留精,见识日广,俗话叫眼“高”了,初始的疯狂已消失,理性替代了热情,对自己的东西,不再看做单纯的器物,而是当成固体的历史,有形的文明,开始抽象它们蕴藏的内涵,思考它们传承的脉络。不用说,这时收藏的境界又提高了一层。

    第三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比喻经过精神的高度专注,和对问题的反复追寻,功夫下到极处,就会“顿悟”,豁然开朗,融会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曾对各省呈报的一级文物进行普查,所派专家中,除铜、瓷、玉三类之外,其余如书、画、碑帖、工艺美术品等的鉴定工作均由一人负责,他就是文物专家、历史学家、收藏家朱家溍。何以一人竟有如此“功力”,答案是:他已到了这种境界。父辈的点化、家藏的濡染,故宫沃土的滋养,穷毕生精力的钻研,使他把多个领域的知识自然融合,如他所说,叫作“左右逢源。”前些年我的一次采访中,当谈到鉴定文物与多读书的关系时,朱家溍随手翻开案头一本唐末、五代画家刁光胤的《写生花卉册》,指着一幅《猫》的“御题”说:“这里写的是‘乾道元年仲春御题’。‘乾道’,是宋孝宗的年号。所题‘白泽形容玉免毛,纷纷鼠辈命难逃’,故事出于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但乾道元年为公元1165年,而刘克庄生于1187年,孝宗怎能用22年后才出生的刘克庄作品中的典故呢?此一处即可断定:御题不真。但如果你不多读书,没读过刘后村(克庄)的诗文,你就无法作出正确判断。”这已不是一般“高手”靠直觉和经验自夸的“一眼活儿”,而似《射雕》中的郭靖,功夫已入“化境”。

    到了这种境界,对藏品的态度也起了质的变化,从最初的狂热,到多年富藏的喜悦,都已过去,这时的心境,已归于平淡,对藏品的占有欲趋近于零。十年前我采访王世襄时,这位执明清家具收藏与研究牛耳的大家,居室中几乎已无一件像样的家具,坐的是两只半旧沙发;把家中两代藏品悉数捐给故宫的朱家溍,用的书桌竟是七十年代百姓居家常有的“地板黄”杂木制品。他们曾临沧海,已履巫山,不惊不喜,心愿单纯:只盼万千民族瑰宝,能平安稳妥,藏有所居,给后人以启迪教化,让子孙引以为豪。

    当然,话又说回来,喜爱收藏者如今千千万万,有几人能达到“灯火阑珊”的境界呢?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只能停留在“西风碧树”或“消得憔悴”的层面,而且这其中也会不乏优秀的收藏家。但我觉得“高境界”还是应该提倡,尤其是现在。因为,境界更高些,俗气就会更少些。

 

 

  
 
评论(共 11 篇):

  评论者: 徐忠民

发表时间:2012-12-28 12:03:16

   

 

向黄兄老弟学习!致敬!还是民校說得对收藏的最高境界是捐献。   

   

  评论者: 闫民校

发表时间:2012-12-22 9:02:58

   

 

挣钱的最高境界是行善,收藏的最高境界是捐献。   

   

  评论者: 张玉武

发表时间:2012-12-21 9:19:08

   

 

学习了, 长知识。祝好!   

   

  评论者: 武燕平

发表时间:2012-12-20 23:11:09

   

 

新原确实与众不同。   

   

  评论者: 姚念龙

发表时间:2012-12-20 22:37:07

   

 

俺的娘哎,收藏点东西还有这么高的境界啊!还得好几层,这得啥时候能爬上去呵。俺还是老老实实地碰巧喽收个酒瓶吧。不过话说回来,境界该提高还得提高,得好好向黄兄学习,此篇看后就受益匪浅。谢谢黄兄!   

   

  评论者: 史黎晴

发表时间:2012-12-20 22:23:14

   

 

新原是脚踏实地的真学者,着实令人敬佩!从这里学到许多知识,谢谢新原!我觉得你已经是第三境界的收藏家了,如果今后有好东西,送给你是最值得的!   

   

  评论者: 蔡国富

发表时间:2012-12-19 9:40:02

   

 

从中看出黄大哥对收藏的理解已到了炉火纯青或者说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对收藏我是门外汉,平时也不搞收藏,我老婆还收集点邮票啥的,我是没兴趣,欢迎兄长和范老师来江南观光。   

   

  评论者: 梁世忠

发表时间:2012-12-19 5:00:41

   

 

热烈欢迎解兄重归网络!   

   

  评论者: 梁世忠

发表时间:2012-12-19 5:00:37

   

 

我理解的收藏,应该是文人雅士,在写诗作画的间隙,把玩古董,探寻文化精髓的高雅行为。但这个领域自古就鱼龙混杂,文化与铜臭搅和在一起,附庸风雅者有之,单纯逐利者众多,当今这个时代尤甚;有些人别说境界,收藏者起码的品质都不具备,致使当今赝品横行,文化掮客们推波助澜,现代科技弄假成真,收藏界水深千尺,不是火眼金睛,哪个敢涉足半步?黄兄此文道出了真正收藏者的理想与追求,看着过瘾!   

   

  评论者: 闫瑞敏

发表时间:2012-12-18 23:51:23

   

 

黄老:收藏不懂,诗知道,啥事体都要高境界,对呼?哈哈哈!煤老板们已经狂扫西风碧树,尔等只能消得憔悴了。   

   
   

共 11  篇,第1/2页 下页  末页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20:40:31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