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s

标题:

家的感觉真好    

发表时间:

2013-8-21 11:10:44 更新时间: 2013-8-21 16:08:04  更新者: 龚伟力

关键词:

龚伟力 战友文学 随笔杂谈    
作者: 龚伟力   [这是对本篇第 1922 次阅读] 阅读评论

家的感觉真好

 

龚伟力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16年,从来没有到过我们的居委会。倒不是因为远,其实,从我家到居委会最多也就两百多米。是因为先前我的腿没有换关节,基本不能行走,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所以,近在咫尺也望尘莫及。倒是居委会的人到过我家两次。我的养老金是在原先户籍所在地江西发放,每年7月,必须由现在居住地的居委会盖章为了证明我还健在,才能发放。也是因为我不能走。居委会的王小姐已经连续两年亲自到过我家。但是,今年2月手术出院后,经过半年康复,我拄单拐可以自己行走,为办残疾证,我第一次来到居委会。

居委会在我家小区隔壁的小区,走出我家小区大门,步行一百多米,再拐个弯,进入文得福小区,旁边挂了块“名海社区工作站”的牌子,里面就是了。

这是一个不大的居委会,由一套百多平米的居民套房改造而成,在面临小区过道的墙上开了一个门。进得门来,一字排开,是一排电脑,电脑后是工作人员,一旁有休息的靠背椅,给来办事的人坐的。最先进入眼帘的,是那块“党员先锋岗”的牌子,放在一台电脑前,后面的座位却是空的。

在居委会门口遇上到过我家的王小姐,她正准备出门,打了个招呼,我就在那块放有“党员先锋岗”的牌子前坐下了。“党员先锋岗,好亲切啊,我就喜欢靠拢党。”我进门就说。

“她没来,回家生孩子了。”一位大姐一面招呼我坐,一面操着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我。这是位五十多岁的大姐,眉清目秀,风韵犹存,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大概怕空调太冷,双肩披着围巾,左臂上海加了块干毛巾。

“哦,生党的女儿。”我开玩笑说。

“不,党的儿子。”大姐接过我的话头,“党要生党,党要有接班人。”

我太太在一边指着我说:“他也是党员。”

党,把我们的距离一下子拉得更近了。

我们是来办残疾证的,一位男工作人员正在给我办理,事先他打电话,让我们带了所有要带的证件和照片,现在他正在给我复印、盖章,而那位大姐开始给我填表,不时问问表内要填的内容然后填上。其间,还聊到唐山地震。我说我那时在北京空军,当天晚上赶到唐山救灾。她是北京人,地震那年17岁,正读中学,还记得那时的情景,“每个人抱着钱箱站在外边不敢进屋。”

这一聊,就更熟了,有一种亲切感,流淌在我们之间。说宾至如归大概并不过分。大姐姓张,告诉我他们工作人员共30个,管辖两个小区共一万多居民。

我想起我小时候在南昌,我们家那时的居委会。那时的居委会不大,只管两条巷子,也有几十户吧,叫羊子巷居委会,也没有什么办公室之类,在居民代表家办公。居委会代表是个五、六十岁的大妈,和蔼可亲,身体硬朗,经常迈开她的小脚走家串户。她姓周,我们大人小孩不分大小全都叫她“周代表”。周代表是穷苦人出身,也是党员。1959年居民开始吃大锅饭,居委会办起了街道食堂。就在周代表家的楼下是灶房,建起灶台架上铁锅,开始煮大锅饭。有两三个大师傅负责做饭炒菜,我妈妈也算我们这个小巷子的居民代表,和周代表一起也在食堂帮忙。那时,各家的铁锅铁盆都砸了大炼钢铁了,都得到居民食堂吃饭,用饭菜票买饭菜。那时是三年自然灾害,都吃不饱饭。有时周代表会招呼我到食堂里,偷偷给我盛上一碗白米饭,我空口吃白米饭也很香。坐吃山空,这样的食堂没办多久就办不下去了,只好解散各家各户另起锅灶。

这是我记忆中的居委会。现在距离那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可是居委会还是让我感觉很亲切。这恐怕是党的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的延续和影响。当然,居委会工作人员是公务员,一万居民要30个公务员,这个开支负担恐怕也很大。好在深圳纳税人交的税多,否则也是不堪重负。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这里我感受到温暖和关怀,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尤其是那位张大姐,问寒问暖,一切设身处地为你着想。我们办完事出门,张大姐和小王还送出门外。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党员,但是党的温暖总是通过党的政策和具体工作人员来体现的。

我第一次走进居委会,就感觉这里是家。

家的感觉真好。

  
 
Bottom
浏览时间:2024-11-22 13:32:45
Copyright © 2006 - 2024    空六军战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606057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