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 骨 笛
贾湖遗址(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是20世纪全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贾湖文化被称为“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在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骨笛,改写了中国音乐史甚至中华文明史。
经过科学检测,发现贾湖骨笛由鹤类的尺骨制作而成,并且深埋地下已有八千年左右。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音色古朴明亮,应为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它的发现,证明了八千年前贾湖先民就已经有了音阶和音律的基本概念。
1983年至2001年间,在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村,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经过七次发掘,先后出土了30 多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笛孔有2、5、6、7、8之别,大多数骨笛为7 孔。骨笛的出土证明了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就能够制作乐器。
贾湖遗址共出土30多支骨笛,其中只有5支骨笛保存较好。贾湖骨笛分为早期距今九千多年到千六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五孔、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阶。中期距今八千六百至八千二百年左右,骨笛上开有七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距今八千二百至七千八百年左右,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
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贾湖骨笛,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是中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同时也是已发现的30多支骨笛中比较完整的一支,堪称“中华第一笛”。该古笛呈黄棕色,用鹤类尺骨管制成,制作精美,长23.1厘米,笛身上钻有7个圆形音孔,分布均匀,经测音可发出完备的六声音阶和不完备的七声音阶,有两个八度的音域,音域内半音阶齐全,能吹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甚至七声音阶的乐曲。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吹奏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它的出土,为研究中国音乐与乐器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中国音乐文化有9000年文明史的直接佐证。 骨笛的出土,不仅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更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其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古物》等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成果已被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的显要位置。
2013年1月12日至29日,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应邀在美国俄勒冈州、加州等地进行多场友好访问演出,期间上演的《华夏古韵》用距今9000多年之久的贾湖骨笛等古乐器复制品演奏不同时代的古曲,婉述中华民族音乐历史的发展历程。 河南漯河舞阳贾湖遗址 发 掘 舞阳城区骨笛塑像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