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多数方言一样,汾阳话听起来“很土”,其实“很雅”。
所谓雅,是指汾阳话中保留了相当一批古代汉语中的书面用语,或古典戏曲中的“韵白”;且许多字词的发音就是古读音。如: “去何得儿咧?”“过那厢!”其实就是去“那里”。 再如“怎来的?”“跑来的”。这里的“跑”是安步当车的意思;真正的跑,在汾阳话中是“搏疾”。所谓徐行为走,疾趋为跑。 汾阳人叫天上的星星是“希秀”,即“星宿”,这是典型的古读音。 未断奶的婴儿叫“模孩儿”; 用代人乳品喂养婴儿叫“贴赐”; 小男孩叫“侯厮儿”; 小孩可爱叫“切踏”,也是“亲他的意思”; “叫”为“唤”; 形容人打扮得干净、利索、好看叫“光头治脑”,反之叫“炸披毛头”:“炸披毛头”又有点慌慌张张、神不守舍的样子叫“炸披神头”; 说人精干、干练叫“捷果”; 老年人还硬朗着叫“精采”; 不小心、不注意、并非故意的行为叫“失策”; 讲话不着边际、离题万里叫“六国九州”; 讲话虽真假难辨却也热闹,并不讨人嫌叫“海说六道”; 一句话翻来覆去地讲个不停叫“切声儿疙瘩”;说话办事不上路、没普儿叫“没执世”; 说话办事利索、不拖泥带水、眼疾手快叫“划刹”; 自己不行而还要在人前卖弄的小聪明叫“蠢笨妖精”; 讨人嫌叫“扎眼”; 怀疑叫“鬼觉”; 数量词中的不多点叫“一坷儿”; 少得不能再少叫“一各丝儿”; 叔叔叫“佬佬”;外公叫“简爷”;大娘叫“得儿”;我是“伲”;人家是“尔那”; 不直是“圪柳”; 打滚是“圪拢”; 被某种场面所牵制而感到不自在叫“把捉”; 发抖叫“圪擞”; 凉而非寒为“凉搔; 不明说地讥讽人叫“伤打”; 刷锅洗碗洗衣服用过的水叫“恶水”,这是典型的前秦叫法; 高低长短大小不一的条凳叫“床床,汉唐之前,人们席地而坐,“家私”中的坐具就只有“床”了…… 以上仅是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大家不防模仿模仿。 语言不仅是人类沟通的工具,它还是不同文化、自然环境、历史、人性血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要素的重要载体。方言作为人类文化遗传基因的口头语言,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密码。所以我们汾阳人一方面要大力普及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研究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汾阳话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